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夏季气温偏高 ,空气湿度较小 ,栽培平菇的技术难度加大 ,造成平菇产量少 ,为解决市场短缺问题 ,我们经过摸索总结了一些夏季栽培平菇的诀窍及管理技术 ,现介绍如下 :选择高温型品种 夏季气温偏高 ,首先要严格选择适宜于高温季节栽培的高温型平菇品种。如“侧 5”出菇温度为 2 0~ 3 5℃ ,“ASP46”出菇温度为 2 0~ 3 2℃ ,“亚热 1号”出菇温度为 2 0~ 3 6℃。选择种菇场所 最好选在通风荫凉 ,靠近水源 ,但不低洼受涝 ;以树林、瓜棚下 ,河溪边、人防地道、半地下窖、山区林场等场所为佳。选择优良栽培种 夏季菌种要求生育期短 ,菌龄…  相似文献   

2.
开展不同林地环境下的羊肚菌(Morchella spp.)种植试验,通过对比6个羊肚菌品种在不种植条件下的生育期、生物学指标及产量表现,筛选出2个适宜高寒阴湿地区林下种植的羊肚菌品种:'六妹2号'平均单株质量27.1 g,平均出菇量4.3个/m2,667 m2产量77.73 kg;'梯棱2号'平均单株质量30.1 g,...  相似文献   

3.
平菇类 平菇品种很多,有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和广温型之分。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为2~22℃,中温型为8~24℃,高温型为15~37℃,广温型为4~32℃。秋冬季节除高温型品种不宜栽培外,其他均可栽培,但初试者以种广温型品种较为适宜。播种季节可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止,出菇期可延至翌年4月中旬。  相似文献   

4.
北方香菇松树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香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栽培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节省土地,降低生产成本,利用现有的松林空闲地,进行了香菇栽培的试验,现将松树林下栽培香菇技术介绍如下。 1 菇场选择:菇地选择在牡丹江市郊三道关的人造松林中,松树平均密度3m×3m,树龄20~30年,树高10~15m,表层土质为沙地坡土,地表杂草丛生。 2 栽培季节:牡丹江市一般3月初做原种,4月初做栽培袋。6~7月份出菇。各地可根据出菇时间确定做栽培袋的时间。 3 选择优良品种:采用汉香L266品种,该品种引自武汉新宇食用菌研究所。该菇种系袋料花菇新品种。出菇温度7~26℃,以15~20℃最适,…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冬季15℃左右气温为主,选择5~18℃出菇的低温菌种,如193、135、7401(日农大叶)和8~22℃出菇温度范围较宽的菌种,如925、938、中兴8号等。如果没有选择条件,使用了中温类菌种,采用下述措施,可以顺利出菇。  相似文献   

6.
技术项目     
正L952菇菌该品种在栽培试验及应用推广中表现较优良,其菌丝的定殖能力和定殖速度明显高于沪农1号、7401等本地主栽品种。接种穴成活率在98%以上,在20℃左右时,5~8 d菌丝即可定殖。该品种出菇需较大温差刺激,一般当年有报信菇,第二年至第三年为丰产期,一般春节前可收三批菇,春节后可收一批。  相似文献   

7.
《技术与市场》2006,(12):32
双孢菇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薄皮菇和空心菇,这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如何预防薄皮菇和空心菇呢?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由于喷水轻、喷水次数多、调水快,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菇房内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子实体结在细土表层,根基浅,也易产生薄皮菇。如对土层调水…  相似文献   

8.
以元蘑1号和元蘑5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秋季闲置黑木耳棚室进行元蘑栽培研究,对2种元蘑菌株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污染率、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筛选适合秋季黑木耳棚室栽培的元蘑菌株。结果发现:元蘑1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元蘑5号快,污染率较元蘑5号低;出菇管理中发现,元蘑1号出菇较集中,子实体品质、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元蘑5号高。结论为元蘑1号适合利用黑木耳棚室栽培出菇。  相似文献   

9.
依据抚顺地区气候特点,经过几年的科研与生产实践,该文总结了林下香菇栽培技术要点,阐述了香菇林下栽培的优势、季节安排、林地选择、拱棚搭建、品种选择、菌棒制作、出菇管理等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与传统大地冷棚栽培相比,林下天然的出菇环境,湿度大、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减少了早晚管理工作量;夏季伏天高温季节保证正常出菇,优质菇率提高10%左右;节省耕地,减少了棚被、草帘、遮阳网成本,平均每标准袋(棒)增加收入0.3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引进筛选品种与国内主栽品种的生产性能比较发现,从加拿大引进筛选的T a、Tb菌株表现出高产性状,其出菇早,且出菇整齐,菇型适中,尤其是Tb菌株,表现为菇肉细嫩、口感好等性状,但其开伞状况较A s2796相对差一些;在病虫害方面,T a、Tb抗性表现相对较好,且Tb优于T a.提出Tb可作为设施栽培的品种,Tb在稻草培养料中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负指数增长曲线,出菇期集中,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峪程杏鲍菇1号"是辽宁峪程菌业有限公司经过人工诱变选育出的优良杏鲍菇品种,2010年10月进行了生产试验。多项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优质、高产、营养成分高等特点。该文论述了"峪程杏鲍菇1号"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推广应用情况。详细论述了栽培季节、原料配制、栽培方式、菌种制作与养菌、制袋与出菇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孢蘑菇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的筛选研究及栽培试验,证明该菇可人工栽培。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5~25℃,28℃停止生长;pH值范围是3.15~9.02,最适是7;最佳碳氮比为30∶1;最好氮源是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最好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最差的是甘露醇和蔗糖;母种在16号及1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人工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38%。子实体形成及发育的温、湿度范围是13~27℃、60%~90%。袋栽不能出菇。人工栽培必须熟料覆土,否则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13.
低温伤害是北方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和筛选抗冻核桃品种对于核桃生产的防冻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优选的赞核1号、赞核2号、抗冻的辽宁1号和不抗冻的清香4个核桃品种(系),对比1 a生枝条在0℃、-10℃、-20℃和-30℃低温处理下抗寒性指标,明确指标的变化规律和优选品种的抗寒性能。研究发现:赞核1号、赞核2号和辽宁1号随温度降低,SOD和POD活性呈现相似的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并与清香变化相反;CAT活性随温度下降而升高,并与清香变化相反;而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变化则呈现出同清香相同的变化趋势。赞核1号和赞核2号的各项指标介于辽宁1号和清香之间,变化趋势和数值更接近于抗寒性较强的辽宁1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真姬菇品种,通过对来自国内和韩国的共4株真姬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菌丝生长特征、子实体商品性状、出菇及产量等因素,韩引菌株A4表现最好,其菌丝长势良好,抗杂性好,子实体呈深灰色,大小适中,出菇快,头潮菇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到40.12%,适合黑龙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猴头是黑龙江省食用菌主要栽培的品种,主要阐述了猴头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利用木屑或农作物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采用室内培育菌袋,出菇棚内出菇,适合北方寒地的猴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培养基、pH值、水势及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沙地樟子松林下2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和高大环柄菇的生长。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2种菌株都能生长;高大环柄菇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在中性条件下生长最好,松乳菇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较大,2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5~28℃;极端水势条件下(-1500kPa),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均不能生长,低胁迫(-170kPa,-230kPa)能促进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丹滑8号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描述,完善了丹滑8号托盘木屑半熟料开放式栽培技术,为丹滑8号成为北方滑菇主栽品种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泽东 《绿色大世界》2009,(5):78-78,95
在青海、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如何防止双孢菇出现薄皮菇?分析了薄皮菇产生的原因,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覆土过薄,出菇温度过高、水分管理不当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合理配料、提供合适的覆土厚度、保持适宜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日光温室桃树下间作双孢菇、鸡腿菇试验。试验表明:鸡腿菇菌棒间作,覆土35d出菇,采菇期60d,平均产量10.5kg/m2;鸡腿菇散料间作,配方A播种后55d出菇,产量7.2kg/m2,配方B播种后90d出菇,产量8kg/m2。双孢菇散料间作,播种后70d密集出菇,产量8.2kg/m2。  相似文献   

20.
香菇露地栽培,省工、省本、产量好,并具有菇柄短、菇肉厚、香气浓郁等优点,市场价格露地香菇高于温室香菇。主要栽培技术如下:l.品种选择 选择辽大04、林土04、9603或上海9018、858、苏香3号、闽优5号、087等中偏低温型菌株,或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商品要求选择适宜品种。2.合理配方 配方一:木屑79%、麦麸5%、细稻糠10%、玉米面3%、豆饼粉1%、石膏2%、尿素0.3%、多菌灵0.1%。配方二;木屑29%、大豆秸30%、玉米芯20%、麦麸或细稻糠20%、石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