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 N 180、225、270、315 kg/hm2)和移栽密度(19.5万、22.5万、25.5万、28.5万、31.5万苗/hm2)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茎蘖数随施氮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70 kg/hm2、移栽密度为25.5万苗/hm2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有利于甬优6号增产.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中浙优1号高产高效潜力,进行了中浙优1号不同氮肥用量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纯氮用量以150kg/hm2为宜,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地区种植,纯氮用量应酌减,但一般不宜低于120 kg/hm2.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甬优6号氮肥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共同育成的籼粳杂交稻品种。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甬优6号适宜氮肥用量为折纯氮240~300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的产量、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张家港市甬优8号和武运粳19号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当施氮量增加至24 kg/亩时产量增加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优质早熟水稻品种"松早香1号"的推广应用,特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及其运筹对"松早香1号"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松早香1号"机插种植,以每667m~2纯氮总用量为18~20kg、基蘖肥∶穗肥=8∶2为宜,若基肥采用缓释肥,可适当减少纯氮总用量。  相似文献   

6.
单季稻甬优17密肥因子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季杂交晚稻甬优17的秧龄、移栽密度、纯氮用量3个因素,布置田间试验,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建立甬优17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经对模型的解析,获得本试验条件下秧龄为26~30 d、667 m2移栽密度11 000~12 000丛,667 m2纯氮用量14~15 kg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中浙优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中浙优1号在安吉县种植的最佳氮肥用量。[方法]设置6个不同施氮水平,比较各水平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磷、钾肥固定的基础上,纯氮的用量为232.5 kg/hm~2时,获得的产量最高。[结论]纯氮用量232.5 kg/hm~2是中浙优1号在安吉县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甬优12杂交稻的秧龄、移栽密度、纯氮用量3个因素,布置田间参数试验,以甬优1 2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建立其产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需氮较多的作物,氮素不同用量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效益均有不同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氮素最佳用量,即N9为最佳,亩产量为560.1kg、亩纯效益为1052.50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12个品种参试,比较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以及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平均亩产650.70 kg,居第5位;比扬两优6号增产的有甬优4149、春优11、甬优4949、JY12,甬优4949比扬两优6号(对照)增产4.45%;其余参试品种均比扬两优6号减产,其中粳两优5057、武运1152、扬粳306(常)、盐稻12号(常)、南粳9108(常)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极显著,常优12-11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显著,甬优4351比扬两优6号减产不显著。参试品种甬优4949表现为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  相似文献   

11.
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机插技术的连作晚稻主栽品种,推广连作晚稻机插技术,选择代表不同熟期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机插筛选试验,考察了秧苗素质、生育期、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甬优538的产量最高,其次为甬优2640,台早733产量最低;甬优538、甬优2640全生育期均较对照甬优9号缩短2 d,齐穗期提早6 d,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均较高,可作为该地区连作晚稻机插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甬优9号"的最佳施用量,给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品种的适宜氮肥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甬优9号"施氮水平以每667m2施12kg左右较为适宜,产量可达683.5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典型的硅积累作物,为掌握不同硅肥用量对淡涂泥田上种植"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甬优12号"在淡涂泥田上种植,增施硅肥能有效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当硅肥施用量为6kg/667m2时,"甬优12号"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甬优12等10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产量、性状等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浦江不同种植模式种植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2号产量最高,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16.08%;甬优1512产量较低,比对照减产15.35%。10个品种平均产量10.32 t/hm~2,产量在8.65~11.86 t/hm~2。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甬优1540、甬优538共5个品种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其中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产量达极显著差异。甬优17号、甬优1140、甬优8050、甬优1512共4个品种的产量低于对照甬优9号,其中甬优1512与对照相比减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试验,探索其在低产田最佳的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结果表明,甬优9号在低产田667 m2氮肥用量以13~15 kg为宜,栽插密度应控制在1.3万~1.5万丛。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不同纯氮用量对K326田间烟叶长势长相及经济性状影响,不同施氮量烟叶化学成分变化,主要研究不同施氮量与烟叶烟碱含量的关系,以确定K326品种最佳纯氮用量指标。结果表明:以亩施纯氮9.5kg处理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烟碱含量和糖碱比更接近优质烟叶指标,同时抗病性方面也以施纯氮9.5kg处理表现最优,而在经济性状方面,是以施纯氮9.5kg处理和亩施纯氮10.5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明确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甬优1540生育进程、分蘖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有效穗增加,而每穗总粒、结实率呈减低趋势;但氮肥水平过高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下降,不利于高产。移栽密度对经济性状与产量影响较大,密度过小,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偏少;密度过大,成穗率下降,结实率偏低,同样不利于高产。[结论]要达到高产水平,甬优1540以氮肥用量240 kg/hm~2、移栽密度24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直播稻新品种绿旱粳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绿旱粳1号株高、分蘖动态、叶绿素含量、抗倒伏能力、根冠比、产量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折合纯氮约260 kg·hm-2尿素的用量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该用量,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氮肥利用效率明显降低。因此,在安徽凤阳及沿淮地区绿旱粳1号生育期氮肥的总用量应控制在260 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19.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移栽密度及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本勋  张时龙  何友勋  张玉龙  顾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69-9869,9877
以粳稻新品种毕粳42号为试验材料,选择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分蘖肥和穗肥的分配比例中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纯型格子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参数估计,建立了3个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得出毕粳42号的最适移栽密度30万~33万穴/hm2,追肥纯氮用量85~103 kg/hm2,分蘖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57%~68%,穗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33%~4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宜桃源县推广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对引进的甬优9号、甬优12、甬优538、春优84这4个籼粳杂交稻品种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9号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桃源县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