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钇对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抗氧化能力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稀土钇(Y3+)质量浓度对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生理特性及藻毒素含量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钇作用于1.00 mg·L-1 Pb2+胁迫下的铜绿微囊藻,绘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及藻毒素-LR(MC-LR)含量。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低质量浓度Y3+(0.10~0.50 mg·L-1)改善了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高质量浓度Y3+(1.00~10.00 mg·L-1)则加剧了对铜绿微囊藻的毒害作用;在Y3+质量浓度升高时,藻细胞丙二醛(MDA)和溶液中藻毒素MC-LR含量大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藻细胞清除活性氧(ROS)能力减弱,抗氧化防御系统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严重,严重抑制藻细胞生长。在铅胁迫下,钇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浓度磷酸盐对铜绿微囊藻和衣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配制成不同磷酸盐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使用叶绿素a含量与培养液吸光度作为指标检测铜绿微囊藻和衣藻的生长状况。[结果]磷酸盐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其浓度为0.02~0.10 mg/L时,随磷酸盐浓度增加,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增高,在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生长情况最好;当浓度达到0.20 mg/L时,生长速率不再增高。而对于衣藻,磷酸盐质量浓度0.01~0.15 mg/L可以促进衣藻的增殖,在质量浓度为0.10 mg/L时,其生长最好;而浓度达到0.20 mg/L时,衣藻的生长出现了轻微的抑制现象。[结论]该研究可为绣源河风景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和预防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余游  冉奎林  王应军  张涛  高鹏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39-241,243
以BG11培养基作为对照,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Nd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d3+浓度为0.1~2.0 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增加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当Nd3+浓度为1.0 mg/L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的活性均达到峰值,MDA含量降至最低;当Nd3+为2.0 mg/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而Nd3+浓度达5.0~20.0 mg/L时则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除MDA含量升高外,其余指标均降低。Nd3+浓度达到40.0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4.
盐酸金霉素及其光降解产物对淡水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禅  钟文英  陈建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55-4157,4161
[目的]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水环境后的生态风险及影响藻类生长的环境因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酸金霉素及经不同时间紫外光降解的盐酸金霉素对2种藻(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除0.5 mg/L盐酸金霉素对铜绿微囊藻有促进作用外,其他浓度对2种藻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10 mg/L的盐酸金霉素也不能完全抑制2种藻的生长;经紫外光降解的盐酸金霉素对2种藻的作用不同,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大小依次是:经紫外光降解2 h〉1 h〉4 h〉0 h〉8 h〉12 h〉24 h,斜生栅藻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则是对照组最大,试验组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盐酸金霉素对淡水藻类的影响与其浓度及藻种有关,经紫外光降解的盐酸金霉素对淡水藻类的影响则与降解时间及藻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光合系统的影响,为将水杨酸应用于除藻剂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培养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各类试剂及试剂盒等对经不同浓度(0.02、0.04、0.06、0.08、0.10和0.12 g/L)水杨酸处理铜绿微囊藻的各指标进行测定,包括生长抑制率、叶绿素a、藻胆蛋白及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水杨酸浓度越高,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以0.12 g/L水杨酸的抑制率最高,且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48h后抑制率达95.66%.经0.10 g/L水杨酸处理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藻胆蛋白及总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维持在初始水平;0.12 g/L水杨酸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促使铜绿微囊藻中的藻蓝蛋白(PC)含量相对降低、别藻蓝蛋白(APC)含量相对上升,但藻红蛋白(PE)含量基本维持在初始水平.[结论]水杨酸通过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等光合色素,阻遏其对光的捕获及吸收,扰乱藻胆蛋白各组分构成,从而致使藻类生长受抑,甚至死亡.即藻类叶绿素a是水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一个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Nd3+始浓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相对BG11培养基(Nd3+始浓度为0 mg·L-1),低初始Nd3+浓度(0.01、0.05、0.1、0.5、1 mg·L-1)条件下,随着Nd3+浓度的增加,藻细胞中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促进了铜绿微囊藻生长;在Nd3+初始浓度为5 mg·L-1和10mg·L-1时,藻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急剧增加,CAT活性下降,藻细胞清除活性氧(ROS)能力下降,抗氧化防御体系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严重,严重抑制藻细胞生长,在初始Nd3+度50 mg·L-1胁迫下,铜绿微囊藻无法生长.藻细胞超微结构表明,过量的Nd3+破坏了藻细胞内的类囊体结构,胞内脂质体含量增加,细胞膜变粗糙甚至变形破碎,对藻细胞造成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稀土元素钇(Y~(3+))对缺氮、缺磷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缺素胁迫下不同Y~(3+)浓度时藻的生长量、叶绿素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丙二醛(MDA)和藻毒素(MC-LR)含量。结果表明:在缺氮、缺磷胁迫下,Y~(3+)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现象。低浓度Y~(3+)(0.10~0.20 mg·L~(-1))能维持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缺素胁迫造成的损伤;高浓度Y~(3+)(0.50~2.00 mg·L~(-1))则加剧缺氮、缺磷胁迫对藻的迫害,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膜质过氧化程度加重,MC-LR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不同无机碳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垂直分布影响为目的,测定超富营养条件下不添加和添加200、500 mg/L无机碳浓度下3组试验柱内不同水深处铜绿微囊藻的藻密度、pH值、叶绿素a含量、总氮(TN)浓度、总磷(T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机碳对藻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影响。与不添加系统相比较,添加200 mg/L无机碳,能够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添加500 mg/L无机碳,反而抑制了藻的生长。总体情况都是上层长势最好,中层次之,下层最弱。叶绿素a含量、pH值与藻密度有良好的相关性。TN、TP浓度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整体降低,但铜绿微囊藻生长对氮磷的利用,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规律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芘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4个浓度(0、0.5、1.0和2.0mg/L)的芘对2种玉米市祥1号(敏感品种)和广甜3号(耐性品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芘浓度的升高,市祥1号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对生长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根系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广甜3号相对生长量、绝对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b和根系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片MDA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市祥1号在0.5~1.0mg/L芘处理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芘浓度≥2.0mg/L时则显著降低,芘浓度≥1.0mg/L时根系和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而相对生长量和绝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广甜3号在芘浓度≥1.0mg/L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芘浓度与敏感品种市祥1号的相对生长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根系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芘浓度与耐性品种广甜3号叶绿素b含量和根系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玉米苗期的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芘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4个浓度(0、0.5、1.0和2.0 mg/L)的芘对2种玉米市祥1号(敏感品种)和广甜3号(耐性品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芘浓度的升高,市祥1号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对生长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根系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广甜3号相对生长量、绝对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b和根系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片MDA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市祥1号在0.5~1.0 mg/L芘处理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芘浓度≥2.0 mg/L时则显著降低,芘浓度≥1.0 mg/L时根系和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而相对生长量和绝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广甜3号在芘浓度≥1.0 mg/L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芘浓度与敏感品种市祥1号的相对生长量和绝对生长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根系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芘浓度与耐性品种广甜3号叶绿素b含量和根系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玉米苗期的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钇(Y3+)质量浓度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及其抗氧化酶含量变化的影响,以铜绿微囊藻FACHB912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稀土Y3+对藻细胞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玉兰组织和器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南太湖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的紫玉兰叶和花瓣对其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0.10%、0.50%和1.00%的紫玉兰叶提取液、高压灭菌紫玉兰叶和经过次氯酸钠消毒后的新鲜紫玉兰叶对铜绿微囊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0.10%紫玉兰花瓣提取液、0.10%高压灭菌紫玉兰花瓣和1.00%新鲜紫玉兰花瓣也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结论]紫玉兰叶和花瓣中含有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化感物质,试验结果为生态控制蓝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04-705
[目的]探讨了满江红对Ce^3+胁迫的生理生化应答反应机制。[方法]以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叶绿素含量、光舍放氧速率和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随Ce^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Ce^3+浓度的升高,SOD、CAT、P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性升高,而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光合放氧速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在低浓度Ce^3+处理下,满江红通过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提高了其对Ce^3+胁迫的抵抗力;但随着Ce^3+浓度的加大,满江红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减弱.表现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彩色马蹄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彩色马蹄莲抗寒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彩色马蹄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M1、M5、M8)在自然条件和人控低温(光照14h,平均温度5℃)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7d的变化规律。[结果]从连续7d的变化情况看,3含彩色马蹄莲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都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减轻,总体表现为M1最好,M5次之,M8最差。  相似文献   

15.
张建云  崔树军  武秀琴  宋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35-6636,6640
[目的]研究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的分类鉴定和降解性能。[方法]通过富集筛选的方法,从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氟氯氰菊酯的高效降解菌GZ-3,观察其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通过培养观测其对氟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并对其进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还利用Biolog生态板就氟氯氰菊酯降解菌对31种碳源利用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在37℃和220r/min培养条件下培养72h后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氟氯氰菊酯的降解效率可达80%以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多数铜绿假单胞菌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该菌对氟氯氢菊酯农药污染的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Ba2+毒害螺旋藻的生态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为试材,采用生理与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稀土元素La3+(10mg/ml)对重金属离子Ba2+胁迫(10mg/ml)下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比较了施加La3+条件下螺旋藻对Ba2+的抗性效应以及二者拮抗作用随时间的变化。[结果]Ba2+对S1的生长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a2+污染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La3+后,与单一重金属毒害相比,La3+可以缓解Ba2+导致的毒害作用,叶绿素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胞内多糖等生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La3+对Ba2+具有较显著的拮抗效应。[结论]一定浓度的稀土La3+可有效地缓解Ba2+对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促进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胞内多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镉胁迫对皱叶留兰香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皱叶留兰香为试材,镉胁迫设7种浓度(0、5、10、20、30、50和100mg/L),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Cd^2+对野生蔬菜皱叶留兰香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当Cd^2+浓度为5 mg/L时能促进皱叶留兰香植株鲜重和主要食用部位的生长,当Cd^2+浓度大于10 mg/L时则明显抑制其生长。当Cd^2+浓度〉5 mg/L时,随着Cd^2+浓度的升高,皱叶留兰香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比值降低;根系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植株体内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高;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0 mg/L达到峰值;POD活性增加;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SOD、POD和CAT对镉引起的氧化胁迫具有相应的适应和抵抗能力。[结论]该研究为皱叶留兰香生产中金属镉的污染预报及消除其毒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Na2CO3胁迫下不同PGPR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辉  赵骥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45-18047
[目的]探讨PGPR引发对紫花苜蓿幼苗耐盐性及其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用3种不同植物生长促生菌溶液喷施紫花苜蓿幼苗,研究在75 mmol/L Na2CO3胁迫下不同植物生长促生菌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植物生长促生菌处理的紫花苜蓿幼苗其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S3菌液处理效果最好。[结论]植物生长促生菌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发育,并能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GPR引发对紫花苜蓿幼苗耐盐性及其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用3种不同植物生长促生菌溶液喷施紫花苜蓿幼苗,研究在75mmol/LNa2CO3胁迫下不同植物生长促生菌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植物生长促生菌处理的紫花苜蓿幼苗其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S3菌液处理效果最好。[结论]植物生长促生菌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并能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不同栽培基质下碧玉兰(Cymbidiuml owianum)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盆栽条件下,分别采用0(CK)、0.1%、0.2%、0.4%、0.6%和0.8%NaCl处理碧玉兰,研究其在不同栽培基质下(M1为3/4梨树皮+1/4泥炭,M2为1/2梨树皮+1/2泥炭,M3为3/4梨树皮+1/4水苔,M4为1/2梨树皮+1/2水苔,M5为1/2梨树皮+1/4泥炭+1/4水苔,M6为1/2梨树皮+1/4泥炭+1/4陶粒,M7为1/4梨树皮+1/4泥炭+1/4水苔+1/4陶粒,M8为梨树皮)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盐性综合评价。[结果]随着盐浓度递增,碧玉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在8种不同栽培基质中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各种指标变化幅度因不同栽培基质的不同而不同;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栽培基质对盐分的缓释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M8M4M7M1M3M5M6M2。[结论]该研究可为碧玉兰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他兰花的最适宜栽培基质筛选提供研究思路,有利于兰花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