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施用固氮螺菌突变株CWV-22能使小麦株高,干物重、产量、吸氮量和土壤全氮含最明显增加;在产量构成因子中,CWV-22影响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其次是千粒重,但不能增加每亩有效穗数;CWV-22的固氮作用缓慢而持久,施用该菌后仍应在小麦生长中,后期补充适量化学氮肥;CWV-22的施用方式以一次拌种为好。  相似文献   

3.
1989年进行了小麦、玉米施用CWV-22的苗期砂培试验。结果表明,在10~15mM NH_4~+的培养介质中,CWV-22能与小麦、玉米根系形成联合体;同Sp7比较,施用CWV-22的小麦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加4.6%,6.7%,20%和34%,玉米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6.5%,2.2%,30%和17%,同不施菌的比较,施用CWV-22的小麦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加6.4%,9.6%,34%和43%,玉米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加21%,9.3%,16%和20%。  相似文献   

4.
固氮螺菌突变株CWV—22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皇甫湘荣,宝德俊,张鸿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郑州450002)1983年罗孝扬等人用化学诱变方法从固氮螺菌突变株选育出耐高铵固氮菌株CWV—22。该突变株在铵离子达40—200mmo...  相似文献   

5.
6.
7.
生物固氮是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共生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Rhizo-bium),自生固氮微生物,如固氮菌(Azotobacter)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联合固氮(Associative Nitrogen Fixation)是近几年来才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可以说是生物固氮中的一个新领域。联合固氮微生物不同于共生固氮微生物,它不与寄主植物形成特殊的组织。但也不同于自生固氮微生物,它紧密地附在根表,甚至有人报导它可存在于根组织内。目前发现的联合固氮类型都是细菌—植物联合固氮。固氮螺菌(Azospirillum)是其中一种主要的固氮细菌,由于它与禾木科作物联合固氮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固氮螺菌157(Azosprillum sp.157)菌悬液对玉米(品种哲单37号)、向日葵(品种科阳7号)进行浸种,再结合菌悬液浇灌,研究其对玉米、向日葵的促生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菌悬液处理的植株,预试验株高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正式试验均有显著提高(P0.05);预试验和正式试验的叶绿素含量,玉米分别提高6.36%和108.3%,向日葵分别提高5.64%和0.1%;预试验、正式试验的鲜质量和干质量,玉米分别增加15.78%、3.35%和28.95%、32.18%,向日葵分别增加13.67%、2.95%和13.36%、32.76%,其中又以地下部分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地上部分。说明Azosprillum sp.157对玉米、向日葵具有促生长作用,尤其是对植物根际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Spermospheremodels测定5种培养基铁浓度下两株非共生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NO40和多粘芽孢杆菌)及两者的混合菌分别与两个小麦基因型(Giza167和Sakha8)的联合固氮效率,发现培养基的铁浓度对联合固氮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若不考虑菌株间和小麦基因型间的差异,培养基铁浓度在2.583~14.715mg/L时的联合固氮效率显著高于铁浓度为42.883~166.31mg/L;联合固氮效率在小麦基因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在不同菌株之间差异极显著.表现为:巴西固氮螺菌>混合菌>多粘芽孢杆菌;联合固氮效率在培养基铁浓度与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巴西固氮螺菌对铁浓度的适应范围比多粘芽孢杆菌及混合菌广,在固氮高峰期巴西固氮螺菌与小麦基因型Giza167组合的联合固氮效率在5种供试铁浓度下均达较高水平而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巴西固氮螺菌与Sakha8组合的联合固氮效率在铁浓度为2.583~42.883mg/L时最高.说明巴西固氮螺菌NO40对培养基中供铁水平的适应范围较广,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巴西固氮螺菌Yu62 glnB基因和glnZ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lnB基因编码的PⅠⅠ蛋白在巴西固氮螺菌的固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而glnZ是与glnB高度同源的基因,其产物PZ可能也在固氮调控中起作用。本研究用PCR法克隆了巴西固氮螺菌Yu62 glnB基因和glnZ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glnB和glnZ这2个基因的编码区的长度都为336bp,编码112个氨基酸。将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与标准菌株Sp7的glnB基因和glnZ基因分别进行比  相似文献   

13.
固氮根瘤菌ORS571泌铵型突变株的筛选和接种盆栽小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氮根瘤菌ORS57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NTG)诱变,以对乙二胺的抗性为初筛指标,得到一株编号Ac-92的抗乙二胺的泌铵效果较高的突变株。由于向胞外分泌铵,该突变株在培养基上菌落非常小,而且不如原始菌株光滑。其固氮酶活性是原始菌株的1/5,在无氮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5和7d时其在培养基中的泌铵量分别为3.131和3.917mmol/L。经过15N同位素稀释法盆栽植物试验,与对照相比,该突变株由于存在其他缺陷,不能给植物提供更多的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14.
长期有机污水灌溉对土壤固氮细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固氮细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功能群之一,在土壤氮素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和固氮基因(nifH)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从微生物功能群角度,研究了长期有机污水灌溉对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固氮细菌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固氮细菌数量随土壤污染的增高而不同程度减少,亚表层自生固氮菌数量无明显变化。从DGGE指纹图谱结果来看,对照清洁土壤的固氮细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其Shannon指数在表层为2.4674,在亚表层为2.8210,分别高于受有机污水灌溉不同年限的土壤固氮细菌种群shannon指数,且种群的相似程度有所差异。说明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清灌3a和改清灌30a土壤固氮细菌种群shannon指数分别略有增加,但种群结构并没有得到完全恢复。污水灌溉对土壤固氮细菌种群的影响具有长期的生态效应,是导致土壤生态与结构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了菌剂接种试验。结果显示:PSB-1及HZP1均具有解磷及产IAA的特性;单接种解磷菌HZP1或PSB-1均有促进紫云英和大豆生长的作用;相比于单接种根瘤菌,将这2株解磷细菌分别与根瘤菌混合接种能进一步提高大豆和紫云英的地上生物量、根瘤鲜质量和根瘤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单独接种根瘤菌剂或解磷菌剂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双接种根瘤菌剂和解磷菌剂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施硼对花生利用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5)N 示踪技术研究施硼对砂地花生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硼量很低的细质砂土上,施硼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荚果产量;促进花生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硼促进根瘤生长发育、提高固氮能力。收获期土壤中残留肥料氮主要以有机态氰为主,且分布于0~20cm 土层中。  相似文献   

17.
15N标记研究小麦玉米带田施给小麦或玉米的氮肥对配对作物氮营养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给小麦的氮肥,小麦利用了52.0%,玉米利用了3.8%;施给玉米的氮肥,玉米利用了38.3%~55.8%,小麦利用了6.9%~10.8%.试验还证明,吸收玉米氮肥最多的是与玉米相邻的第1行小麦,其他行吸收极少.说明生长季节内氮肥在供试土壤中的横向移动距离(单向)尚未超过小麦行距的2倍(约30cm).  相似文献   

18.
麦秸和氮肥对大豆结瘤固氮和植株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C/N比麦秸的“氮因子效应”,探讨麦秸和氮肥配合施用,以达到调节土壤氮素转化形态和大豆对土壤(肥料)氮源和根瘤氮源同化的协调。设计了施麦秸和无麦秸均配以等量氮的两级试验,于各生育期中测定大豆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同时进行植株水溶质中氮形态(硝态、酰胺和酰脲态)的分析和土壤速效态氮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麦秸在旺盛腐解的过程中固定了土壤中的有效态氮,从而缓解了播种时施入尿素氮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的抑制,并在结荚期又重新释放所固定的氮供籽实发育所需,从而使大豆生育期中对两种氮源同化得以协调,故获得麦秸+氮(10毫克/100克干土)比单施麦秸处理增产大豆11.0%,比单施等量氮增产43.8%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氮源对结瘤烟草生长和固氮的影响。[方法]用豇豆512根瘤菌(R. Leguminosarum)诱导烟草结瘤并研究不同氮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O3-和NH4+均能促进植物生长和类根瘤的形成;(NH4)2SO4对植物生长和类根瘤形成的促进作用比前两者差。[结论]烟草类根瘤具有一定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20.
秸秆添加量对土壤生物固氮速率和固氮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添加量对土壤固氮速率及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我国秸秆还田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除对照(C0:0)外共设5个秸秆添加梯度(C1:0.2 mg·g-1;C2:1.0 mg·g-1;C3:2.0 mg·g-1;C4:4.0 mg·g-1;C5:10.0 mg·g-1),采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