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森林体系建设是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以林木为主体、与其它植被有机结合的城市森林体系,是城市环境建设以生态为主的根本性标志,也是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趋势。 一、建设城市森林体系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公共污  相似文献   

2.
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 打造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由以林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与城市社会、经济融为一体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城市生态和谐的根本所在。城市森林建设是建设和谐宜居环境城市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宜昌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就是把森林引入城市 ,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 ,考虑和吸收林学、森林环境学、城市生态环境学、美学、观赏园艺、社会学、森林旅游等各方面知识 ,建设以森林为主体的、符合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要求的城市生态体系。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 ,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的发展应以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  相似文献   

4.
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处人文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是指在市域范围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所构成的环境。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它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发展城市森林是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今世界生态化城市的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森林环城、临水相依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森林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对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永州最好的资源是生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优势,又是趋势。为此,我们要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品质活力永州建设夯实生态基础。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品质活力永州的需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永州作为湘江源头,在推进绿色湖南建设、保  相似文献   

7.
陆道调 《林业调查规划》1999,24(4):41-45,54
城市林业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与城市生态布局相适应,支撑城市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商品供应,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和管理系统。城市林业能改善城市局地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美化市容。城市林业的构成体系包括城市的森林培育体系、城郊林果带体系、远郊森林综合生态体系、交错相镶的森林生态斑块等。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手段,严禁破坏森林。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城市森林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森林尤为重要。城市森林由城区和郊区以树木为主体的所有绿色植物群落所构成,建设中应合理进行总体规划,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形成城区郊区一体化,既有一定层次又相互沟通的城市森林网络,提高城市大环境的生态功能。章就辽宁省城市森林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与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分析了森林对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根据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提出了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可持续造林和经营的5个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并给出建设效果的评价条件,以期能为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林业的作用及构成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与城市生态布局相适应,支撑城市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商品供应,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和管理系统,城市林业能改善城市局地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美化市容、城市林业的构成体系包括城市的森林培育体系、城郊林果带体系、远郊森林综合生态体系、交错相镶的森林生态斑块等,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手段,严禁破坏森林。  相似文献   

11.
森林珠海是以珠海"城、山、江、田、海、岛"的生态格局为依托,以城市森林工程为手段,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和园林和谐统一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和城市森林绿化网络。文中介绍珠海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城市生态系统学、森林生态学和"近自然"森林群落理论作为森林珠海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森林珠海如何发展提出具体路径:确立五大目标,构建三大体系,划分三大功能区,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2.
贺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把贺州市生态建设推向一个以建设城市森林为主体,建立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的新阶段。文章对贺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理念、空间布局及工程系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威县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意见》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福利、提高生态意识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构建功能完备、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突出以农业为主体的平原地域特色,融合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扩展绿色生态空间,完善森林生态网络,提升城乡生态品质,繁荣森林生态文化,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努力将威县打造成冀南大地上的绿色明珠,为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森林城市建设是以构建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乡人居生态系统为着力点,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氛围为主要目标,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海口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调查入手,通过对市域人居环境、城乡绿化美化现状等要素的分析,对海口市绿地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角度,分别从城市森林体系、美丽乡村、生态廊道、城郊森林(湿地)公园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优化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已成为现代化生态大都市建设的主体部分,而生物多样性是城市森林的天然“本底”。本文在分析城市森林主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在城市森林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中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森林的建设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在总结国内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借鉴国外城市森林发展模式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构建国内城市森林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要求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一项共识。文章就临沂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资料档案整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创森"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城市森林为主体支撑的城市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发展,是城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实践中,集成利用成都平原林业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掘川西园林文化艺术内涵,培育弘扬天府之国生态文明,系统提升城乡绿化事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与城市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循环经济”体制得以完善的“硬件”的观点;认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能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物流、能流平衡,特别能实现有效控制“C”过量排放(人均森林面积至少要达到9 m2),控制环境污染;森林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河南省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确立了以“花海森林城,宜居新西平”为主的建设理念和“一心、一核;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支撑保障4方面,阐述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内容,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质量,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