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和涛 《茶业通报》1992,14(2):22-24
祁门红茶,不仅是工夫红茶中珍品,而且也是我国主要外向型出口茶类。该茶品质特点;条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甜厚。尤其是独特芳香深爱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研究表明,祁红由于香叶醇含量特高,故而含有浓郁玫瑰花香。国外称“祁门香”。关于祁红香气形成大都在加工中产生,但与茶树品种,生态环境也是密切相关。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同一茶树品种,同一制茶加工方法的鲜叶和干茶中芳香物质测定以及实感香气表现,来探讨不同生态自然环境对祁红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椽《安徽茶经》记叙了“祁红”肇始的两种说法:首先是一八七五年余干臣在建德尧渡街创制“祁红”说(清末祁门、建德、浮梁三县的红茶合称“祁红”),其次是一八七六年胡元龙于祁门贵溪创制“祁红”说。李则纲的《安徽历史述要》,安徽农林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的《安徽名茶》,均认定“祁红”肇始于建德。不过,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其它建德外销茶,尤其是朱兰茶,在省学术界,除了最近出版的《安徽省情工》记载了一鳞半爪外,似一直无人问津,这是很遗憾的。本文由于资料的限制,对此也只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祁门县是“祁红”的主要产区。1988年全县出口“祁红”2858吨,创汇447.5万美元,茶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38.9%。但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粗放,茶叶单产很低,增产潜力很大。因此,加强低产茶园改造,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对持续稳定地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祁红”具有独特的内质和外型,尤以甜花香高持久,闻名于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获得金质奖,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很高荣誉。解放以来,祁门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祁红”的生产发展,为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每年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祁红”生产的发展。1983年茶园面积已达127847亩,可采面积为103934亩,比1939年增加43090亩,约51.91%,并建立了一批高产稳产的茶场。但祁红的产量、品质尚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器要。其原因:一是“祁红”赖以生长的良好环境日益恶化。在1958年前,祁门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5.
“祁红”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外销茶,它以优异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而蜚声于国内外市场。一九七九年度祁红以地名牌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创造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祁红”出口需求量将不断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祁红品质,保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非常重要。现就祁门红茶目前在初精制等方面存在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江平 《茶业通报》2019,41(1):35-38
祁红产区的形成与稳定是自然条件与社会存在的必然结果。从历史发展观、生态经济观阐述祁红产区相符的茶类变革、相通的社会活动、相似的生态环境、相宜的茶树品种、相知的加工技术、相同的质量标准、相沿的经营规则,确认祁红原产地域的法式规定;以利澄清"茶名与地名"的混淆和偏见,促进祁红市场繁荣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1 祁门红茶的二次崛起祁门生产茶叶的历史距今至少在 1 30 0a以上。“祁红”因自然条件优越 ,茶树品种优良 ,采制技术考究 ,而品质超群 ,成为红茶中后起之秀 ,1 91 1年前后达到鼎盛时期。据历史资料记载 ,当时的祁门、浮梁、至德 (今东至 )三县所产红茶 ,统称“祁红” ,年产量在 30 0 0t以上。“祁红”以其清高而持久的特殊香气 ,在世界茶坛独树一帜 ,成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一 ,于 1 91 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被誉为“群芳最”、“茶中英豪”、“祁门香”而名扬四海。此为本世纪初 ,祁门红茶的第一次崛起。1 940年后 ,由于太平洋…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制茶工艺精湛,故此名茶繁多,品质优异,在大宗外销茶中,安徽的“祁红”、“屯绿”亦久负盛名;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奖,饮誉世界。1987年“祁红”、“屯绿”分别荣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质奖和第27届世界听装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88年和1989年安徽省茶叶出口创汇居全国第四位。  相似文献   

9.
黄建琴 《茶业通报》2003,25(3):122-123
本项研究探讨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祁红品质成分形成的影响,并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加工的祁红,其TF、TR总量及其TFS含量有较大差异,CTC祁红的TF总量大幅度高于工夫祁红,尤其是TFS中的TF4,是工夫祁红的2倍多;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表明,CTC祁红的TFS含量仍然比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低较多,但其中TF4的含量则与肯尼亚、斯里兰卡比较接近。无论是工夫祁红还是CTC祁红,其儿茶素总量均大幅度高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红茶。  相似文献   

10.
黄山茶,祖辈留下的传统产业,凝聚着黄山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漫长的风雨旅途上曾有过多少辉煌的荣耀。二十世纪初,“祁红”和“屯绿”就夺得国际大奖、蜚声海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产于黄山南麓歙县的“黄山毛峰”和“顶谷大方”同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6年又双双入选为国家礼茶。黄山作为全国的生态优质茶基地,解放后茶叶发展高歌猛进,销售顺畅。到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东欧等出口渠道的打开,茶叶外销火爆起来,经营茶叶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茶业经济成为黄山县乡财政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写下了当地茶业史的新辉…  相似文献   

11.
张明汉 《茶业通报》1999,21(3):27-27
“安徽红茶”以拼配产品为主,近年也有少量加工产品原箱出口。其工夫茶拼配原料祁红工夫、池红工夫又分别以祁红毛茶和池红毛茶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1 祁毛红:是以祁门县为产地的红毛茶。高档毛茶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有明显“金黄圈”,滋味醇厚,回味甘,具甜香。低档茶梗头偏重,色泛枯红,香气仍有,但不明显。祁毛红身骨重实,条索挺直,精制工夫茶制率高,但收购价格略高。2 池毛红:是指石台、东至、贵池以及黟县等地所产的红毛茶。制法上与祁毛红相同,但毛茶品质水平相对较低。贵池、石台、东至、黟县所产毛茶因…  相似文献   

12.
唐明熙 《茶业通报》2004,26(1):48-48
“祁红茶文化”是祁红茶在中外传播过程中随历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沉淀。其文化沉积蕴藏量之大,科技含量水平之高,在国内外知名度之盛,在产品文化中确为罕见。笔者曾参加“祁红茶文化”资料收集工作,围绕“祁红茶文化”发掘与研究,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现整理成文,为今后进一步发掘、保存“祁红茶文化”,提供参考。1祁红茶文化之内容与发掘方式祁红茶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又不是单纯的文化,其与方方面面皆有相关。可归纳为“茶政、茶事、茶俗、茶道、茶学、茶工艺、茶诗文、茶书画、茶歌舞、茶博物”等等发掘方式根据目的不同而有所…  相似文献   

13.
茶礼与婚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礼兴起于唐代。在不少地区、民族 ,茶礼与婚俗密不可分 ,婚俗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茶 ,所以茶礼几乎成为婚俗的代名词。在一定程度上 ,与婚俗相连的茶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生活风貌 ,因而成为民俗学、民族学和文化学的组成部分。在婚俗中 ,茶象征着纯洁、坚贞和多子多福。“茶性最洁”表示爱情纯洁无瑕 ,“茶不移本”表示爱情坚贞不移 ,“植必生子”、“茶树多籽”表示子孙繁盛、家庭幸福。因此 ,茶得以深深地介入婚俗之中去 ,茶礼也就成为民间普遍的风俗。人类除了用语言和歌声表达爱情外 ,还凭借各种物品。以物为媒时…  相似文献   

14.
祁红针形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祁红针形茶的加工工艺及配套设备,加工技术基本实现机械化、规范化。该技术制茶工效高、茶叶品质稳定,便于质量监控,产品标准规范合理,符合产业化加工的技术需求。其工艺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做形(理条、搓条、整形、提毫)、烘干(初烘、足烘)、筛分、风选、拣剔、焙香。  相似文献   

15.
手工做茶是我国茶文化的宝贵财富。一些高档名茶,如获金奖的祁红工夫、屯绿特珍等既是名贵食品,又属传统工艺制品,远非用机器加工所能奏效。手工筛制,作为弥补机器做茶的不足,是现今各茶厂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序。手工筛制,操作机动灵活,能充分体现“看茶做茶”的原则,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技术蓬气发展的现代制茶时代,手工筛制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祁门红茶因其“似花、似果、似蜜”的优雅而迷人的香气,是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瓦红茶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国际上称这种香气为“祁门香”.祁红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获“王子茶”、“茶中英豪”和“群芳最”等众多美誉,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7.
祁红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向以幽雅馥郁的香气和浓厚醇隽的滋味驰名中外。而祁红品质的优良,必须掌握两大要素,即优良的鲜叶和熟练的烘茶技术。祁红馥郁茶香的形成,取决于在适当温度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因而与精茶中的再干燥有着密切的  相似文献   

18.
徽州是一个多种经济作物产区,茶叶为其拳头产品和一大经济支柱。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产“屯绿”、“祁红”驰名中外,黄山毛峰、黄山银钩、太平猴魁、竹铺大方、休宁松罗等素为茶中珍品。全区茶叶商品率在95%以上,商品茶中外贸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徽州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采取了提高茶叶收购价格、减税近利、恢复和提高奖励标准等一系列扶持茶叶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多种形式的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调动了茶叶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吴新民 《茶业通报》2004,26(4):169-170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自古以来池州就是我国重要茶叶生产区,“九华毛峰”、“黄山毛峰”、“祁红三大名茶因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享誉国内外。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20000hm2,年产干茶7000余t。然而,池州茶园有近60%分布在山区,经济落后,劳动力资源匮乏,茶叶生产加工粗放,茶园“树老、株稀地散、产量低、茶叶品种单一”是池州茶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当今茶叶市场处在供大于求,茶叶生产力水平低下,茶农进城打工,更造成池州茶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危机。实施集约化有机茶叶生产已被证明是提升茶叶价值,提高茶农经济收益,振兴茶业的有…  相似文献   

20.
金山时雨     
“金山时雨”属炒青绿茶之条形茶,是徽州地区茶叶珍品之一。解放前,主销上海市,声誉很高,甚受赞赏。据传,“金山时雨”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起先,并未有此名茶。当时由于茶商觉得金山茶品质特佳,便运至上海茶行单独经营试销,标号为“金山时雨。”由于金山茶的品质在一般的绿茶中独具一格,因此当时很快抢购一空,自此“金山时雨”步入名茶行列。嗣后,对“金山时雨”的采摘、加工技术更为精细考究,更充分发挥了该茶的品质特点,而成为我县的地方名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