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优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对于调整城镇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形理论和场强模型,以鹤壁市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5个县(区)城镇的空间聚集维数,计算了鹤壁市整体关联维数,并识别了5个县(区)城镇的辐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鹤山区、山城区、淇县城镇体系聚集程度较高,且明显高于淇滨区和浚县城镇体系;(2)鹤壁市城镇体系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并呈现一轴两翼的空间结构特征;(3)淇滨区和浚县辐射范围明显大于鹤山区、山城区和淇县,由于地形地貌原因影响,对周围小城镇辐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增强城市发展主轴周围城镇集聚功能;(2)准确定位断裂点处和辐射交汇处城镇职能;(3)加快鹤壁市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7县1市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和引力模型分析和田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和田地区城镇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城镇沿国道呈条状分布,城镇之间联系较紧密的结论;和田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和田市为中心,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也以和田市最强,其周围城镇的经济联系强度随着与和田市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田地区城镇间的联系强度在逐年增加,其中2012年1级、2级城镇的数量已达到4个,分别是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喀斯特城镇体系——贵州省城镇体系为例,运用分形研究方法,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认为贵州喀斯特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其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出现断层,联系不畅;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喀斯特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针对城镇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结构优化的相应对策:完善城市规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小城镇发育;合理安排城镇发展与布局,完善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土地利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实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跟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冲突已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郑州市区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影响郑州市区空间结构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认为郑州市区空间结构应改变以往单中心圈层扩展的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分散组团式转变,形成以交通网,信息网和绿化带连接的簇团式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5.
覃小华  王芳  陈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5):109-110,116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形象的重要判断依据。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成为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对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挑战。针对目前广西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旅游安全卫生保障服务、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旅游行政服务等层面提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对策,以期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促进旅游业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上的反映,对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比较直观地观察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实现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以江苏省县域和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为基础,并辅以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可以观察到江苏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出现的问题。江苏省近些年区域发展差异相对扩大,经济重心南倾现象明显,核心城市分布不合理,针对这种差异与不合理,苏南和苏中地区宜分别进行网络开发和点轴开发,苏北地区则应进行节点开发,而在整体上江苏省则呈现两纵三横的大网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集度、优越度和规模度3个指标对楚雄市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优越度与规模度偏小;凝聚分布表现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及交通沿线型3种类型;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供求关系、交通及区位条件均可对其分布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布局、提升效益、均衡发展等建议,以期促进楚雄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集度、优越度和规模度3个指标对楚雄市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优越度与规模度偏小;凝聚分布表现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及交通沿线型3种类型;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供求关系、交通及区位条件均可对其分布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布局、提升效益、均衡发展等建议,以期促进楚雄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几种常见的空间结构形态定量分析指标(最近邻指数、平均径路长等),全面分析了福州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形态,发现目前福州市旅游资源节点的空间联系较差,要充分开发利用其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福州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连接性等,最后针对目前福州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中心点、两发展轴和三合作区”的空间格局设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典型的山地河谷地区县域城镇体系-新疆新源县城镇体系为例,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分形理论.[结果]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中间层次城镇缺失;城镇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山地河谷地形的影响,城镇呈明显的线状分布,城镇间联系不紧密,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较弱.[结论]对新源县域城镇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这将为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村镇体系提供参考,有利于村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文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45-7346,7368
通过计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特点;用关联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总结了目前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根据产业结构演化理论和区位与租值理论,分析了广州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广州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06-9807,9828
笔者以丽江市为例,对丽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化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发现其演化规律,为下一步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实现旅游业的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邵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7-7960
综合考察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入手,分别介绍了9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引入基尼系数,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村落的空间形态,指出其表现出显著地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的测量,指出其交通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各主要乡村旅游城镇均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即"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宫文  周进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4-12437
利用2006年广西年鉴中88个贫困县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贫困度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中标准分类方案进行贫困度的类型划分,综合评价广西全省88个县贫困化程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西省88个县市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县市贫困化程度整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差异,北部各县贫困度总体上大于南部,西部各县贫困度总体上大于东部。贫困度分布及影响因素主要与地形地貌、区位选择、城镇化水平、农业生产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基质尚未形成,绿地斑块之间自然生态过程缺乏联系,重要的自然空间廊道不畅,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逐渐减弱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提升长株潭的区位优势,并通过区域政策、城市规划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生态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促进城市群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洪英  朱传耿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71-5973
分析了推动淮安市城乡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针对淮安市城乡空间结构的现状,提出了机关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分离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绿地廊道密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城市绿化覆盖率等8个评价指标对合肥市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结构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城3 000 m2的大中型和大型缀块虽然个数较少(仅5.19%),却是构成该市城市绿地景观的主体(总面积占39.05%)。合肥市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42,均匀度指数为0.697,景观优势度指数为0.816,总分离度指数为1.839,破碎度指数为0.372,分维数指数为1.265,绿地廊道密度指数为2.391。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各区发展不平衡,绿地类型分布不均,各种类型相差较大,破碎度较小,多样性程度不高,分形维数指数偏低,绿地景观的自然性和复杂性不够等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为全市总体上较好;包河区最佳,景观结构最为合理,蜀山区和庐阳区较好,瑶海区一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肥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