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建省建瓯市3~10年生锥栗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3个不同的发育时期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生物量呈明显积累,分别为2.742 7 t/hm2,8.206 4 t/hm2和33.780 1 t/hm2;随着锥栗生长发育年龄的增加,地上部分所占的生物量比例也增大;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表60 cm内的土层中,侧根发达,主根随发育年龄提高逐渐向下生长,可深达1.6 m.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   

3.
辐射松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引种栽培的5 a生辐射松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鲜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及其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精度均在97%以上.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5 a生辐射松人工林分生物量平均为19.507 t/hm2,净生产量为3 902.40kg/(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8.510 t/hm2,占林分总量的43.62%;净生产量1.702 t/(hm2·a),占林分净生产量的43.63%.灌木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2.171 t/hm2、434.20 kg/(hm2·a);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8.091 t/hm2、1 618.20 kg/(hm2·a);苔鲜层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0.464 t/hm2、92.80kg/(hm2·a);凋落物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0.271 t/hm2、54.20 kg/(hm2·a).辐射松人工林与同区域同龄油松和岷江柏相比,其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高于它们.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防林 (川江部分 )一期工程林所涉及的六个流域不同工程林类型的定位测定 ,结合林地生物量及生长监测资料 ,较为全面地对一期工程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计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所造 2 4 4.6× 1 0 4hm2 森林 ,单位面积生物量为 1 7.38t/hm2~ 2 2 .91 t/hm2 ,平均值为 2 0 .4 3t/hm2 ,净生产力为 2 .0 5t/hm2· a~ 2 .34 t/hm2·a,平均值为 2 .2 2 t/hm2 · a。其中 ,针叶林、阔叶林、小灌木林、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 2 2 .0 0 0 t/hm2、2 5.370 t/hm2、7.677t/hm2、9.1 30 t/hm2 ,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 2 .390 t/hm2· a、2 .756t/hm2 · a、1 .535t/hm2 · a、9.1 30 t/hm2 · a。一期工程林总生物量已达 4 1 1 9.9× 1 0 4t,其中长江上干流、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金沙江分别为 886.76× 1 0 4t、4 36.62× 1 0 4t、661 .70×1 0 4t、81 9.66× 1 0 4t、799.86× 1 0 4t、51 5.32× 1 0 4t  相似文献   

5.
新栽培区尾叶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收获法和相对生长法对田林县不同年龄尾叶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林分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0.4年生林分生物量为6.18 t/hm2,2.4年生林分为32.09 t/hm2,4.4年生林分为80.59 t/hm2;不同年龄林分的净生产量分别是14.82 t/(hm2.a)(0.4年)、13.02 t/(hm2.a)(2.4年)和19.90 t/(hm2.a)(4.4年);不同林分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在林分生长初期,以枝条和叶所占比例较高,干材比例较小,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干材和根的比例明显增大,叶的比例有所下降;不同年龄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大小顺序为:0.4年生林分为枝(37.54%)>叶(31.38%)>干材(14.77%)>根系(11.69%)>皮(4.62%),2.4年生林分为干材(50.83%)>根(18.43%)>枝(12.32%)>皮(10.22%)>叶(8.20%),4.4年生林分为干材(47.29%)>枝(18.42%)>根(14.73%)>叶(10.80%)>皮(8.75%);造林后第2年林分的平均枯梢率为84.62%,第3年为63.46%,枯长率分别为21.64%和27.15%.田林县尾叶桉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但林木干材比例偏低、枝和叶比例偏高以及枯梢严重等影响着林分的生长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连栽代数的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按径级标准木法,测定3年生不同连栽代数的巨尾桉人工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3年生不同连栽代数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第1,2,3代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分别为37.81,37.02,26.59 t/ hm2;林分年净生产力分别为12.60,12.34,8.86 t/(hm2·a);干材年生产力分别为6.12,6.14,4.33 t/(hm2·a)。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下降趋势不明显,第2代林干材生产力高于第1,3代林。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过程和生物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桦在桂西北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12年生平均胸径(去皮)、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分别达到15.6 cm,16.8 m,170.10 m3/hm2;西南桦树高和胸径生长均以前5 a最快,随后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材积生长在8年生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130.86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122.38,2.35,1.87和4.26 t/hm2,分别占93.52%,1.80%,1.43%和3.26%。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0.20 t/(hm2·a),不同器官净生产力大小次序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皮。  相似文献   

8.
采用树干解析法与样地调查,2015年对1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混交林及其纯林的乔木层净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深山含笑纯林(43.26 t·hm(-2))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32.63 t·hm(-2))杉木纯林(28.75 t·hm(-2)),且混交林单株树干生物量的积累均高于纯林;乔木层净生产力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5.63 t·hm(-2)·a(-1))深山含笑纯林(4.12 t·hm(-2)·a(-1))杉木纯林(3.75 t·hm(-2)·a(-1));年凋落物量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3.30 t·hm(-2)·a(-1))深山含笑纯林(2.94 t·hm(-2)·a(-1)杉木纯林(2.61 t·hm(-2)·a(-1))。表明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比杉木纯林更有利于林分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养分归还量,有利于林分养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a生杉木乳源木莲 3∶1混交林林分生物量 130 37t/hm2 ,乔木层生物量 12 7 5 0t/hm2 ,比杉木纯林增加18 7%。无论杉木、乳源木莲干材比例较高 ,两树种均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混交林年均净生产量 12 75 0t/(hm2 ·a) ,林分叶面积指数 9 0 5 ,叶对树干净同化率 179 72g/(cm2 ·a)。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林分生产力比杉木纯林高。  相似文献   

10.
观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的观光木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定研究,分析观光木人工林不同径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并根据林木各器官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D2H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观光木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径阶间差异显著;通过不同径阶D2H拟合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拟合精度高,可用于实际生产对该林分生物量的估算;观光木林分生物量为102.57 t/hm2,其中乔木层占了87.07%,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腐殖质层生物量分别为8.61 t/hm2、1.83 t/hm2、2.82 t/hm2。观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为7.4 t/(hm2.a),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 9年生马褂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建立其估算模型 ,分析了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 :人工林总生物量为64.538.t/hm2 ,乔木层、林下植物层和凋落物所占比例分别为 :93.4 0 %、3.63%和 2 .9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依次为 :干、根、枝、皮、叶 ,所占比例依次为 :62 .79%、 16. 61%、 11. 11%、7.12 %、2 .4 7%。林分净生产力为7.17t/hm2 ·a,略低于中、北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的平均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屏南县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屏南县黛溪镇玉洋村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的测定并建立其估算模型,分析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5a生湿地松人工林总生物量为32.82t/hm2,林分年均净生产力为2.188t/(hm2·a)。林木各器官依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根、皮、叶;所占比例依次为:41.55%、12.31%、22.24%、10.3%、13.59%。应用W=a(D2H)b估测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10块标准地中的63株云杉树干解析数据,对14、23、32、45和60年生5个林龄的西藏林芝地区云杉进行了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4~60年生云杉天然林林分生物量为7.68~106.50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分别为6.11~99.30 t/hm2、1.57~7.20 t/hm2和7.68~106.50 kg/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生物量的79.53%以上。随着林龄增长,干材比例从52.48%增加到54.28%、树皮比例从11.24%增加到12.40%、树根比例从13.56%增加到15.43%;而树枝比例从14.33%下降到9.98%、树叶所占比例从8.39%下降到6.24%。14、23、32、45、60年生云杉乔木层净第一性生产力(t/hm2·a)分别为0.50、1.52、1.49、2.40、3.01,基本上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云杉天然林在幼龄阶段不仅有较低的生物量,同时生产力也较低,应该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代表性标准地,对广西高峰林场某分场48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人工林乔木层净生产力为5.34kg/(hm2·a),其中以干材净生产力最大,为3.8t/(hm2·a),占乔木层净生产力的71.7%。  相似文献   

15.
选择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按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设置青海云杉林固定样地共10块,开展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乔木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6.19t hm~(-2),平均净生产力为1.36t hm~(-2)a~(-1)。海拔2 800m段是青海云杉林生长的最佳地段,生物量和年净生产力均为最大;从海拔2 800m开始,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呈降低趋势;海拔3 300m林线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达到最低。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及净生产力与林分树高和林龄显著相关(P0.05),与胸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连栽代数的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6年生不同连栽代数的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第1、2、3代林分乔木生物量分别为47.44、44.13、66.59t/hm2,生产力分别为13.18、12.26、18.50t/(hm2·a)。在立地条件、栽培措施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连栽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出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产量下降的现象,而是呈现出第3代林分产量明显高于第1、2代的趋势,分别比第1、2代林分高40.37%和50.90%,第1代比第2代林分高7.50%。连栽对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4年生及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双版纳普文林场4年生、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4年生为19.54 t/hm2,13年生为84.29 t/hm2;西南桦年平均净生产力4年生为8.76 t/hm2.a,13年生为26.52 t/hm2.a。两个龄级林分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枯枝落叶层。其中乔木层生物量4年生为7.55 t/hm2,13年生为56.22 t/hm2;净生产力4年生为2.67 t/hm2.a,13年生为5.45 t/hm2.a;其生物量分配格局都为树干>根>枝>叶。同时,建立了预测两种龄级西南桦人工林及其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以供生产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获取不同林龄(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52.52 t/hm2、210.45 t/hm2、347.44 t/hm2;(2)乔木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有绝对优势,分配率达95.09%~97.19%,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49.94 t/hm2、205.22 t/hm2、337.67 t/hm2,其次为枯落物层,占2.36%~4.08%,灌草层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0.23%~0.46%;(2)乔木层各器官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3.06%~62.63%,并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根系在乔木层的分配比例相对稳定,占15.97%~17.78%;枝、叶分别占乔木层的10.47%~15.33%、7.08%~8.75%,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4)12a、25a、38a闽楠人工林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6.73 t/hm2·a、17.35 t/hm2·a、24.60 t/hm2·a。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桂西南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物量积累及生产力变化规律,以5、10和15年生马尾松(桐棉松种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其生物量、年净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34.07~162.16 t/hm2,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0...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标准木和样方收获法,对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20.55t/hm2,年平均净生产力为8.47 t/(hm2.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下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02.17t/hm2,净生产力为8.09t/(hm2.a),其生物量分配格局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在林分产量结构方面,8 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81.80%,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主要分布在10~14 m,分别占树枝和树叶总生物量的71.11%和73.05%,地下根系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粗根(直径大于5 cm)>根头>中根(0.5~5 cm)>细根(<0.5cm),粗根生物量占根总生物量的5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