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夏季防蜂群飞逃中蜂飞逃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期,低温和温暖时期则很少发生飞逃现象。蜂群飞逃是中蜂躲避恶劣环境,求得生存的一种应急本能表现。预防中蜂飞逃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夏季高温期间,蜜源缺乏时,蜂群巢内要有整框或接近整框的封盖蜜,以增强蜂群的恋巢性。尤其是定地养蜂者,千万谨防因饥饿而飞逃。  相似文献   

2.
造成中蜂弃巢飞逃的原因很多,如外界长期缺乏蜜源;蜜蜂得了严重的幼虫病,而无法清理巢房;转地过程中处理不当,蜂群受盗蜂严重袭击,巢内存蜜被盗完;温度太高,造成巢脾熔化断裂;长期缺水或弱群巢内空间太大,蜜蜂无法调节巢温;蜂路闭塞  相似文献   

3.
中蜂易逃 ,这是中蜂的一大弱点。对此问题 ,本人走访了不少饲养中蜂的友人 ,有的认为这是中蜂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遗传秉性 ,有的认为是由于饲养管理上的失策所致 ,众说纷纭 ,但他们都承认中蜂难养这个事实。现列举“中蜂十八逃”以供参考 ,我相信对提高中蜂新法改良饲养会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同时 ,本人更殷切希望有关单位能从中蜂选种、育种、饲养管理等方面迅速攻下这个难题。中蜂十八逃 :1 .巢内无新脾者 ,必逃 ;2 .群势过弱者 ,易逃 ;3 .巢内无粉者 ,必逃 ;4.蜂王长期停产者 ,易逃 ;5 .空脾、旧脾、烂脾者 ,必逃 ;6.蚂蚁、蟑螂、四足蛇危害…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中蜂难养强群,不上继箱。中蜂是子房和蜜房同脾,取蜜时必须连同子脾整框提出,把附着的蜂抖下后再摇蜜。这样不仅在摇蜜时容易把部分幼虫和卵甩出,并且那些日龄老的封盖蛹脾新蜂不断出房,四散乱爬,掉入蜜中。有时子脾过重,蜜汁过稠,还会毁坏巢脾。此外,由于取蜜时大部分巢脾提出,影响巢内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蜂饲养过程总会发生飞逃现象,减少蜂群飞逃是我们养蜂的目标,因此与蜂友探讨导致飞逃的几个问题:一、缺蜜引起飞逃遇低温连阴雨天气,蜜蜂饿死也不会飞逃。若缺蜜,天气晴朗,外界有蜜源,特别是弱群,就会飞逃。二、弱群易飞逃不足2框的弱群巢脾过多,蜜蜂哺育不过来,造成拖子烂子,蜂群就会选择逃离。三、新分群易飞逃2框以下的新分群,新王刚产卵也有飞逃现象。新王产卵后要在  相似文献   

6.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10):28-29
<正>夏秋季割蜜后的中蜂群,是极易飞逃的。而春季油菜花、紫云英花期的中蜂群,哪怕几天割一次蜜,对蜂群的恋巢欲,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即割蜜后少顷,蜂群就能基本恢复原来井然有序的巢内外活动。究其原因是:春季气温适中,蜜源可谓是百花齐放;蜂王产卵率高,子脾又密实,因此蜂性稳定不飞逃。而夏秋季节的气温特别高,中蜂的耐热性比西蜂弱,且常会遭遇长期的干旱,使原本日渐稀缺的蜜源,更为枯竭。因此,中蜂群常举群飞逃。  相似文献   

7.
在蜂群缺蜜、断子 ,受巢虫、蜂病严重危害 ,箱内蜂脾少 ,新王无处产子 ,群内闷热通风不良以及蜂群受到不断惊扰 ,怪异臭味刺激 ,蜂群巢门前及上方有不利定位及飞翔的障碍 ,盗蜂经常侵扰等不良条件影响时 ,不论是单方面因素或是上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对于具有喜分蜂爱逃亡 ,不断寻觅最佳生态环境 ,生活选择性强的中蜂来说常常会弃巢外飞。观察表明 :中蜂的飞逃呈现季节性 ,还具有连动性。蜜蜂的逃亡多发生在酷暑炎热 ,蜜源缺乏 ,天敌猖獗的渡夏期以及缺蜜的秋季。而那些缺蜜受盗蜂为害的小群和交尾群及新王无处产子的繁殖小群是蜜蜂逃…  相似文献   

8.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2,32(6):46-46
中蜂清巢能力差,特别是老脾,巢虫容易滋生。一旦出现巢虫,开始是出现咬脾,当巢虫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工蜂清理负担加重,最后造成无法清理完毕。此时出现工蜂怠工,不出巢采集,消耗巢内蜜,蜂王产卵减少,直到停止产卵,蜂王腹部收缩变小。不久待新蜂出完,巢内蜜耗尽,出现飞逃,给养蜂者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囊状幼虫病是中蜂最致命的病害之一 ,它严重制约着中蜂群和蜂场的壮大。由于中囊病恰好出现在蜂群繁殖率极高的春季和大流蜜期的秋季 ,搞不好就会使蜂产品绝收 ,甚至跨场。春季中囊病多从 2月开始 ,5月结束。患病蜂群多子烂于房 ,内勤蜂清理死子 ,于是拖子污门 ,轻者成花子脾 ,有少量出房蜂 ;重者连片烂子 ,无出房蜂。病群蜂无精打采 ,多不外出采集 ,没有蜜粉进巢 ,内勤蜂大量取巢内成熟蜜饲喂幼虫 ,而幼虫又一批批病死 ,既耗费蜜粉 ,又增大了内勤蜂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工蜂性情暴烈 ,见人畜即螫。秋季中囊病一般是从 9月开始 ,1 1月结束。…  相似文献   

10.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CSBV)所引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会造成中蜂幼虫发病死亡,导致蜂群断子,蜂群飞逃,严重的造成全群毁灭,给蜂业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结合桓仁县养蜂户近些年来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案例,提出一些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为广大养蜂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中蜂饲养实践中,人们常将蜂儿死烂通称为"烂子病"或"烂子".其中,发生在老熟幼虫期和前蛹期的烂子,又被称为"立蛆"、烂子病.由于此类烂子病容易诱发集体飞逃、结大蜂团,因而对中蜂饲养危害大,后果最为严重.本文拟对中蜂的此类烂子病阐明作者观点,并介绍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蜂巢是蜜蜂活动的场所.根据中蜂的生物学特性来合理布置蜂巢,是中蜂饲养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从中蜂生物学特性看,中蜂总是喜欢将蜜贮存在巢脾的上半部,而利用巢脾的下半部来繁殖后代.在越冬期又必须以"三环一团"的巢内结构来抵御寒流和低温(编者注:整个蜂巢从里向外形成子  相似文献   

13.
中蜂过箱,一般要分别绑上子脾、粉脾和蜜脾。但有时因气温高,过箱绑上的蜜脾,往往坠脾而引起蜂群飞逃,造成损失。近年来,我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过箱,只绑子脾、粉脾和空脾,不绑蜜脾。过箱后,连续饲喂蜂蜜或糖浆三至五天。这样效果很好,不致坠脾引起蜂群飞逃。  相似文献   

14.
巢虫(大蜡螟,又称绵虫)是与中蜂囊状幼虫病并列的2大中蜂病敌害之一。巢虫在中蜂蜂巢中隔内蛀食巢脾,使大批蜂蛹"白头"死亡,成为"白头蛹"。被巢虫危害的蜂群,轻者采蜜、育子能力下降,群势受到严重削弱;重则停止产卵,继而全群飞逃[1]。为防治巢虫对中蜂的危害,自1996年以来,我们在贵州省中蜂主产县、黔东南州中蜂野桂花蜜  相似文献   

15.
怎样防止中蜂逃群迁飞中蜂恋巢性相对较差。要预防逃群迁飞,就应该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中蜂迁飞之前。事先是有一定征兆的。初期是出勤显著下降。以至连巢门前守卫蜂和扇风蜂都没有;如开箱查看。可发现贮蜜下降。蜂王产卵锐减以至停产。继而卵、虫断绝;待封盖子脾将出尽...  相似文献   

16.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20,40(11):37-38
<正>养蜂要养强群,强群蜂多、采集力强,产蜜就多。由于中蜂有喜分蜂爱飞逃的习性,难养成大群,因而产蜜低。若要取得中蜂蜜高产,首先要控制中蜂自然分蜂飞逃。用新法活框箱饲养中蜂,是提高中蜂群产量的最好方法。但饲养在普通巢箱中,对中蜂的自然分蜂还是难以控制。现在各地养中蜂的箱框类型很多,大都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长框箱和短框箱2种。  相似文献   

17.
夏启昌 《蜜蜂杂志》2012,32(9):27-27
中蜂最大缺点是群体小,易分蜂,难以维持强群;中蜂的粉、蜜、子是混合脾,不像意蜂那样箱内有单独的子、粉、蜜脾,管理上十分方便,摇蜜十分轻松。中蜂取蜜多采用割脾,蜜产量相当低。要想克  相似文献   

18.
在饲养中蜂的过程中,飞逃是养蜂者经常遇到的麻烦事。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养蜂者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蜂群飞逃,新手连原因还不知道,蜂就飞逃了。饲养中蜂如果管理不到位,春夏秋都有飞逃的可能。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中蜂喜欢飞逃,一个健康的蜂群没有外在原因,它决不会弃子弃蜜弃巢飞逃。中蜂有很强的恋巢性,但也有很强的求生欲。一旦蜂群发生生存危机,逃离是蜂群重新选择环境的本能。蜂群的飞逃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们养蜂者没有细心观察,去寻找和了解中蜂飞逃的原因,找到飞逃原因可使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免去许多麻烦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3,33(4):23-23
为了中蜂安全转运,根据中蜂的生物学特点,在转运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工作。1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调整群势:总的要求是,群势要均衡。群势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调整之后要蜂脾相称,最好蜂多于脾;箱内要适当空间,强群不能超过7框蜂。巢内要有够用的贮蜜:中蜂怕穷,在蜜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盗蜂,因此每脾应有0.5kg贮蜜为好。但蜜也不可留得太多。  相似文献   

20.
防治“中囊病”的好办法——利用意蜂哺育中蜂蜂王幼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元明 《蜜蜂杂志》2008,28(11):29-30
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中蜂的大敌,危害性极大,此病一旦发生,迅速蔓延全场,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都无效.一个上百群的中蜂场,将会在一两年内出现蜂群弃巢飞逃或蜂群群势逐渐削弱,甚至垮场的状况.多年来,此病一直困扰着中蜂饲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