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兽医导刊》2006,(5):51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和美国、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最近在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4月13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athogens)病原卷在网站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相似文献   

2.
狐狸传染性脑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概述了狐狸传染性脑炎病原犬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病原流行特性、病原检测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狐狸传染性脑炎的防控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因库中已登录的猪附红细胞体新的基因组DNA序列设计引物,从疑似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感染猪全血样品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预期长度666 bp的目的DNA片段,通过对24份临床疑似病例样品的PCR扩增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基因组DNA的特异性扩增试验,建立了E.suis的PCR诊断方法;进一步对PCR产物克隆、测序分析表明,与国外已报道的AJ504999株相关区域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19%和96.85%,表明我国分离株与国外株基因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5月底,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北京师范大学就"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组计划"达成合作协议。据悉,中美双方将共同参与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研发,建立重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基因序列综合数据库,共享未来的研究成果,包括试剂盒、大样本数据分析以及在产业化和商业化中的应用。查找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及其N蛋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N蛋白如何特异性地识别病毒基因组RNA、参与病毒RNA的复制和包装、诱导IBV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IBV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以及IBV的抗体水平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为IBV基因工程疫苗设计及其免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PRR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PRRSV的基因组结构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及其功能及复制与转录等.  相似文献   

7.
革兰氏阴性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杆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最近英国科学家在Nature杂志报道了鼠疫杆菌CO92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鼠疫杆菌基因组有4 650kb的染色体和3个大小分别为96.2kb、70.3kb和9.6kb的质粒组成,共有4 012个基因.基因组内富含插入序列,还有许多包括粘附素、分泌系统和杀昆虫素等从其他细菌或病毒获得的基因和约150个假基因.基因进化研究表明,鼠疫杆菌祖先是约2 000年以前肠道寄生的温和型假结核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鼠疫杆菌基因组序列的明确,对于有针对性地设计疫苗和抗生素以有效控制鼠疫和反生物恐怖主义有重要意义. (郭志儒摘自:Nature,2001,413:523~527)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作者对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的转录与表达和病毒结构蛋白及其有关免疫学特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反向疫苗学在猪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疫苗学是通过对病原基因组测序和计算机预测,筛选出可能编码疫苗抗原的基因,通过高通量克隆、表达纯化技术及免疫原性的检测,制备具有保护力的疫苗,为传统方法无法制备疫苗的病原微生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介绍了反向疫苗学的基本流程,并对近几年反向疫苗学在猪病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初,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发生了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新发传染病,对我国鸭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研究,鸭坦布苏病毒被确定为该传染病的病原。本文围绕该病的病原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检测方法、病毒基因组分析及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2020年江苏盐城一鹅场雏鹅痛风的病原,试验对病料样品进行宏病毒组测序,通过比对分析原始数据发现疑似病原;通过从头组装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对疑似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验证。宏病毒组学测序结果显示,在获得的全部599 733条原始读长(reads)中,病毒reads有278 593条,其中鹅星状病毒序列占95%,未发现其他疑似病毒序列;经从头组装获得了一条完整的鹅星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YC20,该病毒基因组全长7 137 nt,GenBank登录号为:MW536497,基因组结构及特征与其他星状病毒相同。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YC20与新型鹅星状病毒SD01相似性最高,达98.2%;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YC20与其他新型鹅星状病毒在同一分支,属于新型鹅星状病毒。禽胚分离结果显示,用鹅胚进行病原分离时,前3代次未出现死亡,第5代次后,可对鹅胚100%致死,而用SPF鸡胚或SPF鸭胚分离病原时,均未出现病变或死亡,PCR检测亦为阴性;纯化的尿囊液经负染后,电镜下可见大小约25 nm的病毒粒子。雏鹅回归试验结果显示,YC20接种3日龄雏鹅后,第6~8天出现死亡高峰期,死亡率为58.3%,剖检死亡鹅可见心脏、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白色包膜,膝关节有大量白色颗粒样沉淀,肾脏充血肿大。以上结果说明,该鹅场痛风的病原为新型鹅星状病毒。本研究将宏病毒组学与传统的病毒分离鉴定技术相结合,证实了鹅痛风的病原,对病原的鉴定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苹姆病病原的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抵抗力和致病性、脂多糖及噬菌体、免疫学特性和感染性、分子学以及基因组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变化进行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检测等许多方面.它的出现极大地克服了原有PCR技术存在的不足如交叉污染等问题,具有实时监测、快速、灵敏、精确等特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几种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为当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根据当前各国学者对此病原的研究成果从病毒的分类地位,形态、理化特性,组织分布,培养特性,免疫学特性,病毒的基因组成、表达及其功能,病毒蛋白及功能,基因组的遗传和变异作一个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该病近年来研究的最新动态,包括病原特性、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免疫原蛋白基因的表达等。为在我国能更好地研究和控制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鸭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原,各品种鸭均见有感染,可侵害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遭受其他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鸭圆环病毒的特性、基因组结构、致病机理、诊断方法至关重要,现就以上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之一,文章主要从IBDV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及其作用、抗原变异、毒力变化、新型疫苗的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高通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基因组图谱、药物筛选、中药物种鉴定、农作物的品种选育、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环境监测、国防等许多研究领域.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病毒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制研究、耐药性监测、细菌功能基因组学与细胞微生物学研究以及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并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论文就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分类、主要技术流程以及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其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基因组为两片段双链RNA,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给传统的疫苗免疫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对IBDV的基础研究是控制该病的关键.RNA的结构不稳定成为阻碍RNA病毒研究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兴起的反向遗传技术将RNA病毒的基因组转化为cDNA,从而使RNA病毒的基因操作成为可能,也使RNA病毒的研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文章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研究的意义、方法、概况及相关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