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条件下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明确该区域适宜的播种期和留桩高度,以黄华占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月15日播种的再生稻产量最高,达3 486.8 kg/hm~2;留桩高度为3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3 474.5 kg/hm~2;4月15日播种、且留桩高度为30 cm的两季水稻产量最高,为13 933.5kg/hm~2。由此可见,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直播方式作再生稻,以4月15日左右播种、留桩高度30~40 cm,能获得较高的两季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分蘖相关基因在再生稻腋芽萌发期的表达动态变化,为阐明水稻再生季腋芽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再生分蘖能力强的材料i21和再生分蘖能力弱的材料i89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8个分蘖相关基因在水稻头季(分蘖始期和拔节孕穗期)和再生季不同时期(头季去穗后1、24、48和72 h)的表达动态变化,并分析分蘖相关基因间及其与最大再生分蘖的相关性,筛选出与腋芽生长相关性高的基因。【结果】自头季稻稻穗收割后,材料i21和i89的再生分蘖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腋芽的生长再生分蘖数逐渐增多,收割后20 d达最多并趋于稳定,但材料i21再生季发苗多且快,再生分蘖发生速度明显高于材料i89;材料i21和i89的最大再生分蘖数为33和10个。LAX1、LAX2和MO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材料不同时期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自头季去穗后,除MOC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72 h的相对表达量外,LAX1、LAX2和MOC1基因在水稻再生分蘖形成期均表现为材料i21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材料i89(P<0.01,下同),MOC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1 h达峰值,LAX1和LAX2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 h达峰值,随后显著降低(P<0.05,下同)并趋于稳定。头季去穗后,除TA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 h时外,材料i89中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材料i21中的相对表达量,D10和HT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1 h达峰值,OsTB1和TA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和48 h达峰值,D27基因在材料i21和i89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头季去穗后24~72 h,D27基因在材料i2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材料i89。最大再生分蘖数分别与LAX2和MOC1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存在不同相关性。【结论】LAX1、LAX2和MOC1基因高表达有利于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高表达会抑制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不同分蘖相关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播种期对超高产再生稻生育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超高产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早栽的头季生长期延长,再生季生长期缩短;头季分蘖高峰期延长,分蘖数增多;头季籽粒干重增长较快,从抽穗后6~25 d左右,粒重迅速提高,此后粒重增长趋于平缓;晚播晚栽的头季籽粒干重增长较慢.早播早栽的头季产量增长7.18%~9.56%,再生季增长53.47%.  相似文献   

4.
水稻腋芽萌发的生态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太早,夏枯草出苗率低,苗势弱,产量低;播种太晚,发棵晚,生长时间不足,产量受到影响。"白露"前后是夏枯草最适播种期,此时气温适宜,出苗快,单株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期。合理安排夏枯草播期和中稻(或一季晚稻)的播期,可实现夏枯草—水稻一年二熟,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密植度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油菜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期(当年11月柿果实成熟期,翌年2月4月)播种的柿种子自然萌发率显著不同。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种子萌发率不断提高X^2测验表明,萌发率与播种期显著相关,100×10^-6-500的10^-6的GA3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上述各个播种期的小粒柿种子的萌发发率,100×10^-6的GA3对上述3个播种期的小粒柿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较强,分别达19.5%,71%和97%,而对照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品种单瓣茉莉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灭菌处理、取材季节及6-BA浓度对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灭菌处理为外植体用0.1%升汞(加吐温-80)处理16 min,污染率为16%;不同时期取材的外植体灭菌试验中,初夏季节取材效果最好;诱导腋芽萌发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外植体萌发率最高为63%.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筛选再生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优良组合,对6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再生特性,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长,头季后期干物质生产最高,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组合再生力强;各组合头季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由于各组合再生力不同,腋芽萌发有很大差异,再生季产量差异显著,增矮64S/E32,增两优500再生季产量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19%,23.8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因而增矮64S/E32,培两优500可作为湖南地区蓄留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稻生育特性对再生芽发育和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5个适合再生稻种植的杂交中稻组合,研究主季生育特性对再生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季生育后期的光合生产能力和根系活力对再生芽的发育有明显影响。灌浆期间叶面积指数下降缓慢,乳熟期后茎鞘干物质再积累量高的组合再生芽发育快。茎倒1、2节位伤流量与再生芽发育显著相关.乳熟期和成熟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67^*。再生季有效穗数与主季成穗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作为高产增收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水稻再生稻概念及生育特点、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两方面,对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给中稻再生稻的育种提供依据,以37个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再生率、株高及穗长整齐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杂交再生稻产量性状优于常规再生稻品种;单株再生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再生稻的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与其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优良品种辐选01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不同培养基配方、赤霉素和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对木薯腋芽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嫩茎段宜用质量分数2%的NaClO溶液消毒10 min,老茎段宜用质量分数10%的NaClO溶液消毒12 min;适宜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活性炭,腋芽萌发的效果较好;接种前用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能有效减少木薯组织褐变;用赤霉素浸泡处理有利于加速木薯腋芽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稻麦两熟制地区,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情况下,晚播尽可能提高产量的对策,特进行小麦机械条播、机械摆播、人工撒播3种方式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东海地区小麦播期推迟情况下,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条播、机械摆播增产优势不明显,3种方式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在水稻收获后应尽可能抢墒播种,并通过适当增加播量(基本苗)来提高群体数量。同时,在播期推迟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基肥的用量,增加中后期肥料用量,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壮秆大穗,以利于晚播麦高产。  相似文献   

17.
播种期对水稻米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个早籼和6个中籼品种(系)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水稻米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早籼和中籼品种(系)晚季栽培比早季栽培,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米质提高,特别是整精米率提高,米粒垩白减小,食味变好。8004和七桂早25晚季栽培产量高,米质好。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稻再生芽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地上部植株性状和施氮对再生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成熟期满足头季籽粒灌浆后茎鞘中剩余光合物质量越多,其再生芽活芽率与出苗率越高。高再生芽活芽率和出苗率的头季稻植株重要性状表现为株高偏矮、成穗率较高。在保持较高活芽率的基础上,提高后期根系活力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罗城县中稻地区开展超级稻—再生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抛栽密度为18万~21万蔸/hm2,穗粒结构较合理,头季稻与再生稻一年两季收获的稻谷产量较高,宜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