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沏茶小语     
记得刚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同事倒给我一杯茶,茶汤金黄,殊香扑鼻,沁人心脾。一向对茶毫无考究的我第一次为茶的绝色高香所动。同事告诉我这是“铁观音”。从此这个名字便深深地刻入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2.
笔者虽然爱喝茶,但没有喝早茶的习惯,现在的上班族大都是早点加豆浆或一袋奶了事,在我北方的老家,一般还沿用传统的早餐习俗,无论是米饭还是面食,都要有菜。可我最近到西欧12国一游,发现那里的人们早餐都必有茶,大多数当地食客早餐后都来一杯茶,我问过当地人,他们说喝茶可以提神,可以提高一上午的工作质量。我再问,那喝咖啡不是更提神吗?他们回答说咖啡固然提神,但没有营养,而茶里却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也许是我们都是图个新鲜,正好与老外相反,早餐时,是老外喝茶,而中国游客大多喝咖啡。  相似文献   

3.
海葆 《上海茶叶》2005,(3):40-40
要泡好一杯茶,不同的茶品,由于季节的不同,茶叶的老嫩、类别的不同,投茶的方法也各有讲究。因此,如何正确掌握其不同的投茶方法,泡好一杯茶,可谓之茶艺的投茶艺术。  相似文献   

4.
茶艺,一般认为是种茶、制茶、品茶的方法与程式。三者构成了茶之为艺的内容。我想茶艺是否就是在制作上最大限度得保留茶原叶的天然精华,其后的冲泡又能让茶与水、温度、时间恰到好处的配合,无过之,亦无不及。一言以蔽之:泡好一杯茶。物虽一技之用,然则能慧而通则达,专而精则妙,通其理、尽其性,发挥极致,则为艺也。  相似文献   

5.
余双 《上海茶叶》2007,(1):29-30
去年北京出版了一本日本茶的书,作者是北京一个大学的教授,她是中国人曾去过日本几年,回国后就写了这本书,她不是茶叶专业,书中讲日本茶文化早于中国。几个月后,北京《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登了2篇文章,编辑和2个作者予以驳斥,认为茶文化源于中国。我看过许多历史和现代资料,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特质:近年来,无论参加某个茶会或到哪家茶艺馆去坐坐,总会发现不少能侃茶、会鉴茶、善品茶的茶客,其中不乏艺茶高手。去年我参加一个普洱茶会,结识在某机场工作的叶先生:40岁左右光景,爽朗精干。此人茶艺了得,当着众人的面演示普洱茶杯组合冲泡技艺,动作简练流畅且不说,当将公道杯里的茶汤分到茶盏中去的时候,竞能靠手腕的灵巧变化,使得三只杯盏中的汤色不一、层次分明,此种绝招,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7.
一日,我来到住宅附近茅台路264号上海茗聚阁贸易有限公司的茗聚阁茶庄买半斤一级毛峰,我是该茶庄的老顾客,30岁才出头的江经理见我前来买茶叶,他好客的邀我入店堂内侧饮几杯功夫茶。我饮绿茶已有30多个春秋了,但功夫茶倒是没饮过,我便不客气的应邀入内就座。江经理给我倒了小盅杯的功夫茶,我举杯饮茶下肚,感到茶叶确与绿茶绝然不同,香味馥馥,舌舔嘴唇,回味无穷。不过,我看到,饮功夫茶,名不虚传,确实麻烦要费功夫呢!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慧苑寺。它座落在幽静的慧苑坑里,寺院内青灯古佛,香火旺盛,寺院外岩茶飘香。武夷岩茶名丛最多的地方,就数慧苑坑了。清朝初年,慧能是慧苑寺里最年长的住持,他鹤发童颜,身骨硬朗。他的养生方法是在深山古寺中专心礼佛参禅,同时还十分钟爱茶书茶画,他结交的茶友画友很多,慧苑寺有830多种名丛的名称,相传就是他收集整理的。  相似文献   

9.
海波 《上海茶叶》2010,(1):41-41
众多的茶品中,我最爱喝“碧螺春”。 夜里睡得好,早晨起来就神清气爽。此时,泡一杯“碧螺春”是最适宜的。我总觉得早晨是喝“碧螺春”的最佳时间。其茶清淡,但清而丰。淡而腴,更主要的是色鲜味新。能除一夜旧气。泡茶的器具以紫砂为上,但我泡“碧螺春”却爱用玻璃杯,为了欣赏它的茶色。  相似文献   

10.
那年秋天近重阳,黄浦区回民小学的小茶人见到了敬仰已久的著名科学家——谈家桢爷爷。千言万语融于一杯热茶中,当我们真诚奉上时,谈爷爷和蔼地笑了。虽然已是98高龄,但谈爷爷从容地接过杯,一边品着茶,一边微笑地称赞道:“好茶啊,小娃娃真行啊!”真开心哟,得到谈爷爷的肯定真是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1.
怎样泡茶     
《上海茶叶》2005,(1):21-21
科学家们采取大胆的步骤,参与一场有关怎样泡出一杯好茶的辩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夫茶已被公认为最讲究的一种泡茶饮茶方式,潮汕工夫茶在当代更被一些文化人士称为“中国茶道的代表”。潮汕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品茶不仅要将茶喝进肚里,还要品味茶韵,体味意境,欣赏外在的技能和艺术,感受内涵之哲理与精神。别看小小的一杯茶,却是“小茶壶大乾坤”,  相似文献   

13.
加味茶的典雅情怀,在于它又香又醇的口味。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佐以精美可口的小点心,喝上一杯馨香无比的加味茶,不失为舒缓情绪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茶人话茶     
A、我以茶人自居,我更以茶人自豪。自居者,日日饮茶,乐在其中;以茶提神,以茶健身;有茶清福至,无茶苦闷极;自豪者,自信人生百年,喜结茶缘人缘。朋友中尤以茶友至多、至知、至爱、至尚。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人生如茶”,“茶是生命的清泉”.“茶人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5.
淡雅溢茶香     
茶入联中,馨香隽永,联中蕴茶,清雅高致。在堪称今夏国内文化盛事的上海书展上,《茶香诗味人联来》(上海文化出版礼出版)一书.为夏日的书展增添了一缕茶香。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陈鸣华来电,说该书在书展上深受读者青睐,所有存书一销而尽。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楹联这一我国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人的喜爱。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上海楹联学会等单位,自2005年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起至今.连续举办了四届茶联创作大赛。  相似文献   

16.
马力 《上海茶叶》2006,(1):43-44
我因参加市政法党校69期处级培训外出考察绍兴而与市茶叶学会10月28日的年会擦肩而过。回家后出乎意料地收到了学会发给每位学员的一分珍贵礼品。我好奇地打开一看,一本精美装帧的书使我眼睛一亮,上面赫然印着“茶魂”二字,署名丁文著。我迫不及待地把书打开一看,“丁文评说陆羽”六个掷地有声的大字顿时映入眼帘,想拔都拔不出来。我如获至宝,作为茶人的无名小卒,出于对古代茶圣陆羽的仰慕之心,急于窥视其中的奥秘,翻开“内容提要”:“荟萃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堪称陆学研究的扛鼎之作”的二十二字引人入胜,逼着我不得不细细读下去,深深想下去。  相似文献   

17.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淡雅清香,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它造就的闲适和愉悦的情调。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饮茶是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那时才13岁,我在潮汕老家与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一起去拜访一位大官。主人态度不冷不热,随手砌了一壶茶,就推到我俩面前,淡淡地招呼了一声。室内富丽堂皇的装饰和主人华贵高傲的气度营造了一种压抑肃穆的氛围。我发现我的老师端起茶杯时双手颤抖,干瘪的脸上笑容显得仓皇、僵硬而卑怯。热气腾腾的茶似乎成为一道屏障,阻隔着两种身份、两个世界。于是我幼小的心里就认定:从容不迫而又精心讲究地砌茶品茶,也许不是对茶的一种嗜好和痴迷,而是一种身份和权势的有力烘托。  相似文献   

19.
小茶友上台来,手拿快板唱茶歌。茶的故乡在中国,热爱故乡热爱茶。今天不说别的事,单把茶事来讲讲。 茶叶起源在中国,最早产于大西南。中国茶圣是陆羽,《荼经》一书四方传。唐朝宋朝团饼茶,制成团饼墙上挂。唐朝品饮用煮茶,宋代改为点茶法。散茶开始于明代,品茶改用壶来泡。  相似文献   

20.
茶,是伊拉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饮料。伊拉克的政府机关、公司等均配备专职煮茶工。坐在办公室里,只需按一下电铃,即有茶工端茶进来。在伊拉克,煮茶也是每个家庭主妇的拿手本领,有客登门,主人必先奉上一杯香喷喷的热茶。大大小小的茶馆、茶摊,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机场、宾馆、饭店和餐厅随时有茶供应。连小街深巷。也可看到身穿大袍、头缠巾的老翁,手提托放茶具的铜盘,穿梭卖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