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南酸枣天然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酸枣天然及人工状态下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 ,南酸枣天然林胸径生长高峰期在 15年生左右、树高生长高峰期在15~ 2 0年生 ,材积生长高峰期在 2 0年生左右 ,南酸枣人工林的胸径、树高生长峰值比天然林的出现时间早 8~ 10a,峰值大。经过人工培育 ,南酸枣具有更强的速生性 ,人工造林效果好 ,在森林分类经营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15年生的卷荚相思树干为解析材料研究了卷荚相思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探索了卷荚相思平均生长和连年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卷荚相思的胸径、树高生长为早期速生型,胸径在第2年,树高在第4年其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材积生长在15年生时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在卷荚相思的经营中,可结合早期除草松土及时进行施肥,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对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个体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人工种植的连香树在树龄为6年后即开始郁闭,连香树生长极快,6年可郁闭成材。另外,连香树地径生长高峰期在第6~7年龄、胸径生长高峰在第5~6年龄、树高生长高峰在第4~5年龄,材积生长高峰期在第8~9年龄。建立了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4个生长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观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年生观光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光木人工林在幼林阶段树高生长较快,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4年,之后逐渐下降;在第12~20年时保持较高且稳定的生长态势;胸径总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前7年为观光木人工林的胸径速生期;材积的增长一直呈上升阶段,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加快,在27年达到材积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5.
滨海砂地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对闽南滨海砂地后缘引种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表明 ,厚英相思在 2年生前生长较为缓慢 ,2a后生长迅速 ,其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 6年 ,第 3~ 6年间和第 7年 ,数量成熟期为 15年左右。在现行造林密度条件下 ,以纸浆材为培育目标 ,则轮伐期应为8~ 9年且不需要间伐  相似文献   

6.
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个体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个体的地径、胸径、树高、材积和生物量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的带皮地径、带皮胸径、树高、带皮材积和生物量分别为12.07cm、7.79cm、6.82m、0.017869m^3和47000g;其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418cm/a-1.146cm/a、0.073cm/a-0.721cm/a、0.451m/a-0.708m/a、0.000041m^3/a-0.001576m^3/a和2.5g/a-4700.0g/a;其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550cm/a-1.195cm/a、0.325cm/a-1.250cm/a、0.330m/a-1.330m/a、0.000119m^3/a-0.0001835m^3/a和157g/a-14673g/a。材积和生物量生长高峰期在第8-9年龄、树高生长高峰期在第4-5年龄、地径的在第6-7年龄、胸径的在第5-6年龄。  相似文献   

7.
对5年生的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卷英相思的生长过程应用树干解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在造林前期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较慢,从造林第3年起逐渐加快,相比之下,厚荚相思较其余的两种相思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较适宜在滨海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8.
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前期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20年生望天树人工林林木的生长调查及平均木的树干解析材料,分析了其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人工林中望天树林木的前期生长迅速,20年生时林木个体的带皮胸径、树高和带皮材积分别达到19.4 cm,19.8 m和0.298 m3。其相应的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97 cm、0.99 m和0.0149 m3;望天树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在6年生前较为缓慢,至14年生左右达到高峰,此后呈下降的趋势。依此,建立了望天树人工林林木个体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3年生的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的树高、直径、材积等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松树在树高、直径、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差异主要存在于3种国外松与马尾松之间。直径、材积生长差异不仅存在于3种国外松与马尾松之间,3种国外松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树高、直径、材积生长以火炬松的生长量为最大,马尾松最小,晚松和湿地松居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东省90株樟树伐倒木(其中40株樟树解析木数据),按不同径阶随机抽取60株样木进行建模,其余30株作为验证数据,对广东主要碳汇造林树种樟树的生长过程及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4 a樟树(去皮)直径可达30.86 cm,树高可达14~15 m,材积可达0.43 m3。(2)解析木在整个生长期内的生长过程符合树木生长的一般规律,即直径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比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晚;树高在整个生长期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多次相交,呈多峰状;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直径和树高的生长高峰期出现的规律不一致。(3)拟合出樟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Mitscheerlich、Schumacher和Gompertz模型,其表达式依次为:Y=45.91(1-1.03e~(-0.03T));Y=15.81 T22.6e~((-6.22)/T)和Y=1.86e~((-4.60e~(-0.03T))),表明樟树胸径、树高、材积的自然生长极值分别为45.91 cm、15.81 m、1.86 m~3。(4)通过对60株樟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拟合结果非常显著(p0.01),胸径的R~2值为0.73,树高的R2值为0.74,材积的R2值为0.77。  相似文献   

11.
桂西南地区黑木相思生长规律、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地平均木树干解析法对桂西南地区9年生黑木相思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生物量、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木相思人工林树高、胸径的生长高峰期出现在2~4年生时,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年龄分别是在4、5年生,材积的数量成熟期在8年生以后。9年生时,胸径(带皮)、树高、单株材积、立木蓄积分别为14.9 cm、15.8 m、0.13368 m3、189.15 m3.hm-2;平均木单株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分别为树干枝根干皮叶,干材所占比例达到58.18%;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73.32 t.hm-2,净生产力为19.26 t.hm-2.a-1。  相似文献   

12.
红锥人工林生长规律及6种生长模型拟合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株28年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对其去皮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形数生长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对去皮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进行回归分析,选取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28年生红锥在第8-15年为速生期。胸径在第8-15年处于生长高峰期,连年生长量范围为1.01-1.11 cm/a;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在第6-15年间处于较高的阶段,连年生长量范围为1.02-1.16 m/a;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增长幅度在第6-17年之间和第24-28年间较大,连年生长量在第14年后均大于0.01 m^3/a。坎派兹(Compertz)方程对去皮胸径的拟合效果最好,韦布尔(Weibull)方程对树高的拟合效果最好,苏玛克(Schumacher)方程对单株材积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了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规律,以期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调查广西林科院老虎岭实验林场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基础上,在不同的3个标准样地内选择了12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深入分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规律及形数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选出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27年生江南油杉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树高生长总量为16.9 m,胸径生长总量为20.3 cm,材积生长总量为0.283 685 m^3。江南油杉胸高形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急剧增加,然后再缓慢下降,形数曲线呈反"J"型变化,胸高形数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线变化趋于平稳状态,保持在0.52左右。【结论】1)树高在6~14 a和18~24 a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江南油杉树高生长的速生期。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6~16 a和18~27 a出现。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增粗,树高的高生长期比胸径高生长期早2 a,树高与胸径的低生长期出现在同年。材积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在1~14 a,在第26年后是材积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各龄阶胸高形数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数大,树高尖削度小。2)通过比较分析6种生长模型对江南油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实测值的拟合情况,苏玛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为江南油杉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韦布尔(Weibull)模型可作为材积生长模型。经检验,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及相对总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证明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生长规律基本吻合。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经27 a生长仍未相交,说明江南油杉在27 a内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通过材积生长模型的推算结果,江南油杉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于48~49 a间,即江南油杉数量成熟年龄为49 a,此时的江南油杉材积生长量为0.942 460 m^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林木分为特优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应用永仁县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分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林分的生长过程中优势木株数只占林分总株数的27.34%,但材积占林分总材积的比例达66.58%;25年生优势木的单株平均材积是中庸木和被压木的2.91倍和10.46倍。11年生时云南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83 m,高生长主要在3~11年;33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2.065 cm。胸径生长主要在11~33年,此期间林分应适度间伐,可促进其快速生长。46年生时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053 693 m3;53年后明显下降;材积生长主要在32~53年期间;60年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等,说明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主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期长,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提高林分质量和缩短大径级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饶平县4年生不同种植密度的卷荚相思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卷荚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株材积无显著影响;因不同种植密度的平均每亩种植株数差异较大,因此平均每亩材积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卷荚相思是一个适宜各种种植密度的速生树种,其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较小,所能适应的立地条件和环境条件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檫树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檫树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表明,檫树在2年生前生长较为缓慢,2年生后生长迅速,其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4年、第3年和第8年,数量成熟期为20年.在现行造林密度条件下,6~8年、16年生时进行适当的间伐是非常必要的,而16年左右需再次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以满足林木对营养空间的充分利用.如在培育过程中,无采取任何调节林分密度措施,则16年生后可采伐利用.  相似文献   

17.
米槠等8个阔叶树种造林生长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贤溪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44-46,57
对米槠等8个阔叶树种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树种3年生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闽粤栲和米槠最好,与杉木相当,达2 5m左右,其次为拉氏栲和木荚红豆树;8年生幼林材积生长量也以米槠(44 8m3·hm-2)和闽粤栲(42 2m3·hm-2)为最好,其次是丝栗栲(28 7m3·hm-2)和拉氏栲(28 1m3·hm-2)。从适应性和生长量的角度来看,参试树种的大小排序为米槠、闽粤栲>丝栗栲、拉氏栲>深山含笑、木荚红豆树、细叶香桂>少叶黄杞。其中米槠、闽粤栲、丝栗栲和拉氏栲等4个树种适宜做为优质阔叶用材树种进一步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8.
以材积生长量为主要指标,对27年生杂种落叶松进行优良家系初步选择,并初步探讨了树高、胸径、中央直径及其相互作用对材积生长量的影响,进而找出影响材积生长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中央直径是影响材积的主要性状,性状对材积的影响依次为中央直径〉胸径〉树高。胸径与中央直径的相关较紧密,而胸径与树高、中央直径与树高的相关不同家系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9.
于鄂东北红安县吴家湾的枫香槲栎混交林内设置标准地,选取枫香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枫香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21年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5年和16年生时相交;15年以后胸径生长逐渐减弱,树高生长还在继续。枫香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5~30年时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红豆树在混交林(红豆×杉木)中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林分类型红豆树生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的红豆树 5年生前树高、胸径及 10年生前材积生长状况与纯林差异不大 ;10年生后 ,混交林中红豆树生长能力增强 ,生长量明显超过纯林。生长后期 (33年生后 )的总生长量比纯林大 ,但连年生长量急剧下降 ,表明混交林已到达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