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瓶)栽银耳菌种的制作,包括母种分离和提纯、原种培养、栽培种扩大三阶段。 (一)母种的培养:首先要配制培养基,取马铃薯200克,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8层纱布过滤,取溶液,加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文火加热至琼脂溶化,趁热分装试管,高压灭菌(1.2公斤/厘米~2)30分钟,趁热排斜面。 1.银耳孢子的弹射:选一朵八成熟、朵形大、肉质厚、色鲜白、无杂菌的银耳作为  相似文献   

2.
银耳菌种生产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年来 《食用菌》2007,29(1):25-27
栽培银耳首先必须解决菌种的问题。只有使用优良的菌种,才能得到稳产、高产。而菌种质量的优劣又取决于菌种生产的全过程。为此,本文将简要地叙述①银耳菌种生产的基础知识;②菌种分离的一般方法;③菌种生产的程序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一)耳木的选择银耳菌种分离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广泛搜集耳木,认真进行挑选。耳木的好坏,关系极大。 1.耳木的种类。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实践,认为麻栎、枫香、栓皮栎等树种的耳木作为分离材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古田县是银耳之乡,在银耳生产中因遭螨的为害,每年损失达200多万元,其中银耳菌种带螨是造成损失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耳菌种带螨除直接取食银耳菌丝,破坏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的比例之外,还传播霉菌。由于银耳栽培是密闭式的,一旦害螨侵入菌种,带螨的菌种接入栽培袋,害螨与银耳菌丝混合生长,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摸清银耳菌种中螨的来源及其种类,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作无螨银耳菌种方法非常必要。笔者在古田县一些制菌专业户的配合下,进行了无螨银耳菌种制作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所用的材料及器具有:小型吸尘器,塔式分离器,手提扩大镜,灭螨剂4号,以及常规制作银耳菌种所需材料  相似文献   

6.
1 菌种培养管理关键技术获得优良的品种只是菌种分离或选育走完第一步,而按照其种性要求,人为创造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使其继续健康生长则颇为重要。如果培育环境不适应,会造成种性退化,甚至导致菌种萎缩死亡。以下介绍菌种培养科学管理“五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前,银耳菌种质量不够稳定。我们试图用耳木分离法,定向筛选早熟、高产、质优,适宜木屑栽培的银耳菌株。种木选择及预处:人工栽培的段木,需选早熟,出耳率高,朵型大,耳片疏松,色白的段木;若选野生银耳,应尽量寻找坚实少朽的木头;木屑瓶、袋中长有银耳的下端基质,也可以挖取出来供分离。由于耳木湿度大,常带有病虫,可将耳木风干(耳片干缩),然后放入杀虫剂中弃虫1~2天。菌株分离及菌落挑取:从耳基部位附近挑取少许木屑,分接于试管斜面上,置25℃下10~25天。各试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①斜面长满杂菌;  相似文献   

8.
9.
银耳优良菌株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耳(Tremellafuciformis)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在PDA培养基上于适宜的条件下,均能弹射出担孢子,银耳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繁殖成孢子(芽孢)。选取不同品种的银耳孢子进行杂交后,淘汰去不理想的菌株,则可选出产量高、质量好的银耳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0.
银耳菌种培养基不同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县用袋料栽培银耳技术试验成功后,全县种植银耳发展迅速,栽培量猛增。随着栽培量的增多,发现在同一栽培条件下,菌种发育优劣能明显影响银耳的  相似文献   

11.
银耳菌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制种期发生病害的种类很多,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生理性疾病。这是由于制种过程中对某一技术环节有所忽视,导致病害发生。在制银耳菌种时还会发生少量虫害。因此,了解和掌握制种期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危害特征,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银耳菌种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我县银耳生产是从1978年学习推广三明真菌研究所瓶栽银耳技术开始的。目前全县有一万三千多户栽培银耳,占总农户六分之一。去年全县总产超过二千吨,产值达二千万元,被称为我国新兴的“银耳之乡”。银耳生产的发展,对菌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从数量上要求满足,而且在单产与品质方面也要求更高。1981年春,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到银耳  相似文献   

13.
目前,研究银耳菌丝的生理特性,大多是用银耳和香灰菌的混合菌丝,很少用单一的纯银耳菌丝。1980~1981年,我们用露地银耳组织分离菌丝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种耳来源:菌种于1979年从上海农科院食菌所引进,次年4月接种在段木上,取采收的银耳做种耳,进行无菌处理后分离。 (二)培养基:①分离培养基,松针汁800  相似文献   

14.
银耳菌种分离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用菌》2014,(3):44-44
获得银耳菌种的方法主要有担孢子弹射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耳木分离法。1孢子弹射法这是利用新鲜的、成熟的子实体自动弹射出担孢子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取朵大、色白、无病虫害的新鲜银耳作为种耳。用无菌水漂洗银耳数次,再用无菌纱布或吸水纸,把银耳表面的水分吸干。因为耳片表面若有薄水层,便会影响银耳担孢子的弹射,并容易污染上杂菌。再把种耳切一小块,以放入三角瓶或放入试管中不会碰到瓶壁或管壁为度,随后用不锈钢小钩钩住小耳片,迅速悬挂在三角瓶或试管内,同时注意勿使种耳碰到培养基表面,以防污染杂菌,塞上棉塞,  相似文献   

16.
1母种分离的种耳标准 银耳母种分离的种耳,来源于野生和人工栽培。野外采集标本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特别是植被和植物群落组成;了解其采集地的基质、气温、地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为驯化提供原始参考资料。各地科研部门驯化银耳菌种已取得成效,许多菌株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成为定型的速生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7.
1菌种退化的原因与防止措施通过自然选育、有性杂交、人工诱变和细胞融合等方法,选育出优良菌株,再经过菌丝无性繁殖,应用于生产。从遗传学上看,这样无性繁殖后代,一般都能保持固有的遗传特性。但一个新菌株育成后,经数年推广,由于种种原因,总会出现退化现象。退化的菌种很难复状,不能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8.
草菇栽培专题讲座专家丁湖广高级农艺师,系福建省古田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食用菌分会会长,曾任福建省食用菌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编著出版食用菌专著25部450万字,2008年为金盾出版社编著出版专家释题解难农业生产技术丛书《草生菌高效栽培技术问答》,是《科普惠农种菇致富丛书》(19册150万字)的主编;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福建省“哈曼尼科普”奖金,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利用栽培过银耳废料培养基制平菇凤尾菇菌种,发菌快、质量好,菌丝生长浓白粗壮有力,比一般平菇菌种提前5至10天吃料到底,经大面积栽培生物效率达120%以上。现简介如下:一、原料处理:首先将栽培过银耳废料培养基晒干,用棍捧打碎,用粗筛筛去大的硬块。  相似文献   

20.
使银耳优质高产,除在培养条件方面加以充分满足外,应对银耳菌种是否已开始衰弱钝化,加以早期鉴别,这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表明,一株优质高产的银耳菌株,经沿用七年,其银耳菌丝生活力约降低三分之一,羽状菌丝生活力约降低六分之一,生物学效率大约降低五分之一。这说明防止银耳菌种衰弱钝化非常重要。一、银耳菌种衰弱钝化的表现:银耳菌种衰弱钝化的主要表现是羽状菌丝发生生理性萎缩,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银耳菌丝萌发时间明显延迟,菌丝发黄且生长稀疏,银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