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我省棉区麦(油)后移栽棉花及麦套棉花发展较快,使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及栽培技术发生了变化。为了使该项技术稳步健康发展,我们调查总结了这一耕作制度下棉花增产的栽培技术与存在问题,供生产参考。 一、沿江、沿海棉区麦(油)后移栽棉花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棉粮双增产,我省沿江、沿海棉区,麦(油)后移栽棉花面积逐步扩大。兴化县1987年麦(油)后移栽棉田37.8万亩,占全县棉田面积44.6万亩的84.8%,比1984年上升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宿松丘陵棉区的红(黄)叶枯病越来越严重,我们7月下旬随机调查棉田发病面积约占6.9%,严重田块病株率达70%.发病棉花植株矮小,果枝少,结铃减少蕾铃脱落、吐絮不畅,纤维品质及种子成熟度都很差.  相似文献   

3.
冀南棉区是河北棉区的主体棉区,棉花种植集中分布在跨经邯郸、邢台及衡水南部的黑龙港流域.该地区地力瘠薄,沙、盐、碱土壤多,适于棉花种植,这也是十余年来该区棉田面积占农田面积八成以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棉田面积约500万亩,在全国居第六位,在南方八省市中占第三位,是主要产棉省之一.我省棉田按自然区划分为淮北平原棉区、江淮丘陵棉区和沿江棉区.这三大棉区的管理水平、耕作制度以及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从产量来看,近十年(1970—1979年) 的皮棉平均单产,沿江棉区为81.27斤,比江淮丘陵棉区的41.41斤高近一倍,产量高低差距较大. 再从耕作制度来看,淮北与江淮丘陵棉区多是一年一熟制,不能充分发挥土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宿松丘陵棉区的红(黄)叶枯病越来越严重,我们7月下旬随机调查棉田发病面积约占6.9%,严重田块病株率达70%。发病棉花植株矮小,果枝少,结铃减少蕾铃脱落、吐絮不畅,纤维品质及种子成熟度都很差。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棉花种植制度,正处在由传统的单作一年一熟制趋向粮(油)棉间套,复种一年两熟制发展.当前,除仍以一熟制棉田为主外,麦棉套种发展较快,据1981年不完全统计,全省麦棉套种面积达到280万亩左右,约占棉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油菜茬棉花、麦茬棉花和箭等豌豆棉花等.特别是中棉所10号的育成,麦茬棉花更有大发展的趋势.因此,根据河南自然气候特点,探讨棉田合理的耕作制度,对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棉区棉田多熟种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是我国棉花种植较早、棉花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棉区。改革开放以来棉田面积虽下降较多,但棉田多熟种植发展较快,现己成为全国棉田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2001年将在适度扩大棉花面积基础上合理布局,重点加大鄂杂棉1号、鄂抗棉花9号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力争使优质棉种植面积达到33.3万hm2棉田的60%以上。结合湖北省的自然、经济、区位、技术等方面条件,根据棉花市场需求的特点,要在棉田布局上有新的突破。鄂东棉区重点推广棉纤维长度31mm以上、鄂北棉区重点推广棉纤维长度28mm左右、江汉平原棉区重点推广棉纤维长度30mm左右的棉花品种,将3个棉区分别建成适应棉纺企业不同纺纱要求的专用棉生产基地。 (本刊辑)  相似文献   

9.
南阳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棉区种植抗虫棉面积已占植棉面积的90%以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棉田的原有生态,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2003~2004年南阳棉花黄(红)叶枯病发生严重,已成为植棉生产中的障碍因素,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 棉花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仅原棉产值即占我省种植业产值的14%以上。尤其是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豫东棉区,棉花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1980年以来,我省棉田逐年增加,1984年扩大到1700万亩,单产皮棉超过百斤,是我省百年以来植棉面积、单产、总产、棉花产值最高的时期。1984年以后,各地曾出现“卖棉难”的情况,挫伤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1985年我省棉田猛降至800多万亩,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沿海棉区,包括射阳、大丰、东台、如东、南通、启东和海门等七县.全区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41.7%,占全省棉田面积44.3%.1982年皮棉总产占全省皮棉总产量42.35%.皮棉商品率在99%以上,是我省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沿海棉区每年都有一定面积棉田发生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尤其是2002年,棉田早衰面积达60%以上,其中30%左右棉田早衰十分严重,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据悉,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比去年下降8.7%,且由于前期部分棉区遭遇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预计全年棉花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全国棉花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内地棉花面积下降较多,长江流域棉区约降12.1%,黄河流域约降14.5%,且呈现"棉花大县面积减幅大、种植大户面积减幅大"的特征。据内地棉区农业部门反映,河北棉花春播面积723万亩,同比下降16.4%;江苏棉花面积可能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地膜残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土壤残膜的分布特征,科学制定棉田地膜污染防治对策,在黄河三角洲棉花主产区东营市开展了棉田地膜调查与残留监测研究,选择5个典型棉田进行取样,测定土壤中的残膜数量、分布密度及残膜面积等。结果表明:20年以上棉田的土壤地膜残留量为18.84~53.53 kg/hm~2,地块间差异较大。地膜残留密度(22.5~34.0)万块/hm~2;残膜大小差异较大,25 cm~2以上的残膜占残膜总块数的94.1%,100~500 cm~2的残膜占一半以上,500 cm~2以上的大片残膜约占21.0%。黄河三角洲棉区,土壤中地膜残留以"残块大、厚度薄、回收难"为主要特征,并具有向深土层迁移的可能,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正>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 是我省安庆沿江两熟套种棉区中棉花主要害虫蚜虫和棉铃虫的天敌优势种群之一.1978~1983年在安庆、怀宁、东至等市、县棉区调查,瓢虫种类有龟纹、黑襟毛、异色、稻红等瓢虫,其中龟纹瓢虫占总量的48.4—99.4%,在棉田存量大,出现早,时间长,适应性强,是棉田中具有生物防效和发展前途的种群.根据多年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掌握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土壤残膜的分布特征、科学制定棉田地膜污染防治对策,在黄河三角洲棉花主产区东营市开展了棉田地膜调查与残留监测研究,选择5个典型棉田进行取样,测定土壤中的残膜数量、分布密度及残膜面积等.结果表明:20年以上棉田的土壤地膜残留量为18.84~53.53 kg/hm2,地块间差异较大.地膜残留密度22.5万块/hm2~34.0万块/hm2,残膜大小差异较大;25 cm2以上的残膜占残膜总块数的94.1%,100 cm2~500 cm2的残膜占一半以上,500 cm2以上的大片残膜约占21%.黄河三角洲棉区,土壤中地膜残留以”残块大、厚度薄、回收难”为主要特征,并具有向深土层迁移的可能,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华中地区的棉花播种时期,由于前作、棉种或栽培方式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即在这些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同一棉区,也有悬殊。一般习惯多以谷雨节(4/21)为准;但早的清明节(4/6)前即行开始,晚的要到立夏(5/6)甚至小满(5/21)方才进行。因此,对于各种条件下的棉花播种适期,尤其是对占本棉区主要地位的麦棉两熟栽培(约占全部棉田面积2/3以上)与日益推广扩大的岱字棉15号良种地区,更需研究其适当播种时期,以供生产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绿盲蝽是鲁北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笔者基于鲁北棉区棉田绿盲蝽的发生规律,从生态防控、物理诱控、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农药4个方面阐述了棉田绿盲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鲁北棉区棉花病虫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常年棉田面积900至1千万亩,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但总的来看,单产不高,与全国平均单产相比,有27年低于全国平均单产,一年持平,只有两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数2-3斤.各地单产也很不平衡,以1980年为例,高产地区单产140斤,低产地区29斤,相差一百多斤;高产县256斤,低产县15斤;公社间相差更为悬殊,高产公社276.5斤,低产公社只有10斤.这些都说明我省棉花的增产潜力很大.现就如何挖掘我省棉花增产潜力,迅速提高棉花产量,充分发挥我省棉花优势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棉田遭受杂草危害十分严重,每年受害面积约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67%。棉田杂草危害主要表现在与棉花争地、争水、争肥、争空间,降低棉花的产量与品质,妨碍农事操作,滋生病虫害等。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杂草危害导致皮棉减产约25.5万吨,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可达50%。棉田杂草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棉花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