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文主要阐述了单季水稻的直播免耕技术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对比,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其推广应用符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当地中稻生产提供因土施肥的科学依据,应用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设计方案,探讨山区单季中稻氮磷钾推荐施肥技术。25个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中稻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53.4%;施用氮磷钾化肥平均分别增产稻谷27.8%、25.6%和19.9%,1 kg氮磷钾养分可分别增产15.6 kg、26.2 kg和11.9 kg稻谷;平衡施肥产量与空白区产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 005.5+0.5003X(F=4.8~*,n=25);土壤速效氮磷钾高产临界指标为碱解氮285 mg/kg、Olsen-P 62 mg/kg和速效钾138 mg/kg;经济施肥量平均分别为N 146 kg/hm~2、P_2O_575 kg/hm~2和K_2O100 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51:0.68,但不同肥力等级稻田的推荐施肥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6.
7.
屏南县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取得显著的成效,在推广过程中总结出单季中稻高产创建集成栽培技术,包括品种、育秧、移栽、灌溉、施肥、病虫草防治、收割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常规中稻有机栽培施肥技术的基本参数,产量6000kg/hm^2时,需有机肥总施肥量折合氮(N)95kg/hm^2、磷(P2O5)45kg/hm^2,钾(K2O)66kg/hm^2以上,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9.
10.
为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采用生产试验方法,进行了单季晚粳无公害精确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精确施肥处理虽然肥料成本增加5.6元/667 m2,但纯收入达314.8元/667 m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收44.7元/667 m2,增加16.5%;精确施肥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增加了穗肥比例,使氮肥运筹趋于合理,氮肥利用率达34.81%,比常规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增加12.39%。 相似文献
11.
CERES-Rice在水稻氮肥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RES Rice做模拟试验,分析了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较低时,CERES Rice能较好地模拟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但在施氮水平较高的情况下,CERES Rice的模拟结果不太理想。模型能反映不同N肥运筹下模拟水稻产量的差异,但不能反映高产栽培的施氮特征。结合试验资料进一步分析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模型中仅用氮素丰缺因子对光合效率进行订正,而没有考虑氮素对物质分配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2000—2005年的中籼稻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的42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对产量性状作了相关分析及主成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有效穗呈负相关。所以在中籼品种(组合)的高产育种中,应以选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为主攻目标,即要选育穗大粒多型品种,不必过于追求有效穗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产量与全生育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即生育期短的品种(组合)也可以实现高产。主成份分析也表明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是高产育种主攻的关键。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籼稻品种(组合)高产育种策略建议,为中籼新品种(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2009年武夷山市中稻和烟后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试验表明,配方施肥田块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20hm2示范片肥料配方种植与常规种植相比共增收稻谷8.5t,增加肥料成本600元,节本增效1.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安徽一季中籼稻的耐淹能力进行评价。[方法]以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21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采用人工灌没顶深水进行淹涝胁迫7d,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评价其耐淹涝能力。[结果]根据产量损失率,将水稻品种的分蘖期耐淹能力分为3类:耐淹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小于20%,中性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在20%~35%,敏感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大于35%。耐淹品种受淹涝胁迫后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敏感品种。[结论]筛选出协优335、丰两优香1号、徽两优6号和Ⅱ优0128等一批耐淹涝品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侧深施肥不同用量对中籼杂交稻两优68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便合理使用化肥,寻求更科学的施肥方法.[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为基肥用缓释肥37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②为基肥用缓释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③为基肥用缓释肥52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1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2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旋耕前人工撒施,机插后8和15 d分别追施尿素75.0、150.0 kg/hm2,倒二叶时追施复合肥187.5 kg/hm2做穗肥),对比分析各处理条件下水稻生育进程、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各处理生育期由长到短排序为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①、CK1、CK2,其中处理③生育期最长,CK1、CK2均最短;各处理最终有效穗数的差异较小,但成穗率差异较明显,处理①成穗率最高;CK2倒三叶长度最长,处理①长度较为适中;实际产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处理①、处理③、处理②、CK1、CK2.[结论]常量侧深施肥可以为水稻定量、均匀施肥提供保证,可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促进形成大穗和高产,同时可降低肥料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在大规模水稻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基于水稻苗情监测的相关数据,对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有效推广应用措施,可实现水稻产量效益提高。通过监测结果的实证,提出水稻生产须要高度重视作物栽培等非物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挖掘水稻等粮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