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DC.)又名叶下红、红背叶、红叶草、红花草、羊蹄草、红背果、石青红等,为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在南方各省均有野生。近年来,我国南方一些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栽培。一点红性平,味苦微辛,凉血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其食用部位为嫩茎叶,食法多样,可炒食,也可作汤或火锅用菜,口感清爽,具有类似茼蒿的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产品在南方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且售价达20元/kg。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上市,既增加了淡季蔬菜供应,又提高了蔬菜的商品价值。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一点红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3种控草措施在山地茶园上的杂草防除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的控草方式,为山地茶园草害防控提供参考。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人工控草(T1)、地膜控草(T2)、地布控草(T3)等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计算不同控草措施成本,观测统计不同控草处理下杂草种类、数量、密度等数据,分析3种控草措施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地膜控草处理和地布控草处理控草较人工控草处理节约成本约23.34%~25.08%,杂草种类减少约35.29%~44.12%,数量减幅约80.72%~87.32%,杂草密度降幅45.10%~95.3%,控草效果表现突出,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但地膜存在透气性、透水性、延展性差,易破裂,使用年限短等缺陷,而地布具有良好的通透性、遮光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茶园实际生产中可优先使用地布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3.
李惠芬  钱芝龙 《花卉》2008,(12):19-19
百日草又称百日菊、步步高等,菊科百日草属一年生草本花卉。盆栽为主,主要作布置花坛和花境,主要的虫害之一是百日草潜叶蝇。潜叶蝇是属于双翅目的潜叶害虫,主要以幼虫潜食百日草叶片的叶肉留下上下表皮形成中空蛇形或不规则的白色潜道(隧道)。成虫的体型小,也可在叶片上刺孔产卵与取食,使百日草失去或降低商品和观赏价值。也能为害其他菊科花卉。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Linn.) Medic.,又名护生草,菱角菜,地米菜等。十字花科蔼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自古以来被作为野菜采集食用,其气味清香甘甜,炒吃作馅或作汤均可,质地鲜嫩,营养价值很高,荠菜全株可入药,长期食用有利尿,止血,清热,明目等功效,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5.
韭菜又名起(壮)阳草、草钟乳、赖人菜,原产我国。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大部分蔬菜还处于野生状态时,唯有韭菜、葫芦等极少数蔬菜进行种植。当时的古籍《尔雅》中曾这样记载:“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者,赖人菜”、关于韭字的含意,据说其下面的一横表示地面,中间两竖和两侧的六小横,表示韭菜叶子向上生长和四处开张之意。这样,“韭”字既谐音“久”字,又象形生长状态。 按照韭菜食用器官的不同,可分为专门吃根的根韭(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大理等地)、主要吃叶的叶韭、以食花为主的花韭和普遍栽培的叶花均可食用的兼用型。加之栽…  相似文献   

6.
菊芋的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芋的高效栽培技术姜德明,柏万龙,卞金星,吴国莲,杨文群,卞少林,李德成(江苏省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224300)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L.)又名洋姜、地姜、鬼子姜,为菊科一年生薯芋类蔬菜。既可切丝炒食也可腌制各色酱菜(可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7.
果园覆草     
果园覆草答河南省内黄县读者秦喜强果园覆草,是一种新的栽培措施,具有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分蒸发等好处,据调查覆草后可增产15%~20%。覆草时间一般9~10月为适宜,覆前先进行深翻20~30cm,然后用麦秸(稻草、山草等均可)进行覆盖,...  相似文献   

8.
慈姑(Chinese arrowhead),又称茨菰、慈菰、剪刀草、燕尾草等,为多年生宿根浅水草本植物,以地下球茎供食。其栽培种属泽泻科慈姑属慈姑种慈姑变种之华夏慈姑,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特别是太湖沿岸和珠江三角洲为主要栽培区。慈姑钻心虫(Phalonidia sp.)又名慈姑蛀虫、慈姑髓虫,属鳞翅目细卷蛾科,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金柑VA菌根侵当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15年生枳砧金弹(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和成年野生山金柑(F.hindsii Swindle)为试材,于1989-1991年在浙江宁波北仑,浙江普陀桃花岛进行,设置免耕生草覆草,耕翻生草覆草,清耕(对照),野生(对照)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随耕悉翻次数增加,根系VA菌根侵染率降低,VA菌根侵染率野生>免耕生草覆草>耕翻生草覆草>清耕,20-40厘米土层>10-20厘米土层>0-10厘米土层,离根尖1厘米左右根段中泡囊出现百分率与VA菌根侵染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免耕可保持菌根,提高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10.
朱锦文  倪跃元 《园艺学报》1997,24(2):175-179
研究了宿根性阔叶补血草(LimoniumlatifoliumO.Kuntze)和里海补血草(L.caspiumGouan)各植株间花粉和柱头的异型性,采用异型授粉方法进行种间杂交,克服了同型杂交不孕的困难,获得了种间杂种。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确认了杂种的真实性。入选的里海补血草×阔叶补血草杂种F14号株性状优良,可通过组培繁殖形成无性系,作为补血草新类型推广。试验也为我国补血草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杂交育种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刘长庆,张志焱黄秋葵(HibiscusesculentusL.)别名羊角菜、羊角豆,为锦葵科秋葵属中以嫩果供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秋葵营养丰富,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营养保理型蔬菜,可炒食、汤食,也可酱渍、醋渍和糖清。成熟的子磨...  相似文献   

12.
长芋栽培技术王永生,王岐,张忠宝(吉林市农科院)长芋别名山药,为薯芋科多年生蔓性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原产我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现在世界上广为栽培,但以日本及太平洋诸岛栽培最盛。长芋产量高,营养丰富,供食部分球茎含淀粉及蛋白质,除作蔬菜外,也可作粮食。长...  相似文献   

13.
1、果园生草、覆草,提高土壤肥力 果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改善果园小气候。从而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和果面光洁。果园生草宜选择白三叶草、黑麦草等草坪致密,高度适宜,耐践踏,易管理、根系分布浅的草种。旱地果园采用树盘覆草(厚度达到20cm)与行间生草相结合的方式,可保持较适宜的土壤墒情,有利于增大果个和促进着色。  相似文献   

14.
江国铿  贾春虹等 《蔬菜》2001,(12):22-22
茄科蔬菜主要包括西红柿、青椒、茄子和马铃薯,除了马铃薯外,其他在我国均为育苗移栽,国外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都有。现将其菜田化学除草技术介绍如下: 一、西红柿田化学除草 杂草对西红柿产量的影响主要在前期,Kasaian,L(1969)认为生育期 130~135天的品种,头 30天无草是关键。William,R.O.(1975)做了移栽西红柿整个生长季节都不除草的试验,产量损失达53%。 推荐在直播西红柿上使用的只有草萘胺和克草猛。草萘胺施药后,在同一天内进行浅混士(2.5~5.0cm)可提高药效。混土后…  相似文献   

15.
紫背天葵深液流无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getables 2003/3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又名红背菜、紫背菜、血皮菜、观音苋、红风菜、两色三七草、当归菜等,为菊科土三七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在福建、广东、海南、四川等地野外均有分布。紫背天葵营养丰富,食用部分为嫩叶和嫩梢,可凉拌、炒食、作汤、糖醋渍或作火锅料,具有特殊香味,脆嫩可口。此外,紫背天葵还具有药用价值,可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等疾病,外用可止血。无土栽培紫背天葵,可提高其品质、产量和商品价值,节省劳动力,实现大面积周年栽…  相似文献   

16.
陈再佑 《花卉》2014,(10):6-6
蓝花莉(Aphelandra Ruellia),又名芦莉草,为爵床科芦莉草属多年生宿根花卉,原产墨西哥。是近几年引进的耐热寒型新优品种,夏季在30℃以上的高温仍可正常开花生长,冬季最低温在-4℃以上的地区可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果树(柑桔)试验中抽样技术及其精度(Ⅰ)刘权(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在果树试验中为了研究某一品种、某一措施(处理)、某种药剂的效应,往往要测定许多指标,如株产量、品质(单果重、可食率、T.S.S等)、病虫为害程度、果园土壤肥力等,这就必须进行...  相似文献   

18.
出境食(药)用菌的检疫闵绍桓(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国家制定并公布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对包括食(药)用菌、食(药)用菌产品及其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运输工具实施检疫。并由国家设立的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具体执行。(一)检疫的意义为保证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蓝莓(Blueberry)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1],多年生落叶或常绿小灌木。蓝莓果实呈蓝色,色泽艳丽,果肉细腻,种子极小,可食率为100%,酸甜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2]。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滇中灵芝(Ganoderma dianzhongense)和可食灵芝(G. esculentum)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滇中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粉和三氯化铁,最适p 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6℃;可食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糖、硫酸铵和三氯化铁,最适pH为5.0,最适培养温度为28℃。通过小孔开袋覆土栽培法,首次成功获得滇中灵芝和可食灵芝子实体,滇中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12.08%,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05%和0.91%;可食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8.97%,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3%和0.97%。研究结果可为云南高原特色灵芝资源发掘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