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根系的结瘤与固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胜 《沙棘》1990,(3):38-39
  相似文献   

2.
砒砂岩区沙棘根系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江南  李贵 《沙棘》1998,11(2):10-12
以砒砂岩区近几年栽培的中国沙棘为对象,调查了沙棘根系在该区三种主要土壤类型上的分布形态等,经过分析认为:沙棘根系可塑性大、适应环境能力强,今后砒砂岩区应继续大力推广种植沙棘,还可考虑与深根性乔木树种混交。  相似文献   

3.
论沙棘根系与功能Ⅰ--根系分化与分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岚  张小民  林美  张吉科 《沙棘》2005,18(4):13-19
沙棘根系由于遗传发育、环境诱导和功能分化,其组成分为4个部分:1.匍匐水平根(Ⅰ、Ⅱ级次生粗根),其功能是萌生根出条、共生结瘤和周皮分化为贮水组织。2.丛状须根(Ⅲ、Ⅳ级次生毛根),其功能是吸收营养和熟化改造土壤。水平根粗壮、分枝庞大、株间相连、交错纵横,组成了地下根群网的主体,须根常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丛状毛根群;活根以分泌物固土,死根培肥。它们的重量比约为9 :1,但它们的面积比确为6.5 :3.5,表明Ⅰ级以下的须根更为活跃和发达。3.根出条(根蘖苗),无性繁殖,扩大种群,占领新的生境;又以克隆生理整合作用行为,在濒危生境中基株与分株间资源共享,风险自担,实现了在资源匮乏条件下生长发育和对逆境的抗性。4.共生体根瘤,通过固氮,不仅实现了碳一氮两个重要代谢体系的有机连接,而且起到了培肥改土作用,从而创建和扩大了在荒漠、干旱与半干旱环境中生存能力。可见,沙棘双重生态型功能的先锋表现,在极大程度上是依赖了根系的高度分化与分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杨乐  张秀娟  吴楚  涂逸 《绿色科技》2022,(2):14-17,21
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正常供磷170 mg/L(HP)和低磷胁迫0.68 mg/L(LP)两种处理,采用沙培盆栽的方式,探讨了沙棘幼苗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分析了沙棘幼苗生物量、根系构型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P<0.05)增加了植株的根冠比,高达45...  相似文献   

5.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胡建忠 《沙棘》1992,5(1):21-26
  相似文献   

6.
果树根系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果树根系研究的发展历史、有关研究内容及方法,强调了根系对果树整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和中心作用;提出了目前果树根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重点研究领域;指出要注重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指标的统一,以便更好的解释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对果树根系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青海沙棘病害调查及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景霖  尹卫 《沙棘》1992,5(4):35-36
  相似文献   

8.
以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内各层次、器官生物量以及生长期内沙棘、桑树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革本层.其中地被层凋落物生物量占到整个人工林总生物量的17.巧%,尚无灌木层.桑树、沙棘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均为:根>枝>干>叶.桑树单株生物量大于沙棘,但林分内沙棘密度高于桑树,因而单位面积沙棘生物量高于桑树.沙棘根冠比为0.72,桑树的根冠比为0.62.从单株根系生物量看,在0-40cm土层内桑树大于沙棘;40-80cm土层内沙棘大于桑树;80-100.m土层内桑树又高于沙棘.从根系分布密度来看,沙棘<1mm细根主要分布在根桩附近0-60cm土层,60cm以下明显减少;桑树<1mm细根在0-20cm土层内分布密度最大,20-80cm土层内较为均匀.在80.m以下才开始明显减少.桑树和沙棘存在协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 0~ 3 0cm ,而混交林主要分布在 0~ 1 0 5cm的范围内 ,相对更深、更均匀 ;杨树纯林中根径 >1 0mm的根系分布比混交林更深、更均匀。混交林的根径为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分布范围大体相同 ,根径 >1 0mm根系的分布范围要小。  相似文献   

10.
对7个沙棘品种苗期生长动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品种幼苗的苗高和叶片数的前期生长量要快于后期生长量,苗高和叶片数半月生长量中最高的是契切克,其次为壮圆黄;叶片数半月生长量中最低的是丘依斯克;以不同品种沙棘苗高半月净生长量为指标,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沙棘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其中,速生期苗高生长量最大,其次为幼苗期,出苗期和生长后期生长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iodes)能通过分株的出生与死亡来调节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其极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在维持种群稳定性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根据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沙棘在结构动态、数量动态、生物量动态、生长格局动态等空间动态及时间动态特征,以其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半干旱黄土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与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6~1997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和宁夏固原县,对沙棘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土壤水分等生理生态学和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每生产1g地上干物质,总耗水量为711g~829g,其中蒸腾耗水量为551g~654g;该地区荒山植被生产1g地上干物质蒸腾耗水量为343g~709g,总耗水量却达2540g~4501g.沙棘水分利用效率为1.21g/(m~2·mm)~1.53g/(m~2·mm).是荒山植被的3.1~6.4倍.观察沙棘叶、茎、根具有耐大气干旱和水湿的形态解剖学特性,说明沙棘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而在半干旱黄土区的荒山、荒沟营造沙棘林,能有效利用水、土资源,是快速治理荒山,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沙棘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苗普,李晓晴(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750001)前不久,到陕西省永寿、旬邑、黄龙、黄陵4县,对沙棘开发利用作了专题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与省、地、县、厂的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座谈讨论,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要...  相似文献   

16.
沙棘具有耐寒、耐旱、生长迅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优良特性,是干旱风沙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笔者简要介绍了沙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在山西省的分布状况,又从采种、播种、育苗、栽植、树形几方面介绍了沙棘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青海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 《防护林科技》2009,(2):106-107
在分析青海省沙棘资源、沙棘产业开发现状和对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沙旺 《沙棘》2009,22(3):16-17
文章阐述了青海沙棘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粗略的谈了一些今后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新疆沙棘种植是新热点,干旱区沙棘栽培在瘠薄立地条件下水肥管理的科学性意义重大。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施N量为9.26kg/667 m2,最佳氮磷钾施用比例为N:P2O5∶K2O=1∶0.52∶0.41。最佳灌水量为156m3/667m2。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中国沙棘的一个重要分布区。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海省沙棘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沙棘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大面积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subsp.sinensis Rousi),大量的西藏沙棘(H.thibetana Schlechtend.)和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W.Liu et T.N.He)。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中国仅在青藏高原上有分布。为了给合理开发利用本区的沙棘资源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