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引种樟子松,并与本地常规造林树种油松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经过7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在小五台山干瘠立地的阳坡、半阳坡宜林荒山上樟子松造林后的前期生长比油松快,效果优于油松,在小五台攻艰造林阶段和特殊地段可以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引种日本黑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0年开始在沿海河滩地上引种日本黑松,至1995年底,经过多年的育苗、移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日本黑松在造林成活率、年生长量和适应沿海地理环境方面均相当或优于油松和樟子松。适宜在沿海地区大面积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三北地区栽培的主要速生用材、防护和“四旁”绿化的优良针叶树种之一。根据同朔地区多年来的试验观察和生产实践来看,其造林应掌握好以下技术环节。一、造林地的选择樟子松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能力较强,造林地可选择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坡度8度以上,海拔900-2000米皆可。根据大同恒山、长城山石质山区引种情况分析,海拔1600-1700米以上的阳坡、半阳坡,由于比较高寒,已不适于油松生长,但又比较干燥、  相似文献   

4.
干旱阳坡油松植苗造林技术关键赵国田张仲生郭凤莲(河北省迁西县林业局064300)三北干旱片麻岩山区,春秋植苗造林雨量较少,造林极少成活。从1992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以油松植苗造林为重点的造林试验。在上营乡大堡城子村、南沟阳坡油松植苗造林面积19hm2...  相似文献   

5.
对太行山石灰岩区干旱阳坡引种了11a的樟子松的生长、开花结实及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水保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的樟子松比相同立地条件下同龄油松的树高平均提高了28.60%,地径平均提高了8.20%,林地持水量提高了23.9%。实践证明,樟子松是适宜在太行山阳坡生长的优良水土保持树种。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是欧洲赤松的变种,常绿针叶大乔木。原始林分布在北纬47度的大兴安岭南坡。它具有喜光耐寒、耐土壤干旱瘠薄、怕低洼积水等特性,是北方中山区阳坡和沙荒造林的先锋树种。我场于1963年开始引种,1966年开始大面积造林,目前全场已造樟子松幼林15000多亩。据调查,现在幼林长势良好,有的已郁闭成林开始结实。因此它将成为我场今后阳坡和沙荒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几年来,我场樟子松引种造林所用的苗木都是我场大唤起分场的大梨树沟苗圃等单位培育的,他们在育苗的实践中,已摸索出培育樟子松合格苗的一整套方法。为适应今  相似文献   

7.
我场管辖面积81万亩,灌木林面积很大。为了改造这类林分,1974年我们在阳坡进行了油松造林试验,成活不错。但由于阳坡土壤瘠薄,干旱,条件较差,油松造林技术复杂,成本太高,不宜大面积生产造林。1975年我们又进行了杜梨阳坡造林试验,面积10亩,成活率达100%,生长情况也比油松好(表1)。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造林和绿化中针叶树种单调的现状,开展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裸根苗定植成活率达92.6%,大苗带母土造林成活率达98.2%,其年高生长量大于樟子松和油松,抗逆性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9.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树种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石灰岩中山区两个立地条件,包括干旱阳坡24个水保林树种,阴坡9个造林树种进行了综合评分。结果为干旱阳坡乔木树种以樟子松、侧柏、油松得分最高,分别为4.86、4.43、4.29;小乔木及灌木树种以沙棘、翅果油树、荆条得分最高,分别为3.71、3.43、3.29;阴坡以樟子松、油松、沙地柏得分最高,分别为5.0、4.0、3.29。在选择造林树种时,除参考综合评分外,还应考虑立地条件,造林目的和造林方法,以及树种特性和经济价值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提高油松阳坡造林成活率的方法,我们参考有关文献,于1976—1978年在山阳县十里公社十里大队典型阳坡地块,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油松造林试验,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用盐液、尿液、九二○水液对油松苗进行浸根处理效果最好,可使油松阳坡造林的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提高一倍以上(见表1、2) 为了探讨这一现象的机理,我们分别于1978年春季和秋季,对试验苗木的根部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叶部  相似文献   

12.
辽东栎喜光、耐干旱,其适生环境与油松大致相同,能与油松形成稳定的松栎混交林。为探讨这一良好的混交树种的造林技术,在太行石质山区阳坡油松幼林地,进行了辽东栎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阳坡播种造林成苗率低于30%,3年生幼树年均高生长为25~4cm。通过预整地、选用壮苗、栽植穴覆膜等措施,可取得较好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幼树新梢高生长亦在12cm以上。  相似文献   

13.
石质山区阳坡辽东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栎喜光,耐干旱,其适生环境与油松大致相同,能与油松形成稳定的松栎混交林,为探讨这一良好的混交树种的造林技术,在太行石质山区阳坡油松幼林地,进行了辽东栎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阳坡播种造林成苗率低于30%,3年生幼枝年均高生长2.5~4cm,通过预整地,选用壮苗,栽植穴覆膜等措施,可取得较好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幼树新梢高生长亦在12cm以上。  相似文献   

14.
霍林郭勒市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年平均气温0.1℃,年平均降水量363.2mm,属高寒地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该市建市二十年来,已营造了1万多亩的樟子松林,但干旱阳坡的樟子松长势不佳。针对如何提高干旱阳坡樟子松的成活和保存率问题,我们于2002年采用栽植裸根苗造林和移植容器苗造林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经过三年的生长过程,通过抽样定点调查,已取得理想效果。一、影响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的关键因子干旱阳坡光、热因子能满足树木生长需要,但水分成为影响树木成活的最关键因子。二、提高干旱阳坡樟子松成活率的技术措…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毛乌素流动沙丘进行针叶树种选择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可达100% ,保存率为88.5% ,而华北落叶松保存率为零。樟子松的高生长,胸径生长,材积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最大,为油松的 5.4 倍。樟子松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亦远远高于油松、杜松、侧柏和华北落叶松。因此在毛乌素流动沙丘进行樟子松固沙造林,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1962年开始,在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营造过程中,尝试性的采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主要造林树种、获得了良好结果。近年来,采用油松、樟子松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已日益增多,范围也逐渐扩大。因此,加深对油松、樟子松生理生态特性的了解,对降低造林成本,增加林木生长量,提高防护效能,加速这一地区大自然改造,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章古台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选择造林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在辽宁省章古台试验地,开展了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试验表明:针叶树以樟子松、彰武松,其次是油松、东宁赤松的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比较高;阔叶树以白榆、怀槐、刺榆、暴马丁香、桑树和色木槭的抗性比较强,生长比较快。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沙丘阳坡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樟子松苗木深栽、摘心苗、地膜覆盖和容器苗造林试验以及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观测,总结出樟子松沙丘阳坡造林的4种方法及差异,在坝上干旱沙丘地带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前言樟子松材质好、用途广、适生范围广泛,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自1955年以来,我所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30年实践证明,樟子松是我省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近些年来栽培范围越来越广,引种地区和造林面积不断扩大。为进一步了解樟子松适生范围和生长情况,我们于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定不同造林类型区,采取不同造林密度,并在同一地类上进行油松裸根苗和油松容器苗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北干旱、半干旱阳坡及沙地上,油松是较为理想的绿化树种之一,采用油松容器苗造林可以一次成林,其造林成本相对较低,是在类似生态地区值得推广的一项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