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
3.
于冠英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6):202-204
影响种鸭产蛋量的因素有很多,有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以及疾病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引发产蛋下降的非传染性因素以及传染性因素等的阐述,提出了防止种鸭产蛋量下降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种从鸭新分离的黄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以产蛋下降为主的樱桃谷种鸭以及出现神经症状的雏鸭各分离出1株病毒,分别命名为BZ株和LC株.该2株病毒对SPF鸡胚和健康鸭胚均能产生相同的病变,分离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鸽等的红细胞,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电镜下观察到约50 nm的病毒粒子.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二者在临床上均可导致脑组织危害,表现为脑膜水肿、血管充血和皮质层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血清学检测表明,分离病毒与禽流感病毒(AIV)、鸭瘟病毒(DEV)、新城疫病毒(NDV)等病原无交叉.生物学特性鉴定该病原为有囊膜单股RNA病毒.利用不同禽病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或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条带.设计随机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基因片段,利用GenBank进行Blast同源比较,结果发现,分离病毒与以色列火鸡脑膜脑炎病毒(Israelturkey meningo-encephlitis virus,TMEV)和在马来西亚发现的Tembumu病毒至少在2段基因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于黄病毒属.测序表明,分离病毒与Tembumu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5基因)和囊膜蛋白(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7%~90.2%和87.0%~91.8%,与TMEV的NS5基因和E基因的同源性为72.4%~73.2%和72.7%~72.8%.2分离株之间E基因和NS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5%.血清中和试验表明,BZ株阳性血清可以中和LC病毒,因此证实二者可能是同一种病毒.综合以上研究,建议将该病命名为"鸭病毒性脑炎"(Duck viral encephalitis disease). 相似文献
5.
6.
2011年4~6月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养鸭密集区域发现1种疾病,其发病特点是以种鸭和产蛋鸭采食量下降并伴有产蛋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传染病流行范围非常广,几乎没有种鸭场和蛋鸭场幸免。主要临床症状是,各个日龄的种 相似文献
7.
肉种鸭霉菌毒素中毒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冬季节,本地多个肉种鸭场发生了以肝脏受损、全身性出血、腹水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调查和分析,最终确定为霉菌毒素中毒,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产蛋种鸭突然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病鸭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粪,食欲减少,消瘦。有的出现脚趾变形、肿胀,胸部皮肤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8.
肉用种鸭的培育管理,直接影响肉用种鸭生产性能,即影响肉用种鸭是否适时开产、产蛋率高低、种蛋个体重和产蛋高峰期长短。现就谈谈肉用种鸭培育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种鸭霉菌慢性中毒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霉菌毒素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
自1960年英国10000只火鸡突然死亡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霉菌毒素以来,经历40多年系列研究、实践与发展,到今天,霉菌毒素仍会造成畜禽生产的重大损失。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可见,霉菌是影响全世界农业、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8月11日,我中心接到本县寨隆镇独石村某一种鸭养殖户打来的电话,他养殖场有20多只母鸭出现关节肿大、行走不便、产蛋下降的症状,现已有4只病鸭死亡。第二天早上八点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技术小组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和诊断工作。根据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现状,初步怀疑为鸭葡萄球菌病,后经采集死鸭的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一例鸭葡萄球菌病。经采取严格消毒,强化饲养管 相似文献
11.
宋世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2):99
1转群和分群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管理方式。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12~24h加满29日龄的饲喂量,加满池水。每群140~280只鸭,各群之间用0.7m高的物件隔离,以防混群。可公母混养,也可分开饲养。公母分开饲养,能够准确控制其体重,但必须要在公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