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莉  汤颖松 《农业考古》2007,(6):173-175
生态农业旅游园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实践模式。本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分析了生态农业旅游园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四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阳市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分析了建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和存在2,提出以村为单位、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思路,在建阳 2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取得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阳  田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62-4164,4167
基于神农架庭院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发展潜力,并从观念、资金和技术以及社会化服务三个方面,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生态农业政策、资金及技术扶持,完善市场机制与配套设施,做好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健全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开发沼气对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纽带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卓理  耿鹏旭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913-1915,1934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运用到农业,利用农村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生态农业类型。以沼气开发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最佳模式。在介绍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开发利用沼气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探讨了沼气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涵义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分析,得出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客观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力阳  苏维词  丁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8-2389,2391
通过论述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喀斯特山区农村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和聚落景观旅游农业模式,并比较了3种模式所产生的不同效益因子.结果表明,在3种模式中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兼顾社会、环境、经济3方面的效益,并且其是可将三者结合最紧密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常规农业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可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来加以解决。通过介绍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对策和主要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省份,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综合水平低。本文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院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及效益评价,提出了喀斯特山区庭院循环经济优化导向模式。即喀斯特峰丛谷地的畜-沼-稻-果-鱼模式;丘陵平坝区的畜-沼-稻-鱼-桑-蚕模式;平坝传统农耕区的猪-沼-稻-酒-果模式;庭院景观型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少数民族岩溶山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重庆渝东南少数民族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等五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分析了浙江在发展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闫永  刘志峰  韩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17-9718
生态农庄是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经济。运用循环经济理论,阐述了生态农庄的定义及特点、经营模式、创新之处,以及我国农村发展生态农庄的有利条件。得出生态农庄是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典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农业循环经济构建思路和方法,依据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通过研究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农业现状,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县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农林牧渔复合生态模式、花卉生产-加工-流通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和旅游业、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陈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9-4711
解析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就循环经济在农业生态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符合循环经济提倡的可重复利用资源的主题,并且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和循环经济都提倡保护环境的主题,都要求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共赢.在此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旅游食宿区以及生态农业景区内的交通构建.强调了应利用循环经济的内涵约束生态农业旅游,实现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台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首次在江苏省提出了"桑—禽(蚕)—菌—沼"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开辟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新途径。总结开发了一批技术成果,集成推广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东台市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现就生态农业良性循环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在福建省9个地市及11个县市区现场调研,将各式各样的生态农业模式,梳理归纳为:(1)丘陵山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东南沿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循环经济模式;(4)畜(禽)-生物垫料-有机肥(种植业)模式;(5)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农业模式;(6)林下经济开发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7)水田高优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8)沿海低湿地立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9)生态茶园循环经济模式;(10)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模式;(11)家庭休闲农场促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模式;(12)亚热带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能促进这些模式在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业循环经济若干理念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误区,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循环型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的异同,认为在农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应称为农业循环经济,相应的农业形态则称为循环型农业,其与生态农业、持续农业有着显著的差别.同时,根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区域农业、高优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关系,提出除了节约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外,区域农业、高优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与内容,并分析了其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现代生态农业的本质要求。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了循环经济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阐述了要抓住当今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强对传统生态农业的改造与优化,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提升和转型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循环经济新起点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姜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04-7605,7634
分析了青白江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即从生态农业园的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以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方面着手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以便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实现山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抛弃传统的以种植业为基础的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喀斯特山区特色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4大发展模式,即: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及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复合发展模式,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山区农村庭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提出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产业支持为主,增强喀斯特农村自主发展能力;加强教育扶贫,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