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连瑞 《海洋渔业》1990,12(5):214-218
<正> 落网俗名牛网,属陷井类,是敷设于沿岸的大型定置网具。一、网具结构落网由网墙和网圈两大部分构成。前者是一条长带形的网片,从岸边向海中伸展,起拦截、诱导过往鱼群的作用。后者是落网的主体,由网门、内导(障子网)、升道和网箱(鱼  相似文献   

2.
鲁德文 《海洋渔业》1987,9(4):179-180
<正> 唐山市沿海历来海蜇资源比较丰富,但过去由于一直靠定置网具兼捕,海蜇产量低,经济效益差。1980年唐山市畜牧水产局派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引进了一种捕捞海蜇的流网,并根据当地海况及渔船条件,对网具加以改造后在全市沿海迅速推广,海蜇  相似文献   

3.
<正> 插网stick-net用插杆定置在潮差大的浅滩上,以拦截捕捞对象为目的的网具.敷网lift net预先敷设在水中,等待、诱集或驱赶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然后提出水面捞取渔获物的网具。掩同cast net将网撒开,由水面向下罩捕捕捞对象的网具,俗称撒网。  相似文献   

4.
车箱式定置网(简称车箱网),是“水库鲢鳙鱼网、电联合渔法”的主要网具之一。网具采用分节结构,可将渔获物分散在各节网箱内,既具有鱼易进难出、起网方便的特点,又能起保活作用。一般当渔获物超过五万斤时,宜采用这种网型(图1)。  相似文献   

5.
浙江嵊泗枸杞岛岩礁生境两种刺网采样网具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寻求适宜于岩礁生境的采样网具和采样方式,于2011年7、8月份进行欧洲引进的定置单片刺网和国内常用定置三重刺网的对比实验,对两种不同采样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定置单片刺网的渔获量和种类数显著低于定置三重刺网,定置单片刺网捕获鱼类20种,渔获物8 572.6 g,定置三重刺网捕获鱼类29种,渔获总重为20 793 g;(2)定置单片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定置三重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鲐、棘头梅童鱼、斑头鱼,欧洲定置单片刺网对鱼类种类的选择稍强于定置三重刺网;(3)两种网具获得的岩礁生境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网具的渔获物相似度并不高,仅为0.41;(4)两种网具对渔获大小的选择性不同,定置单片刺网渔获的平均体长为106.1 mm,定置三重刺网为119.1 mm;(5)不同网目下鱼类分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优势种类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等集中分布在几个网目尺寸.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定置三重刺网的渔获率高于定置单片刺网,渔获体长分布较广,反映的多样性指数并无差异,两者均通过多网目组合来消除选择性强的特点,但欧洲定置单片刺网的设计构造强度较低,渔获效率较低,相比之下,定置三重刺网较为适宜岩礁生境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1年曾进行全省定置网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1985-1986年在开展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时,又开展了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的渔获组成调查。这两次调查均以鱼类为主,关于甲壳动物在定置中的渔获状况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作业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定置网作业中,常有鱼群逃逸现象发生。为此、有必要对渔具结构和作业方式进行探讨。气泡幕作为驱集鱼群的手段之一。现正试用干定置网渔法上。有关人员曾进行了试验,但没有定量地把握驱集效果。为了定量地掌握气泡幕在定置网中驱集鱼群的效果、本研究进行了以下两种实验。实验手1993年6月至7月,在石川县金根港外侧小型定置网渔场(水深18米)进行。实验时间均为上午500~900。实验1:利用气泡幕把第一网囊内的鱼群驱集干第二网囊。使用的网具——由网圈、第一网囊及第二网囊构成的两重落网(网身全长200m),见图1。气泡管全长50m,内…  相似文献   

8.
《水利渔业》1988,(4):51-53
为使淡水定置刺网获得最佳捕捞效果,除根据捕捞对象的生物学特征,合理地设计出网具结构外,科学坞安排一昼夜的作业网次,抓准起放网良机,掌握好作业延续时间等,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朗德 《水库渔业》1984,(2):69-70,61
在大型网具网片剪裁过程中,为使剪裁边排列均匀,工艺简单,就必须将剪裁循环化成最小简约比,并准确地计算出各剪裁次数。这在简单的剪裁斜率(剪裁比)或剪裁循环时较容易做到,但对于较复杂的或为了满足某些网片在网具中的规定尺寸(如联合渔法中定置张网的三角网、舌网、内八字网,围网三角网,拉网囊网以及某些淡水拖网等),  相似文献   

10.
鲤鱼为大水面水域中的一大优势种群。但鲤鱼属底层鱼类,且对网具较敏感,当它碰到网具时,既可钻底过网,又可转身避网,因此,一般的剌网和定置张网渔获率都很低。长期以来,捕鲤成为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捕捞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东北松花湖水库单层刺网和浙江新安江水库变水层单层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渔业的发展,组合型网具逐渐被人们发现、使用、推广。罾网原是一种小型定置性网具,过去多用于小型河沟中小型鱼类的捕捞,捕捞量十分有限。近年来,人们对罾网进行了改造,并与箱网相连接,形成组合型网具(见图1),不仅解决了捕捞死鱼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捕捞效果,扩展了应用范围,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季节大、中型水体吃食性鱼类的捕捞。  相似文献   

12.
渔业动态     
美国开发新的网具设计 美国华盛顿网具系统公司(NETS)采用一系列网袖后端和网囊选择改善了阿留申袖拖曳性能和操作特性。阿留申袖拖网就是该公司开发的突破性网具设计。 该设计综合采纳了网目袖前端和装配力纲的后端。网具系统公司已通过研制综合采纳高科技网衣材料的一系列后端和网囊选择来改善设计,从日网公司(日本渔具制造公司)进口无结节交捻(TC)两衣制作该拖网。淘汰结节就等于可以用较细的网线制作高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黄骅县赵堡公社贾堡大队,在渔业学大庆、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改革了一种定置网具一底张网,在全公社各渔业大队推广后,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水库经济鱼类捕捞,多采用以“赶、拦、刺、张”联合渔法为主、其它捕捞方法为辅的作业形式,存在捕捞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捕捞成本高等问题。为破解水库捕捞作业难题,开展了“自动升降组合式定置捕鱼网具”研究设计工作,以空气作浮力实现网具的自动升降,光诱捕鱼并安装防逃设施,远程电控实现网具自动按时升降,实现水库捕捞的机械化、自动化,加速水库渔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反映四片式双桩张网的试验结果。张网是我国主要定置渔具,但旧式张网结构工艺繁琐,网型不合理,渔捞性能差,并破坏经济鱼类资源。作者针对存在的上述种种弊端并结合网具硫目趋向而设计和试验,采用大目双桩张网。根据模型试验和生产对比试验,它比旧式张网滤水性能好,网具阻力小,渔获效率高。一般,比原生产网降低成本10%以上,提高产量5~30%。这也就适应了我国机械编网的总趋势。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山东沿海推广。  相似文献   

16.
闽中渔场南部定置作业生产与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0年7月-1981年7月福建定置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是本省损害经济幼鱼、虾类较严重区域之一,特别是损害带鱼幼体尤为突出。据此,结合1984年至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任务,进一步摸清定置作业在该渔区生产和不同作业位置损害经济幼鱼情况,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海洋捕捞作业从省情出发,对不同资源、不同海域、不同作业区别对待,综合治理,一九八五年,主要抓十件事. 一、改革底拖网具,提高捕捞效能和经济幼鱼释放率.推广二、三种较先进的网具,使其既能捕捞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又能捕中上层鱼类,同时能适应外海作业.以晋江为重点,逐步推开. 二、改革定置网,提高幼鱼释放率、推广沉网捕虾技术.拟在福鼎、霞浦、连江、长乐、平潭、莆田、惠安、晋江、东山等县各搞一、二个试点.  相似文献   

18.
由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工程师魏绍善、王仁先等人设计的腹洞式毛虾挂子网比现用挂子网增产15%以上,其中毛虾增产30%以上,释放经济幼鱼虾47%以上,受到渔民的欢迎。毛虾(盐干制品为虾皮)是渤海沿岸定置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最高年产达10万多吨,捕捞网具11万多扣现用挂子网  相似文献   

19.
<正>高温季节捕鱼,对鱼类的伤害很大,尤其是在大水体中,鱼类数量多,极易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为了降低捕捞对整个大水体鱼群的影响,并达到捕大留小、定量抽捕、均衡上市的目的,改进型定置张网应运而生。改进型定置张网在生产中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现已逐渐成为大水体在5-8月份捕捞鲢鳙鱼(俗称"热水鱼")的理想网具。一、结构用于捕捞"热水鱼"的改进型定置张网与普通张网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主要由翼网、八字网和箱网  相似文献   

20.
对虾流网     
金县沿海渔民,近年来对锚网进行了多次改革,逐渐发展为专捕对虾的对虾流网。这种网具保留了锚网的优点,充分利用了锚网作业的原有船只、网具材料;改革了锚网作业的一些缺点,成为小型船只捕虾的较好网具。1978年秋汛,金县大李公社城子大队13只机帆船(20—40马力),在辽东湾作业,单船产量最高达19600斤,低的也达900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