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综合评定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储备潜力的数量规模、空间分布,为土地储备规划提供参考,构建了土地储备潜力评价体系,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测算开发区土地储备潜力。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居住用地一级潜力土地25.15 hm2,商务金融和娱乐休闲用地分别为16.80、13.52 hm2,在规划近期应建立TOD、AOD和SOD综合开发模式,加大收储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挖潜城市内部储备潜力,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建设用地储备量,采用灰色预测和回归分析法等,测算了一定时期肇庆市鼎湖区的土地储备量。结果表明:鼎湖区2020年土地储备规模为1316.0235hm^2,其中土地储备存量规模为1237.7276hm^2,增量储备规模为78.2959hm^2,说明了建设用地供给能够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预测值可为鼎湖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及用地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与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降水状况相适应的、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施肥水平,为当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侵蚀和生产力影响计算模型(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宝鸡旱塬1961~2000年无肥(N0 kg/hm2,P 0 kg/hm2)、低肥(N90kg/hm2,P 30 kg/hm2)、中肥(N 120 kg/hm2,P 60 kg/hm2)、高肥(N 150 kg/hm2,P 75 kg/hm2)和超高(N 180kg/hm2,P 90 kg/hm2)肥力处理5种施肥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的产量变化和深层土壤的水分效应。【结果】无肥、低肥、中肥、高肥和超高肥处理下1961~2000年宝鸡旱塬冬小麦的产量均呈波动性降低的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588,2.306,3.327,3.981和4.764 t/hm2;连作冬小麦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也均呈波动性降低趋势,5种施肥处理的年均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11.4,11.6,14.9,14.9和18.2 mm/a。在5种施肥条件下,模拟期间均出现了土壤干燥化现象,在5~16年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土壤干层,其中无肥和低肥处理的土壤干层分布于2~3 m土层,中肥和高肥处理分布于2~4 m土层,超高肥处理分布于2~5 m土层。【结论】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作物耗水量增大,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宝鸡旱塬连作冬小麦适宜的施肥量为N120~150 kg/hm2,P 60~75 kg/hm2。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配施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对氮磷钾配施与绿星80大白菜的产量、V c含量、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绿星80大白菜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5~265 kg/hm2,P2O5158~188 kg/hm2,K2O 150~165 kg/hm2;N,P2O5和K2O的质量配比为1∶0.68∶0.62;此时用回归模型预测的大白菜产量为119 620 kg/hm2,V c含量为272.14 m g/kg,硝酸盐含量为1 051.67 m g/kg。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为1.602 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6.331 hm2/cap,生态赤字为5.729 hm2/cap.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理论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2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6.331hm2/cap,生态赤字为5.729hm2/cap.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国引领适度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的有生力量,绩效是家庭农场进行水稻生产决策和政府扶持的主要依据。基于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视角,通过对湖南120户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构建由CCR模型、灰色关联度和相关分析模型、SBM超效率模型组成的"三步模型法",分析不同规模稻作绩效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作规模在13.33 hm2和20.00-26.67 hm2范围内的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达到最优,稻作规模6.67 hm2和33.33 hm2的家庭农场相对效率较高。对家庭农场稻作绩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租田费用和稻作补贴,其次为家庭劳动力稻作率和稻谷销售价格,农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关联度较低。因此,为提升家庭农场稻作绩效,建议制订完善水稻家庭农场经营的"适度规模"指标、规范稻田流转管理与服务、增加稻作补贴、加强价格扶持等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肥料效应模型的校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最优的施肥模型,确定推荐施N量。[方法]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设计了8个水平N肥肥效试验,利用2年试验数据采用4种模型对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效应进行拟合。[结果]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肥料效应方程用线性加平台、二次加平台和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性检验的效果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冬小麦和2003年夏玉米N肥肥料效应模型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优,推荐施N量分别为366.6和400.4 kg/hm2;2002~2003年冬小麦和2002年夏玉米的N肥肥料效应模型以二次加平台模型为最优,但其产量的增加值和经济效益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高,其推荐施N量分别为400.6和409.7 kg/hm2。[结论]线性加平台模型的肥料效应最优,可作为N肥肥料效应模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群体结构与密肥优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优化栽培技术模型。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熟期LAI和干物重、吐丝至成熟期的NAR、CGR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干物重呈二次凸函数关系;正红6号产量≥7500 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61 845~73 155株/hm2,施氮量180.1~419.9 kg/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为吐丝期LAI 4.67~5.27,成熟期LAI 1.46~1.87,吐丝后LAD 138×104~149×104m2.d,吐丝后NAR 6.88~8.50 g.m-2.d-1,吐丝后CGR 21.92~25.13 g.m-2.d-1,吐丝期干物重13 954.72~15 167.22 kg/hm2,成熟期干物重24 503.4~24 925.59 kg/hm2。  相似文献   

10.
灰色GM(1∶1)模型在定西县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7年为一周期对定西县43年粮食产量进行平滑处理,消除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定西县1958~2000年粮食平均产量的GM(1∶1)灰色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定西县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做了预测,结果表明:1999~2006年和2007~2013年两个周期中定西县粮食产量预测值分别为:1 719 kg/hm2和2 229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探究渭北黄土旱塬区粮食单产在县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小尺度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研究、区域粮食单产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空间自相关、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渭北黄土旱塬区典型粮食主产县陕西彬县粮食单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结果】 彬县粮食单产的Moran’s I指数为0.328,显著性检验的Z值为5.51,呈北高南低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坡度、耕层厚度、土壤有机质、道路密度和施肥成本对彬县粮食单产具有正向影响,土壤类型、侵蚀程度和地下水埋深对彬县粮食单产具有负向影响,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相对极差范围为0.55—14.11。空间上,耕层厚度、土壤类型、侵蚀程度、土壤有机质和道路密度对彬县南部、东南部梁峁丘陵沟壑区粮食单产的影响强于北部黄土旱塬区,而坡度、地下水埋深和施肥成本则表现出相反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OLS模型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与GWR模型回归系数的相对极差呈负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 2比OLS模型提高了0.04,AIC值减少了11.04。 【结论】 彬县粮食单产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施肥成本和地下水埋深是渭北黄土旱塬区县域粮食单产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同一影响因子在县域内的不同空间位置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各影响因子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空间非平稳性是导致OLS模型回归系数显著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GWR模型在空间非平稳性数据建模方面的解释能力与估计精度都优于OLS模型,且能够实现模型估计参数的空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理评价森林生态功能,为制定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广东南雄观音岽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与森林生态功能相关的19项指标,通过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体系。  结果  ① 保护区中"较优"等级森林占据明显优势,但保护区整体评级为"中"。②保护区森林结构整体较好,但竹林多,幼龄林较多,森林蓄积能力、自然度较弱。③19项评价指标中,郁闭度、枯枝落叶厚度、公顷株数、平均高、总覆盖度是极重要指标;坡位、自然度、海拔、龄组、土层厚度、森林群落结构、平均胸径、坡向是一般重要指标;公顷生物量、公顷蓄积量、树种结构、健康度、坡度、土壤类型是不重要指标。  结论  针对各个评价等级的森林,建议如下:①对"优"和"较优"等级森林进行监测与保护;"中"等级森林需寻找得分较差原因,对症保护,进行重点监测;"差"和"较差"等级森林进行封山抚育。②适当控制竹林的生长范围。③根据评价结果适当调整保护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计算福建省"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方法]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明确"省公顷"模型中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方法。以福建省为例,计算了2014年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和各地市各类土地的产量因子。[结果]福建省"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均衡因子:耕地为3.683 phm2/hm2,林地为0.382 phm2/hm2,草地为0.188 phm2/hm2,水域为0.385 phm2/hm2,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模型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福建各地市同类型土地的产量因子也各异。[结论]该研究计算出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客观地表达了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是合理的。在进行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分析时,用"省公顷"对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计算,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4.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18-7320,7322
简要介绍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生态足迹的模型,并用"国家公顷"和"全球公顷"2种方法分别对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采用"国家公顷"方法计算的结果为1.152 383 nhm2,"全球公顷"方法计算结果为2.083 948 g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前者为0.350 978 nhm2,后者为0.555 885 ghm2;人均生态赤字前者为0.801 405 nhm2,后者为1.528 063ghm2。对2种计算方法的结论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计算和研究"国家公顷"生态足迹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产量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AMMI模型对2001年和2002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稳定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川农16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15 2685+16 0237x1+7 9396x4+8 0625x5-1 4065x6。结合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川农16是典型的穗数型品种。其有效穗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和穗粒数次之。有效穗与千粒重易协调,而与穗粒数协调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滕康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6-10257
为了解AMMI模型在水稻区域试验产量组成性状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利用AMMI模型对2006年安徽省晚粳水稻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时,AMMI模型优于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AMMI模型中的极显著和显著能分别解释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性状的89.19%、95.90%、96.30%、91.20%、90.40%的交互作用平方和;AMMI模型稳定性参数Di可以用来分析产量性状在不同地点下的稳定性,稳定性产量性状Di值分析表明,品系和环境的变化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公顷、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市公顷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阐明了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相关概念与计算方法。以某市为例,计算了2007年其均衡因子和其市域范围内某县的产量因子,结果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模型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一差异是合理的。研究表明,市公顷方法更适合市级以下区域生态足迹的核算和比较,计算所得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更能反映小区域的实际,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源与工料消耗的土地整治项目碳排放与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土地整治项目所耗主要能源与工料的碳排放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并通过碳足迹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XM1-XM5能源与工料消耗的碳排放量分别为2 512.278、4 515.352、4 424.498、4 430.621和5 310.939 t,实施一个整治项目平均排放4 238.74 t碳。(2)XM1-XM5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6.288、8.924、8.557、7.391和4.016 t/hm2,实施1 hm2的土地整治项目,平均排放7.035 t碳,通过优化项目实施规模能够控制其碳排放强度。(3)XM1-XM5的新增耕地碳排放量分别为202.93、904.88、1 721.59、1 691.08和247.60 t/hm2,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新增1 hm2耕地,平均排放953.62 t碳。(4)XM1-XM5的能源与工料消耗碳足迹分别是77.921、128.967、146.830、127.148和198.546 hm2,均小于各自的实施规模,不存在碳足迹赤字现象,实施一个土地整治项目,其能源与工料消耗的碳足迹平均为135.883 hm2。  相似文献   

19.
张帅  董泽琴  王海鹤  邹凤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67-11870,12260
在全球公顷、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市公顷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采用2003~2007年某市平均土地单产量,以市公顷模型计算出全市均衡因子和市域范围内某县级市的产量因子,进而核算和分析了这5年该县级市的生态足迹,并把2007年的数据与全球公顷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市公顷计算结果看出,该县级市人均生态足迹中耕地和草地占的比重很大,2007年分别达到了44%和46%,而人均生态赤字则主要是由草地方面贡献的,2007年草地人均生态赤字达到总人均生态赤字的73.8%。根据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提出了该县级市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集成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双季稻不同育秧方式、抛插密度、施氮量及氮肥后移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作试验研究。种植超级稻良种,采用配套无盘育秧、每公顷抛插32万蔸115万苗左右、每公顷施纯N195kg、N:P2O5:K2O=1:0.5:1.2、晚稻氮肥适当后移、补施偏施肥料促进全田平衡生长、水气平衡管理、病虫综合防控等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措施,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最为有利,可实现每年每667m2产吨粮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