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初步研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快速鉴别家蚕品种的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模式特征分析,完成特征提取后,将获得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建立了三层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试验采取4个品种的蚕种,应用所建立的PLS-BP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预测,准确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动识别雌雄蚕蛹的技术与设备,是解决蚕种生产人工鉴蛹人力短缺和保证鉴蛹正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以6个家蚕品种的蚕蛹供试,利用自制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进行雌雄蛹的鉴别。分别以3种采谱条件采集各供试家蚕品种蚕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采用全谱和经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优选后的波长变量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雌雄蚕蛹识别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在3种采谱条件下,以单个家蚕品种的光谱数据建模时雌雄蚕蛹鉴别的正确率达100%;多个家蚕品种的蚕蛹混合后采集光谱数据建模,其中采用方法 a(积分时间8 ms,扫描次数5次)、方法 b(积分时间为8 ms,扫描次数10次)、方法 c(积分时间20 ms,扫描次数10次)获取光谱数据建模的鉴别正确率分别达94.2%、95.2%、100.0%。选择高速采集光谱的方法 a,经CARS法优选波长后建模的测试结果优于经UVE法优选波长建模的结果,对校正集、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蚕蛹样品的雌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100%和96.2%。研制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及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模型,可应用于蚕种生产中快速鉴别分选雌雄蚕蛹。  相似文献   

3.
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溶液中微量的毒死蜱含量的测定试验。配制39个质量浓度为0.005 0、0.007 5、0.010 0……0.100 0 mg/kg的毒死蜱溶液样品,依2∶1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其中26个毒死蜱溶液样品作为校正集,13个毒死蜱溶液样品作为预测集,校正集样品浓度为0.005 0、0.007 5、0.012 5、0.015 0……0.095 0、0.100 0 mg/kg,预测集样品浓度为0.010 0、0.017 5、0.025 0……0.097 5 mg/kg。选取1 100~1 500 nm波长范围的光谱,用二阶导数(2nd-der)结合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方法进行预处理,采用主因子数8进行建模,在波长为1 100~1 500 nm时得到了校正集(留一交叉验证法)相关系数R2为0.996 1,预测集相关系数R2为0.993 9,校正标准差为0.001 76 mg/kg,预测标准差为0.002 40 mg/kg的结果。在检测模型中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溶液中毒死蜱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在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提供参考资料,进而找出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来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强化多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牛乳蛋白、提高维生素稳定性、添加低聚糖等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结论:提出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来发展的焦点应集中在母乳的营养基础理论研究、具特殊用途婴儿配方奶粉的品种细分以及液态婴儿奶的开发、免疫活性物质的添加、奶源质量以及生产管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奶粉是婴幼儿的口粮,直接关系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奶粉质量的好坏,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正面临着转型发展阶段,本文以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发展轨迹为切入点,以当前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模式为立足点,对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婴幼儿...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衰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配方奶粉经过湿法工艺后,不同企业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衰减率有明显差异。通过衰减率研究,发现了不同企业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在湿法工艺生产过程中的衰减情况,为今后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蚕茧含水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蚕茧含水率无损检测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可见—近红外光谱模型,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选取光谱有效波长.结果表明,基于SPA方法进行变量选择,最终将原始光谱的601个光谱变量减少到了11个(487,501,616,718,771,782,789,826,966,977和991nm).基于此11个变量建立的LS-SVM模型得到了预测集的确定系数(RP2)为0.8517,误差均方根(RMSEP)为0.0504的预测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对蚕茧的含水率进行无损检测,同时SPA是一种有效的光谱变量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探索了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高效、便捷测定土壤营养参数的可能性。采集蓬莱镇组紫色土样本,比对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厚度和土壤粒径条件下采集土壤光谱对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筛选出不同厚度、粒径土壤条件下的碱解氮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本厚度为30mm时具有最大的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9和1.87。土样粒径在0.25-0.85mm时氮含量的预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8,且均方根误差较小;但当土样粒径<0.25mm时,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明显下降。采用20目(<0.85mm)过筛、30mm厚度土壤样本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对蓬莱镇组紫色土碱解氮含量的较好光谱预测。  相似文献   

9.
阪崎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寄生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致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等疾病.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若含有阪崎肠杆菌,则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婴儿在前六个月应采用母乳喂养来减少致病菌的危害.婴儿配方奶粉不是一种无菌制品,为了减少婴儿感染的风险,应该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正规的卫生学检测.本文综述了阪崎肠杆菌的特性和一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14城市婴幼儿奶粉市场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作为中国传统的金猪年,是婴儿出生的高峰年,各婴幼儿奶粉品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系统地了解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及各婴幼儿奶粉品牌的认知情况、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购买)特点与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及为各婴幼儿奶粉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2007年铭泰·铭观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其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调研合作伙伴,专门组织了一次在14个重点城市开展的市场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回收后问卷的统计分析由铭泰·铭观负责,各合作伙伴负责调查的现场实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专属、灵敏、快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奶粉中烟酸含量的方法。烟酸提取后经强阳离子交换(SCX)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BEH—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20mmol/L乙酸水溶液-乙腈(体积比为20:80)流动相分离,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方式进行多反应监测(MRM)。试验结果表明,1~500ng/L浓度范围内,烟酸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O.9995。低、中、高3个烟酸浓度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8.2%~9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奶粉中烟酸的检出限为0.25ug/g,定量限为O.75ug/g。采用所建方法对市售6批奶粉进行测定,烟酸含量均符合规定。所建方法适合奶粉中烟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结合软独立模式分类法(SIMCA)对不同类别的牛奶进行识别。通过对光谱数据基线校正和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后,在3100~850cm-1光谱区域,利用留一交互验证法建立获得主成分分析(PCA)最优模型。在α=5%显著水平下,最优模型对纯牛奶、低乳糖奶、低脂奶和高蛋白奶的识别率分别为80%、80%、100%和80%,拒绝率分别为93%、100%、100%和93%。表明FTIR结合SIMCA可成为快速识别牛奶类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羊奶粉、脱脂牛乳粉及浓缩乳清蛋白WPC-34代替部分混合奶粉生产酸乳,对酸乳发酵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了pH值、滴定酸度、黏度和持水性,并做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用脱脂牛乳粉和羊奶粉按不同比例制作酸乳时(乳固形物恒定为13%),随着羊奶粉比例的增加,凝块变软,黏度降低,NpH值和滴定酸度变化不明显,在羊奶粉比例小于70%时感官评价分数降低不明显,然而当大于70%时感官评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当使用WPC-34替代混合乳粉(固形物含量为13%)发酵酸乳时,在替代率为10%-40%时滴定酸度、黏度、持水性均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项指标均在替代率为20%时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子鼻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原料羊乳中掺假过期复原乳进行快速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将过期复原乳按不同比例掺入到原料羊乳中,进行电子鼻检测.通过电子鼻采集不同比例掺假乳挥发性成分的响应值,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FLDA)以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进行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检测原料羊乳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FLDA及PCA都能够区分出不同比例的掺假奶,且FLDA区分效果优于PCA;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的相关系数为88.4%,预测值与实际掺假值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因此利用电子鼻实现原料羊乳掺假的快速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乳粉与乳清粉中的A、B、E、F四型肉毒梭菌,对肉毒梭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品及10、102、103、104倍梯度稀释的阳性对照品做出AB混合型和EF混合型的标准曲线,循环域值具有极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对通过国标方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方法检测长出疑似菌落的82份乳粉与乳清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均检测不到样品中含A、B、E、F四型肉毒梭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粉溶解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GB 5413.2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中的第二法溶解度的测定来测定乳粉的溶解度。通过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对模型中的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取置信度为95%时,得到的乳粉溶解度:X=(99.97±1.60) g/100 g,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1.60 g/100 g。[结论]该方法可以为乳粉溶解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对牛奶及奶粉中的共轭亚油酸的含量进行检测.样品通过脂肪提取、甲基化和上机测定,可以完全定性和定量分析CLA.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使牛奶和奶粉中的c9,t11-CLA得到很好的分离,且方法简单、安全,结果准确可靠,检验数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试剂盒测血清β-羟丁酸含量大于1.2mmol/L作为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采用酮粉法、试剂法、ROSS法和试纸法分别对血酮、乳酮和尿酮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定性检测的结果与定量检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酮粉法测血酮的符合率最高、为88.54%;试纸法测尿酮次之、为87.50%;ROSS法测尿酮的符合率和阳性率最低,分别为79.17%和13.54%。酮粉法测血酮敏感性最高,为70.37%;ROSS法测尿酮的敏感性最低,为37.04%;试剂法测乳酮、ROSS法测尿酮和试纸法测尿酮三者的特异性均为95.65%,高于酮粉法测血酮的特异性(94.20%),酮粉法测尿酮特异性最低、仅为88.41%。从操作难易度和成本上考虑,酮粉法测定乳酮含量比较适合牧场亚临床酮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光谱快速检测配方乳粉中铁和锌的新方法。[方法]乳粉样品用70~100 °C去离子水调成浆状,经ED-XFR扫描,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结果]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方法线性良好,R2>0.999,铁、锌的定量下限分别为5.90 mg/kg和3.43 mg/k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88%~102.7%和99.66%~102.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0.38%~1.12%和0.22%~0.75%。[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定量快速、准确,为使用ED-XRF光谱技术进行配方乳粉的质量控制与监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不同风味羊奶皮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一种新型营养更全面的适合大众口味的奶皮子。在传统奶皮子加工的基础上,选用可可粉、草莓、桑椹、山羊奶和白砂糖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风味羊奶皮的加工工艺和配方。其工艺流程为:山羊奶过滤→加热灭菌→加白砂糖、可可粉或果汁→搅拌翻扬→保温→冷却→取出奶皮→晾晒→成型;其产品配方为:(1)可可味奶皮最佳配方:20g可可粉,80 g糖/5 kg奶;(2)草莓奶皮最佳配方:400 mL草莓汁,50 g糖/5kg奶;(3)桑椹奶皮最佳配方:400 mL桑椹汁,60 g糖/5 kg奶。研制的奶皮子的营养更加丰富,口感更加纯香,衍生产品更加多样,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