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运用ArcGIS软件分析菌丝生长形态和菌丝恢复生长速度,了解工厂化瓶栽杏鲍菇搔菌后的菌丝恢复情况:菌丝第2天开始大量恢复,第5天基本完全覆盖料面;搔菌后第一天菌丝恢复缓慢,适应环境后开始快速生长,菌丝覆盖料面后第6天开始形成大量原基。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ArcGIS软件观测菌物生长,获得不同搔菌方式下的杏鲍菇菌丝生长形态,以及菌丝恢复的生长速度,了解工厂化瓶栽杏鲍菇栽培过程中菌丝恢复过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搔菌方式下的杏鲍菇菌丝恢复趋势一致,第2天开始大量恢复,第5天基本完全覆盖料面;菌丝覆盖料面后第6天开始大量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3.
李正飞 《食用菌》2006,28(3):48-48
1清理料面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和小菇,剔除老菌丝搔菌。 2调整含水量袋栽金针菇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有利于菌丝正常生长和顺利转潮。培养料较干时每袋补清水50~100mL,2~4h后倒出多余的水分。  相似文献   

4.
在瓶栽工艺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搔菌方式对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子实体形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搔菌方式对白灵菇子实体形成早晚和数量影响显著,搔菌方式3(打开瓶盖,用专用工具将老菌种清理干净,在料面中间搔1个点孔)和方式5(打开瓶盖,不清理料面老菌种,用专用工具在料面形成2个点孔)使白灵菇子实体形成早,疏蕾强度低,是较好的搔菌方式。不同搔菌方式对单瓶白灵菇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天厨200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搔菌,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搔菌后不必喷水,应采用无纺布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保证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平菇收过1~2批菇后,整理料面,除去老菌丝,停水几天(让菌丝恢复并积累养份),然后每天喷水2~3次,等一周后,将栽培料面(床栽)用刀子分割成33cm~2大小的菌砖,把料砖放在凉水中浸泡一小时,然后放回床面。经过3天,料面即可出现菇蕾。通过浸水的菌砖出菇齐,生长快,比常规栽培生物效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多采用占地多,产出量少的传统袋栽方式,而占地少,产出量多,发展前景广阔的瓶栽先进技术,因受条件限制,发展较慢,适宜丰产栽培的技术相应较少。为此而开展的综合技术试验表明:培养料单瓶装干料重270 g,是最适宜的装料量标准;65%是培养料最适宜的含水量标准;12 d的后熟时间是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后熟天数;搔菌对杏鲍菇单瓶出菇数量和单瓶产量提高有显著的影响,搔菌的产量高,反之,不搔菌的产量就低。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药两用菌,它口感鲜美,胶质嫩滑,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对儿童智力发育有重要的作用;还含有抗癌活性物质。两年来,我们利用冷库栽培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现简介如下。1配料与装瓶1.1配方棉籽壳10%、玉米芯34.5%、麸皮15%、米糠30%、木屑10%、石灰0.5%。1.2装瓶干料搅拌20分钟后,按料水比1∶1.5,边加水边搅拌,加水作业结束,再搅拌60分钟后装瓶。含水量以63%~65%为宜。装瓶时,瓶内培养基应上下松紧一致,料面结实平整,料孔居中畅通,保持料面与瓶口间距3厘米,每瓶重860克。2灭菌与接种2.1灭菌将栽培瓶进行常规的高压蒸汽灭菌,达0.15兆帕后保温3小时出锅,冷却。2.2接种待料温降到22℃以下时接种,接种过程均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量以塞满接种孔为准。3发菌管理3.1温、湿度接种后立即移至培养室,培养菌丝,瓶温20℃为宜,不高于22℃。一般经过25~28天,菌丝能长满全瓶。具体培养参数见表1。表1金针菇菌丝培养参数培养天数阶段温度/℃湿度/%CO2浓度/(毫升/立方米)1~7菌丝恢复期18~206535008~17底部发白期15~1...  相似文献   

9.
徐志刚  蒋时察 《食用菌》1993,15(5):30-31
我们于1986年开始进行袋栽金针菇的研究,通过对品种、接种期、培养基配方、搔菌、装料量等试验,总结出配套的袋栽金针菇高产模式,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30%以上。几年来先后在全省推广580万袋,经济效益达978万余元,该项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现将其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一)选用高产优质菌株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16个菌株参加品比,通过对菌丝生长、栽培特性、经济  相似文献   

10.
"金丝菇"是金针菇在特殊栽培条件下培育而成的新产品.形为针状或发须状,乳白至淡黄色,质极嫩,味鲜美,用于做汤色香味具佳,作为新产品开发很有发展前途.现将其生产技术简介如下.袋、瓶、床栽,生熟料栽均可.营养生长阶段工艺流程按常规法.瓶袋栽培因无需套纸卷袋,故装满瓶袋即可.出菇管理有两种方法:①薄膜覆盖法.菌丝长满培养基后,紧贴菌床覆盖薄膜,床面设顶光,让针状菇蕾自然发生.长至20~30cm采收.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相较普通袋式栽培,金针菇瓶式工厂化栽培的厂房设计更加标准、规范、合理。生产流程中从原料配制、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生育出菇到挖瓶等相关环节均采用自动化机械控制,因此投入成本较高。但由于采用了自动化设备,用工数量减少,因而能提高人均工作效率。瓶栽金针菇因其规格、品质、生物转化率较高,应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发展的方向。1设施与设备金针菇属于低温出菇品种,需要好的保温设施。厂房结构宜钢结构,主体采用聚氨酯保温板,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栽培技术讲座(一)——金针菇秋冬季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出菇管理1.1栽培场地金针菇栽培一般在室内进行,也可以采用野外大棚栽培。菇场事先应作消毒处理,使其清洁、通风、遮光、平整且近水源,四周50米内无污染源。大棚应南北朝向,高2.5米,宽6米,长30~40米,棚顶覆盖草帘,间隔3~5米,离地面50厘米处设30×40(厘米)通风窗,窗外挂草帘。叠放方式采用12~14袋一行,单层平面排列。为了充分利用菇房,室内可摆放栽培架。架子宽度为1米,层与层之间相距55~60厘米,4~5层较为合适。1.2搔菌当菌丝长至栽培袋的2/3以上,气温在5~18℃时开袋。拉直栽培袋的袋口后,在料面上方3~4厘米或于袋口1/2处向下翻折,袋口要平,袋直立。用匙形工具轻轻刮去气生菌丝和老菌种块,随即盖上塑料薄膜保湿,保持2~3天,期间每天早、晚各掀膜一次。注意不可把培养料刮去,否则菌丝难以愈合,会推迟出菇时间。为了防止杂菌侵染,搔菌工具使用前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搔菌过程中,如发现染上杂菌的栽培袋,搔菌工具必须重新清洗并消毒后再使用。1.3催蕾催蕾是金针菇栽培管理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它关系到金针菇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催蕾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有适当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以利于产生大量的菇蕾。金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袋栽金针菇在南平市发展很快,现已成为乡村农民的一条致富门路.由于金针菇栽培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子实体发育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此期的水分管理是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现将笔者几年来摸索出来的按子实体生长的不同时期和出菇潮次采取"保、降、促、补、浸"的水分管理方法,与同行们进行交流.(一)保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耙去老菌皮,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湿催蕾.用报纸覆盖的,喷水应少量多次(每天3~4次),以保持报纸湿润为宜;用地膜盖的,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持  相似文献   

14.
在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过程中,选择发菌程度不同的栽培种进行搔菌出菇,结果表明: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较留1cm未发满菌丝及留2cm未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菌丝恢复快、原基形成早、子实体整齐度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金针菇液体菌种与固体种菌种制作及瓶栽对比试验,是为液体菌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金针菇出菇整齐且产量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金针菇菌种为"众兴1号",菌盖纯白,稍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细长,粗细均匀。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且产量高,栽培周期短,抗病力强,此品种是适合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16.
袋栽猴头菇     
人工袋栽猴头菇即以塑料袋取代750毫升的玻璃栽培瓶,整个程序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两头接种、发菌、两头采收。其优点是:1.发菌快、出菇早。瓶栽为瓶口一头接种,菌丝从瓶口往底部延伸,发菌期长。袋栽两头接种,菌丝由两头向中间汇总,发菌期短,一般情况从接种到采菇仅需35天。2.质量好,产量高。头潮菇个头整齐,刺短。每个平均重量为75克,最重达108克,生物学效率在82%。3.投入低、产出高。栽培瓶投入的费用是塑料袋的3~4倍。瓶栽猴头仅  相似文献   

17.
室内熟料袋栽金针菇是商品化栽培较理想的方式.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水份管理是袋栽金针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谈点粗浅体会.(一)菌丝体阶段菌丝生长阶段料含水量以65~70%为好.过干菌丝生长弱,出菇少、质差;过湿菌丝生长慢、易染杂.实践表明,以质地紧实的木屑、秸秆粉  相似文献   

18.
在栽培金针菇时,要求在金针菇菌丝体发足时和每批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以提高产量。但是在栽培数量多的情况下,每批菇采后都要搔菌耗费劳力太大。1988年我们这里菇农都不进行搔菌,获得了高于搔菌的产量,为了得以证实,我校进行了以下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的转潮作介绍。1)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1.0~1.5cm、菌柄长14~15cm时可采收。采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菇原基。2)适当通风降湿。在出菇阶段,为了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生长所需的湿度,创造一个CO2较高浓度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CO2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气,使其尽快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工厂化瓶栽金针菇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甜菜渣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品质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2%甜菜渣,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