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1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 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额的生产成本是我国大豆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大豆生产物质生产成本增长过快、人工和土地成本过高、管理观念滞后等问题,并基于农业标准化和"互联网+农业"理念,提出在标准化条件下建立和优化大豆生产各阶段成本管理体系、利用"互联网+农业"方式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措施、药剂拌种为基础;以抓住开花前、鼓粒初期"一喷多防"为关键,即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钼肥,从而达到夏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l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大豆45㎝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0~70cm常规垄双条"垄三"栽培的基础上,缩小行距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符合世界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解决我省大豆生产的实际问题,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1大豆45㎝双条密植栽培技术的特点通过试验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可以看出大豆45公分双条密植缩小了行距、增大了单位面积株数,虽然达不到株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验证添加肥料生物活化剂的氮肥肥料(简称氮肥+),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更好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氮肥+在大豆上应用效果,确定氮肥+在大豆生产上的最佳用量和施用方法,验证了氮肥+肥料添加的生物活化剂在氮肥中是否能够确切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大豆单产促进大豆生产发展提供新肥料的施用技术。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85%氮肥+38.25 kg、二铵180 kg、50%硫酸钾75 kg增产效果显著,比对照增产147.75 kg/hm2,增产率为4.12%。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l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大豆栽培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推广面积最大,对提高大豆生产水平有着决定作用的就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实施"垄三"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单产和效益,真正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养分提高,特别是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明显增加.认为改进种植模式与发展大豆生产相结合,是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养分提高,特别是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明显增加.认为改进种植模式与发展大豆生产相结合,是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花生、大豆及甘蓝套种,采取金银花+花生+甘蓝、金银花+大豆+甘蓝2种模式,以不同幅宽种植套种作物。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种植中银一号,行间套种花生,金银花与花生的间距为90 cm,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公顷效益达100 416.70元;在金银花行间套种大豆不能显著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农业大市,松原市着力推进"五大特色工程",让绿色食品工业成为松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大豆深加工工程。近年来,松原大豆加工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一支稳定"队伍"。为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松原市不断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延伸大豆产品开发产业链条,增加大豆产品出口份额,努力打造大豆深加工"航母"。水稻深加工工程。为提高水稻品牌竞争力,松原通过中粮集团等央企引入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市场营销理念,整合178家大小稻米企业,成立查干湖稻米股份有限公司,主打"查干湖"大米品牌,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成效,为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采取“3+2模式”(即3行大豆+2行玉米),在黔北9个县(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结果]黔北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较2021年玉米产量增加;玉米产量以播州区最高,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大豆产量以凤冈县最高,其次是绥阳县,正安县、道真自治县较低;纯收益以播州区最多,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结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水平,对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组合菌剂,研究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间作不同种植模式和无菌剂(NM)、复合菌剂(M)不同处理方式,对植株的株高、叶长、根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低氮磷条件下大豆单作地上干物质产量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间作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的地上生物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相比,大豆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玉米植株的株高、叶长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极显著增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极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同时极显著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根际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单作+复合菌组极显著提高。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脲酶活性降低极显著。大豆根际土壤NH_4~+-N的含量间作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土壤中NO_3~--N的含量相反,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土壤NO_3~--N∶NH_4~+-N为4.76∶1,处理6土壤NO_3~--N∶NH_4~+-N为3.58∶1,促生菌缩小了NO_3~--N和NH4+-N在大豆-玉米间作土壤中的差距。【结论】低氮磷条件下,接种促生菌剂可优化间作大豆在群体中的空间分布,提高系统干物质产量,增加土壤中蛋白酶、脲酶活性及NH_4~+-N的含量,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少NO_3~--N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不同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锌、硼、钼肥在淮北地区大豆上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 :3种微肥均可增加大豆的单株结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和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其效果是 :锌肥 +钼肥 >硼肥 >锌肥 >钼肥。  相似文献   

16.
大豆黄酮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豆黄酮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对有关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大豆黄酮对仔猪促生长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大豆黄酮使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料重比降低(P>0.05)。大豆黄酮20mg/kg组使血清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比例均显著提高,各组CD4+/CD8+值、T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05)。血清SUN浓度呈降低趋势(P>0.05)。20mg/kg组血清T3含量显著提高,10和30mg/kg组T3含量、各组血清T4含量、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含量、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血清MDA含量则呈降低势(P>0.05)。可见添加大豆黄酮可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改善仔猪的细胞免疫水平和机体氧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南阳重要的粮经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南阳市大豆专业合作社较好的解决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事情,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用十分巨大,效果十分明显。但目前存在问题是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合作层次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合作社缺乏人才;内部机构不健全,管理待完善;合作社缺乏人才,内部机构不健全,管理待完善,资金缺乏,政策扶持力度弱。提出今后南阳市大豆要发展优质高产品种、无公害大豆"高、低、优"标准化生产技术、机械化种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究纳米碳在作物生产中的肥效效果,通过2013年和2014年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尿素添加纳米碳对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控释尿素+纳米碳(CU+CRU+C)处理可显著增加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该处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最高,提高大豆苗期相对生长速率。试验结果还表明,2013年和2014年普通尿素+控释尿素+纳米碳处理的大豆产量比普通尿素(CU)处理分别增加24.5%和16.7%。在黑土生态条件下,不同尿素添加纳米碳后可增加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苗期相对生长速率,使大豆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品种"JN18、JN28、JN54"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种子萌发以及子叶节不定芽诱导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对大豆的遗传转化受体体系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选择大豆品种"JN28"经次氯酸钠溶液灭菌10 min,接种于0.2 mg/L 6-BA的MS萌发培养基(pH 6)为大豆种子萌发的最优条件,大豆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条件是,将萌发5d的种子接种于MS+3.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根据得到的最优条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大豆品种"JN28"进行遗传转化,获得的T0代大豆转化植株,PCR阳性转化率达到5.56%.研究为大豆基因功能的鉴定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07,(20):24-25
<正>随着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948"项目引进和选育大豆新技术、新品种,适于大豆间套种能源植物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大豆生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将对优化我国大豆产业布局,发展南方大豆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