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  相似文献   

2.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为同翅目,瘿棉蚜科,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虫田率20%,虫株率5%~10%,每株蚜量20~50头,严重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50头,死棵率5%~1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为同翅目,瘿棉蚜科,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虫田率20%,虫株率5%~10%,每株蚜量20~50头,严重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50头,死棵率5%~1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棉根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棉根蚜(Smynthurodesbetae Westwood)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开封地区部分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9%,每株蚜量30-50头;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麦盖提县棉花生产上棉蚜危害较为严重的一年,也是继1987年、1993年、1995年以后的又一个大发生年,该年5月棉蚜发生高峰日,有蚜株率30%、百株蚜量308头较2003年5月棉蚜发生高峰日,有蚜株率5·7%、百株蚜量35·5头分别高426·3%、767·7%;至6月下旬,个别乡村因棉蚜危害重  相似文献   

6.
<正> 2001年8月上旬,长丰县双墩、杨庙、下塘、土山等乡镇水稻田稻褐蝽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500亩。一般田块百丛虫量150~300头,被害株率达20%~30%;严重的田块,百丛虫量达2417头,被害株率80%~90%。受害田块损失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稻褐蝽的防治。现就稻褐蝽的发生与防治作如下介绍: 1.为害症状 成若虫刺吸水稻茎叶和稻穗汁液,影响水稻生长、结  相似文献   

7.
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该虫自2001年在岐山县部分玉米田发生以来,为害逐年加重,2004年虫田率90.0%,虫株率10.6%,平均百株虫量14.6头,2005年则分别上升为94.4%、21.3%和36.8头,严重田块虫株率达95%以上,玉米减  相似文献   

8.
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大量繁殖及大棚应用技术.结果表明,(24±1)℃条件下,在盆栽萝卜植株上,1头成桃蚜(Myzus persicae)经10d可繁殖270头蚜虫,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60~200粒,平均寄生桃蚜130.4头,可获得僵蚜102.1~141.6头,收集的僵蚜经低温处理后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桃蚜茧蜂的大量繁殖采用5室繁蜂法,每10d理论上可生产蚜茧蜂近万头,用于繁蜂的萝卜每株可获得僵蚜657~1895头,平均每株1182.6头.大棚释放蚜茧蜂后,寄生率从放蜂前的0.05%上升到97.3%,平均每株蚜量从放蜂前的36.7头下降到1.36头,有蚜株率从放蜂前的34%下降到7%,基本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陈仓区常年花椒种植面积达1.867万hm2.但近几年来花椒吉丁虫成为花椒生产上一种主要害虫之一,一般田块虫株率8%,严重田块达30%,产量损失达3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该虫危害,自2004年起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并通过椒园药剂筛选试验示范提出:冬季清除椒园枯枝残叶,早春敲击幼虫入侵部位和药剂涂秆、喷雾防治等一整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一种世界性大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它主要危害玉米、谷子、高粱、水稻、棉花等。常年春玉米受害株率为30%~50%,一般减产20%~3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率高达90%,减产三成左右。此虫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及西北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农村百事通》2010,(10):39-39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发生危害严重,被害株率一般棉田为30%~40%,严重的达80%,受害田一般减产10%~20%.最高可达50%.现将其危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棉蚜。1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2、棉铃虫  相似文献   

13.
玉米黄呆蓟马近年来在南皮县春夏玉米苗期发生严重,一般地块虫株率为30%~45%,百株虫量600~1500头,严重地块虫株率达80%~100%,百株虫量达2000~4000头,单株最高虫量达60余头,个别为害严重的地块造成毁种。  相似文献   

14.
1危害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危害严重.5月上旬,棉田开始出现蚜虫.5月中旬以后,中心蚜株点片发生,很快扩展到全团.6月上旬,棉株卷叶率可达30%.进入6月中旬,卷叶率达62%以上,有蚜株率可达100%,"流油现象"特别严重.受害棉株比正常棉株现蕾晚10~15天.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4,(24):63-63
江苏省扬州市网友问:油菜蚜虫怎么防治?答:今年入秋以来气温偏高,雨水偏少,气候条件十分利于蚜虫的迁飞、繁殖、危害。部分田间油菜蚜虫发生较重,成、若蚜聚集在油菜叶片背面,致使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因此,凡油菜田有蚜株率达10%的田块,每亩用10%烯啶虫胺20~30毫升或20%吡蚜酮20克对水30~40公斤均匀细喷雾.喷药时要注意喷及叶背及心叶。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克州农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棉花受蓟马危害呈加重趋势,棉蓟马从2003年以前的次要害虫逐渐转为目前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2007年,蓟马危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近3成,百株平均有虫150~200头,最高为400多头,有虫株率90%左右,无头棉、多头棉率达15%~20%,最高达37%,严重危胁着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7.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棉花中后期,遇干旱年份,红叶茎枯病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棉病造成的损失.2003~2005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我市连续大发生,病田率在60%以上,一般病株率在30%~60.1%,最高达92.3%.发病植株矮小,结铃少而小,吐絮早,纤维品质差,部分严重田块可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8.
邢台市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为300.37万亩,据调查,进入7月份棉花伏蚜数量就迅速上升,到7月21日蚜株率达到100%,平均百株三叶蚜量为8000~10000头,最高达18000头以上,卷叶株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9.
因灰飞虱大爆发,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已被人们熟知。随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的提高,殃及了越冬寄生小麦,小麦条纹病也逐年加重,2004年仅零星发生,而2005年发病率在20%左右,严重田块达80%以上,几乎绝收。笔者就小麦条纹病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作初步探讨。1发生原因1.1灰飞虱数量大、带毒率高我县以种植中晚粳水稻品种为主,有利五代灰飞虱繁殖,增加越冬虫量,90%以上稻套麦田形成新老寄主套叠,更有利灰飞虱越冬。越冬灰飞虱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每亩越冬虫量0.69万头,2004年13.14万头,2005年达16.05万头。且带毒率也逐年增加,2005年越冬代…  相似文献   

20.
棚室斑潜蝇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潜蝇是食性杂、危害大、分布广、传播快和防治难的检疫性害虫,喜欢为害菜豆、芸豆、黄瓜、丝瓜、番茄、茄子、白菜等蔬菜,已成为北方地区棚室内的重要害虫,并有继续扩散蔓延的趋势.受害严重的豆类、黄瓜、番茄、茄子等虫株率达100%,叶片受害率达700%,一般每叶有虫20~30头,最多时达150头,一般损失产量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又到了斑潜蝇盛发期,应抓紧及时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