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拮抗链霉菌R15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一株土壤拮抗链霉菌(Streptomyce spp.)R15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链霉菌R15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98.37%。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后芽管顶端膨大成球形,芽管停止生长;烟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后不能产生附着胞,且芽管顶端有突起。处理烟草黑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畸变、扭曲、菌丝壁消解;R15通过菌丝缠绕、穿透、紧贴的方式重寄生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上,致使菌丝断裂。链霉菌R15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较强,在20~55℃,pH3~9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702发酵液对提高水稻种子耐贮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艳丽  王飞  赵伟  涂国全 《种子》2007,26(9):39-41
用不同药剂和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贮藏4个月后测定种子带菌情况和发芽率。研究发现,链霉菌702发酵液能显著降低水稻种子贮藏中带菌率;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及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对贮藏后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对链霉菌702发酵液可能存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简单探讨。结果表明,该抗真菌成分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酸性、中性环境下比较稳定,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对紫外线不稳定,照射30 min,其抑桔青霉活性为零。  相似文献   

4.
链霉菌TD-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活性和盆栽试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D-1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1%和98.3%;TD-1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98%。喷洒TD-1发酵液24 h后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浮液,番茄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分别在处理后第4,3,2,3天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剪切力对链霉菌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以摇瓶发酵过程中添加玻珠为剪切力,对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S-1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影响,在10 L发酵罐上不同搅拌转速对产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摇瓶发酵中,在种子阶段添加玻珠,提高剪切力不能促进产酶;在发酵阶段,加入4颗玻珠时,酶活相对最高,比对照增加20%;36 h时添加玻珠,与对照相比,酶活提高12%,菌体浓度增加40%,且氨基氮消耗明显。10 L发酵罐中,适宜的搅拌转速为250 r/min,36 h调整转速至250r/min,酶活比维持90 r/min提高21%。因此剪切力对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哥斯达黎加链霉菌菌株A-m1对植物的潜在促生作用及机制,首先利用番茄苗生长分析菌株A-m1具有的促生作用,然后对菌株A-m1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解析促生作用相关的遗传基础,最后使用沙尔科夫斯基反应法(Salkowski)测定菌株A-m1产吲哚乙酸(IAA)能力,铬天青(CAS)法验证产铁载体活性。结果表明,菌株A-m1对番茄幼苗表现出显著促生作用,促生作用与菌体添加量呈正相关,菌株固体发酵产物在基质中添加量为40 g/kg时,番茄植株的叶长、株高、整株鲜质量、整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和茎秆直径分别增加了107.1%,70.7%,439.9%,427.4%,473.4%和78.7%。菌株A-m1基因组包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相关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铁载体、ACC脱氨酶、植酸酶、磷酸酶、固氮酶基因;后续的生化分析进一步证明,菌株A-m1具有合成IAA和铁载体的能力。番茄幼苗的生长证实了菌株A-m1的促生作用,基因组分析和生化验证解析了促生的机制,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 769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较高的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简称链霉菌769)原生质体产率,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索链霉菌76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包括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孢子在溶菌酶浓度为3.5 mg/mL,酶解温度为36℃,酶解时间3h,以P缓冲液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62.5%.链霉菌769原生质体的获得为以原生质体为基础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对水稻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研发出稻瘟病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对实现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一些微生物活体制剂及代谢产物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链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拮抗微生物,是人们挖掘抗稻瘟病生防制剂的重要资源。近些年来,人们已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温室盆栽和小区防效等方法挖掘出一些对稻瘟病有良好防效的链霉菌活体制剂和代谢产物,为开发新型的抗稻瘟病生物农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链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在防治稻瘟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开发新型的抗稻瘟病生物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拮抗链霉菌S-5对棉花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测定了从小麦根际筛选的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S-5对棉花苗期病害根腐病、红腐病、炭疽病和棉花枯、黄萎病菌的防病效果。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链霉菌S-5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棉花枯黄萎病菌抑菌作用明显。生物测定,链霉菌S-5促进棉花幼苗生长,降低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在自然 发病的棉田,链霉菌S-5拌种,对棉花苗期的防治效果为65.5%,明显高于多菌灵的防效40%。不同使用量,防病差别明显。使用量37.5kg/hm^2穴施,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1.08%和100%。  相似文献   

10.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从面粉、高岭土、非耕作层土中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当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对水稻的促生效果,以前期筛选到的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为供试菌株,采用发酵液浸种和菌液喷洒土壤的方法,研究了该菌株生长稳定期的发酵液和菌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培养皿试验中,Streptomyces sp. FXP04发酵液原液和LB培养液原液(对照)都抑制种子萌发,1/50倍发酵液显著促进种子萌发,而1/10倍和1/100倍发酵液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盆栽试验中,1/50倍和1/100倍的Streptomyces sp. FXP04菌液都促进了水稻种子萌发,增加了水稻幼苗株高、主根长、干重、根总长度、须根数、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并且1/50倍菌液的促生效果和1/100倍菌液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作为水稻的候选促生菌株开展后续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利迪链霉菌生防菌株A02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提高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的活性,后者酶活性峰值最高,对番茄植株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也最明显,控制效果达94.92%。  相似文献   

13.
对拮抗链霉菌Men-myco-93-63固体培养基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确定乙酸乙酯与丙酮3∶1(V/V)的混合提取剂为最佳提取剂,并明确了该活性成分属于脂溶性。进行了活性成分存在部位的测定试验,结果发现活性成分既存在于菌丝体中,又存在于培养基中。通过HPLC对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确定了其中能够进行纯化的组分。  相似文献   

14.
药效试验表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发酵液保护作用的防效为88.63%,治疗作用的防效为82.26%,表明该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通过对喷施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的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发现,喷施Men-myco-93-63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POD,CAT,PAL,PPO等酶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拮抗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理,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唯一碳氮能源,采用液体培养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供试病原菌菌体对4株拮抗链霉菌胞外蛋白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菌体可以诱导供试链霉菌合成蛋白酶;诱导粗酶液对病原真菌菌丝有溶解作用;当菌体添加量为10 g·L-1,28℃培养7 d时菌株Z13蛋白酶活性高达4.24 U;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碳氮能源时供试链霉菌能产生活性较强的抑菌物质;当菌体添加量为20 g·L-1,发酵液稀释5倍时菌株B49所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大抑菌率达95.7%。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赋予前期分离获得的一株卡伍尔链霉菌菌株TJ430利福平抗性,达到迅速提高菌株产抗生素能力的目的;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使菌株TJ430的ropB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获得利福平抗性,通过构建好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选正向和负向突变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复筛进一步确认初筛结果,通过对突变株进行基因测序寻找突变株ropB基因的突变位点;构建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能准确、快速筛选出突变菌株,分离到5株正向突变株和2株负向突变株。在负向突变株ropB基因的第280 bp处发现一个点突变,但是在正向突变株测序片段中未发现突变位点。采用的引物序列只能对rop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从正向突变菌株抗生素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2.5倍以上,且菌丝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来推测,正向突变菌株的突变位点应位于ropB基因中未测序片段。在完成原始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可重新设计引物对该菌株的全ropB基因进行测序,寻找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7.
对拮抗链霉菌Men-myco-93-63固体培养基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确定乙酸乙酯与丙酮 3∶1(V/V)的混合提取剂为最佳提取剂,并明确了该活性成分属于脂溶性.进行了活性成分存在部位的测定试验,结果发现活性成分既存在于菌丝体中,又存在于培养基中.通过HPLC对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确定了其中能够进行纯化的组分.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平均有2%的粮食由于霉变而不能食用,有的粮油食品虽外表看不出有霉变,但已受霉菌毒素污染,食用可引起人畜中毒,有些毒素还可能致癌。据调查,粮油食品染毒是比较普遍的,它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必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在北美和欧洲饲料中霉菌毒素造成畜牧业损失每年达100亿美元之巨。亚洲因受毒苗毒素影响,在1980~1990年间,造成输往欧共体花生减少50%,椰干减少759人在亚洲,黄曲霉毒素是引起肝癌、使乙型肝炎增毒的元凶。中国和印度政府报告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酸(DON)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及包括黄…  相似文献   

19.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效试验表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发酵液保护作用的防效为88.63%,治疗作用的防效为82.26%,表明该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通过对喷施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的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发现,喷施Men-myco-93-63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POD,CAT,PAL,PPO等酶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