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成膜剂,增效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有机及无机营养配成抗寒壮苗包衣剂,包衣两个春性小麦品种种子,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经包衣后,提高麦苗冬前耐寒性,公顷茎分蘖数及单株干重,降低植株高度,幼苗习性由直立变成半匍匐状。成熟后测产及考种表明,包衣处理成熟期不延尺,而穗粒数,穗粒重,公顷有效穗数及产量提高,千粒重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处理对粤晶丝苗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粤晶丝苗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和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以"超声波+种子包衣"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超声波处理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叶片的SOD、POD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提高水稻抗性;超声波处理还可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包衣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1%、2%及3%的壳聚糖包衣大豆种子,考查了种子萌发及幼苗的一些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提高,其幼苗根数、根瘤数、单株于物质及叶和根中光合产物积累、叶片光合速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 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水稻包衣种子不同的浸种育秧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包衣种子早育秧的成秧率、秧苗素质、产量明显高于水秧,其主要是通过提高667m^2,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的,而直播、浸种露白、浸种催芽三种浸种方式总体上差异不显著,即水稻包衣种子既可直播,也可浸种到露白或催芽。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直播的适宜用种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用种量、不同稻田处理、不同种子处理等20个处理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用种量对免耕直播稻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用催芽露白种子进行水稻免耕直播的最佳用种量为26.25kg/hm2,用旱育保姆包衣种子进行水稻免耕直播的最佳用种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衣剂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郑铁军 《玉米科学》1997,5(2):050-052
本文以黑301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衣剂对玉米干种子及催芽后包衣种子萌发、种苗初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对干种子包衣的种子有促进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促进生长和增产作用;对催芽后包衣玉米种子降低发芽势,影响出苗日期,但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育剂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铁军 《玉米科学》1997,5(2):50-52
本文以黑301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衣剂对玉米干种子及催芽后包衣种子萌发,种子初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对干种子包衣的种子有促进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促进生长和增产作用,对催芽后包衣玉米种子降低芽势,影响出苗日期,但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子包衣后安排了3种不同的施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层一次性施肥法,满足了水稻包衣种子秧苗素质高,早发性好的需肥要求,促进了早分蘖和低节位分蘖。大田表现有效穗多,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通过对山东省70年代至90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粒数和提高了子粒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行数和穗粒数;山东省70年代至90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分为逐渐上升型(有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逐渐下降型(小斑病病级)和平稳发展型(有株高、穗粒高、穗长、穗粒数、穗行数、大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种子包衣是一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技术措施,多年来,种子包衣技术为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认真总结包衣种子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注意事项,并给予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包衣种子使用率,种子包衣技术一定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几何插秧法是目前水稻栽培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是根据水稻个体生长规律,以超稀植理论为基础,探索提炼出的一种插秧新方法。绥化市应用几何插秧法栽培水稻33.3hm2,平均公顷产量达到9000kg,比普通超稀植增产8.97%,每平方米有效穗数398穗,比普通方法多33穗,株高增加8cm,穗长增加1cm,每穗成粒数增加2.2个。1增产、增收机理1.1省种省工几何插秧法每公顷需种20~25kg,比普通插秧法节约种子50%。平方米13~16穴,加快了插秧速度,节省插秧用工20%~30%。1.2结构合理由于穴距均等,穴与穴…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包衣技术是近半世纪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种子处理新技术,对提高种子出苗率、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效果明显。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种子包衣技术发展及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嘉育253为供试品种,研究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播行距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增加,密度减小,单丛有效穗数、结实率、成穗率增加,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株高、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减少,最终产量降低:随着插秧机取苗档位的提高,穴插本数增加,单丛穗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增加,但在5档以上时明显降低,最终产量增加.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多数插秧机行距固定、株距可调的情况下,以密度30cm×(12~14)cm、本数5~7档(丛插5~7本)为宜.  相似文献   

15.
王德利  刘志瑞  张伟 《杂粮作物》2005,25(3):172-172
随着种子市场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农业增产增收,种子包衣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们的信赖和认可,种子包衣即治虫又防病,是一项省时、省工、省产的有效措施.但是,不同含水量种子包衣后对种子的芽率影响如何还没有报道,本试验探讨密封对不同含水量的包衣种子发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不同产量水平地块产量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公顷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和产量由低向高转变过程中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根据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将不同品种类型分为增穗增产型、增穗和穗粒数增产型、增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型、全能增产型等。提高玉米产量应根据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和品种的增产类型,相应的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宜优99的产量(y)及其产量构成因素(x)的分析表明:产量(y)与每公顷的有效穗数(x1)和每穗总粒数(x2)及千粒重(x4)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x3)呈显著正相关;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和贡献率(rp)由大到小均依次为每公顷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1 097.8+43.95x1+62.4x2+113.1x3+335.1x4。提出了以提高每公顷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为重点的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种衣剂在杂交水稻种子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89年进行了种衣剂在杂交稻种子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后发芽率随贮藏期延长而降低,但保存一周左右对发芽率影响不大;包衣剂与种子的比例以1比20为宜;干种子包衣后晾25分钟成膜后,催芽播种的出苗率比不包衣的高8.7%,比催芽后包在播种的高18.7%;包衣种子可明显减轻秧田鼠雀病虫危害,对全生育期和产量无不良影响,每亩可以省工、节本、增收1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新野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植棉面积3万公顷左右。1996年以来,我县把推广普及包衣棉种作为科技兴棉的突破性措施,以强化体系建设入手,组织实施国家“九五”种子工程规划,逐步形成了以县种子公司为龙头,以良种棉加工厂为桥梁,以利益机制为纽带,联结良繁区广大农户的繁加供管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棉花种子产业化格局。棉种精选加工率、脱绒包衣率、标牌统供率均达100%,促进了棉花高产稳产。1998年全县棉花平均单产1125kg,被农业部定为冀、鲁、豫三省包衣棉种示范县,被河南省定为棉花种子产业化示范县。1…  相似文献   

20.
种子包衣进行种子消毒,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种子萌发,实现一播全苗壮苗早发,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常规技术,也是促进作物良种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003年,133团全面应用通过前五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中选出的具有包衣性能好,适宜本区棉种包衣的配方剂型——26%多福甲枯悬浮种衣剂。推广应用面积5600多公顷,表现良好,效果十分显著。为北疆推广应用棉花良种包衣技术奠定了基础。1种衣剂对棉种发芽率的影响严格按照26%多福甲枯悬浮种衣剂的说明使用,药种以1∶50比例进行机械包衣,然后随机取样,三次重复,在种子发芽室内作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