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禾谷类黑穗病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经历了几起几落。解放初期发生很重,东北地区高梁、小麦黑穗病的平均发病率为8—10%,个别地方高达70%以上。由于推广了铜制剂和汞制剂农药拌种和一批抗病品种,五十年代中后期发病率显著下降,许多地方谷子、小麦黑穗病压低到1%以下。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盲目推广了一些感病品种,放松种子处理工作,黑穗病有所回升。由于防治及时,很快得到控制。第三次回升是十年动乱时期。种子处理少了,加之赛力散因残毒而停止使用。一时又没有新的拌种剂代替,种传黑穗病显著回升。土传丝黑穗病,因推广了一批新的感病玉米杂交种,和栽培制度的改变——连作增多。而在全国春玉米区发生蔓延。高粱丝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引起杂交种抗病性的丧失。这次回升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植物保护》1982,8(3):4-4
目前,禾谷类黑穗病在我国北方旱粮地区发生比较普遍,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发病率达4~5%。谷子白发病发生也很普遍,发病率一般都在5~10%。 禾谷类黑穗病种类较多,传播的方式和侵染的途径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传病方式,分别采取防治措施: 一、种子表面带菌的小麦光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糜子黑穗病、高粱坚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及莜麦坚黑穗病……,这些种子表面带菌的黑穗病害,可采用保护性杀菌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药源充足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禾谷类黑穗病是陕北地区的历史性病害,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推广赛力散等汞制剂拌种,效果较好;1970年后停用汞制剂病害加重,1975年前后延安、榆林地区谷子黑穗率一般10—15%,高的达40%以上。 1976年开始引用“内疗素”和“公主岭霉素”到1980年发病率控制到1%以下,其后又放松防治,1985年黑穗率达10%;1986年组织用农抗769闷种,病株率控制在1—2%。1987年以后,由于拌种剂供应不及时,定边县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不断加重发生,特别是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冷凉丘陵山地春播玉米受害比较严重.该病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染,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种植感病品种和连作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可通过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源、改进栽培管理措施、种衣剂或药剂拌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研究并测定了春、夏玉米丝黑穗病原菌冬孢子对刺激物及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夏玉米丝黑穗病原菌对CuSO4、H2O2、NaOH等的敏感性与春玉米区病原菌无明显差别,但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不同.每种杀菌剂的5个浓度下,丝黑穗病原菌冬孢子葫发率显示,夏玉米区丝黑穗病原菌冬孢子对戊唑醇、福美双的敏感性高于春玉米区,当戊唑醇和福美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1 μg/mL和6.25 μg/mL时,夏玉米区萌发率较低,为21.50%和18.33%,春玉米区分别为33.97%和41.73%;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低于春玉米区.当多菌灵质量浓度为0.05 μg/mL时,夏玉米区萌发率为16.75%,春玉米区为9.66%,但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春玉米区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大同地区禾谷类黑穗病偏重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属于高纬度、高海拔的冷凉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谷黍、莜麦、高粱、春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和其他杂粮。近年来,黑穗病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成为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发病面积达10万hm2,占禾谷类作物播种面积的65%,一般田块发病率5%~10%,严重田块达50%以上,产量损失一般为5%~10%,重者达50%~90%。因黑穗病为害引发多起种子纠纷事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鉴于此,笔者进行了5a的田间系统观测和大田调查,基本摸清了禾谷类黑穗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重发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1发生种类大同地区…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西吉地区农作物10年来常发生的15种病虫草害造成粮食、生物产量、经济损失的统计资料,运用技术经济原则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出当地为害损失严重的病虫草害是小麦条锈病、小麦吸浆虫、禾谷类黑穗病、双子叶杂草、野燕麦、黑绒金龟等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9.
甘蔗黑穗病及其防治(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龚标勋五月上旬本县的七坊镇的高地、才棉蔗区发现有甘蔗黑穗病发生。平均每10m2有病株4株,亩发病率13.3%,重的达15%。并有发展趋势。病株失去经济价值,病田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病状:病株...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东北玉米丝黑穗病暴发原因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东北玉米产区普遍严重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造成玉米生产的巨大损失,导致农民减收,由此引发了多起农民集体上访事件。为深入了解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病害暴发原因、掌握玉米品种的真实抗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下,笔者等对东北3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实地田间调查,并走访农户,与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生产和经销公司、玉米育种家、农药生产公司广泛座谈,从多方位分析了2002年东北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基本原因。12002年东北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11.
梁云 《植物保护》1987,13(5):49-49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内蒙麦区每年都有发生,一般田间发病率2—5%,严重地块达20—40%,近年发生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12.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迁飞性害虫,北方稻区大面积成灾的情况罕见。 1991年,天津市和冀东唐山、秦皇岛一带渤海沿海稻区褐稻虱大发生,天津市发生面积占稻作面积的93%,秦皇岛市抚宁县占77.6%,昌黎县占70.1%,而唐山市滦南、唐海  相似文献   

13.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2,他引:10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纹大蚊(Tipula conjuncta conjuncta Alexander)和谷类大蚊[Nephrotoma scalaris terminalis(Wiedemann)]在中国北方主要为害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近年来有日益严重发生的趋势.为提高对这两种大蚊的测报防治水平,笔者对其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药管理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赋予植保工作者的使命农药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病虫防治史上,农药为控制病虫害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它奇迹般地控制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千年蝗害、螟害、禾谷类黑穗病、小麦锈病以及许多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病虫害.70年代以来,我国由大量使用农药发展到单纯依赖农药,因而发生了由农药引起的一系列副作用:反复地使用一种药剂,使被防治的病虫产生抗药性,如棉蚜、棉铃虫的严重抗药性,几乎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反复使用杀虫剂,天敌被  相似文献   

16.
据70年代末调查,榆树县玉米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6.82%(吉单102),到80年代初上升到13.2%。萎锈灵、多菌灵等内吸杀菌剂。对苗期侵染时期较长的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偏低,我们在1981—1983年改用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在该县双井乡小区试验3年,平  相似文献   

17.
1982年2月,农业部植保局在河南洛阳召开了防治地下害虫和禾谷类黑穗病座谈会。总结了这几年的工作成绩,交流了技术经验,并分析了近年来这两类病虫猖獗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近年来,地下害虫发生总的趋势是:蝼蛄有所下降,金针虫局部严重;蛴螬普遍上升,已  相似文献   

18.
谷子粒黑穗病(谷子乌米)是谷子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此病在北方谷子产区发病面积逐渐扩大,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达20—30%。作者1981—1983年开展防治谷子粒黑穗病的研究。本文仅从3方面讨论。 1.谷种水洗的防治效果:谷子粒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沾附在谷粒表面,随谷粒播土壤,从理论上讲用清水冲洗谷种可以减少沾附在谷粒表面病菌的数量,将接过病菌的谷粒用清水冲洗2、3、4、5次可减少病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高粱丝黑穗病的防治宋雅坤,张德顺(辽宁省植保站l10036)(锦州市植保站)辽宁省70年代中后期高粱丝黑穗病曾大发生,经过防治,80年代初发病率压低在1%~3%。1994年全省高粱丝黑穗病又大发生,辽宁西部个别地块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朝阳、锦...  相似文献   

20.
薏苡(Coix lacryma- jobi L.varfrumentacea Makino)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谷类及药用作物,其茎叶还可用作饲料.薏苡黑穗病是薏苡的一大病害,据报道,该病严重时发病率达50—100%;发病株的病粒率为40.6—100%.自从Brefeld(1895)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对于它的发生为害、防治措施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