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健  刘萍  王清印 《水产学报》2008,32(2):161-173
利用RAPD、SSR和AFLP三种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黄海1号"雌虾与野生雄虾作为亲本进行单对杂交产生的F1家系为作图群体,初步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对460个RAPD引物和44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选出61个.RAPD和20对SSR引物,结合88对AFLP引物组合对父母本和82个F1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共得到783个分离标记(RAPD标记237个,微卫星标记45个,AFLP标记501个),761个标记用于连锁分析.雌性图谱包括40个连锁群和15个三联体,20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2.5 cM,图谱共覆盖2835.5 cM,覆盖率为73.5%;雄性图谱包括41个连锁群和6个三联体,12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1.9 cM,图谱共覆盖2776.7 cM,覆盖率为73.3%.中国对虾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及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初报)   总被引:77,自引:15,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有RAPD分子标记56个,鲤鱼的SSLP标记26个,鲤鱼SSLP标记19个,斑马鱼的SSLP分子标记70个,鲤鱼基因标记91个,共有标记262个;图谱有50个连锁组,连锁图给出鲤鱼的基因组大小在5789CM左右。  相似文献   

3.
中国明对虾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和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03个位点,其片段长度在250~2000bp之间。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37.86%、36.89%和33.01%,平均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189、0.208和0.16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Hsp Hpop/Hsp)平均为0.294。由此可见,70.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29.4%的变异则是来自于群体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因组测序得到的大量微卫星序列,以681383B为父本、6812E36为母本杂交获得的F1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微卫星标记(SSR)遗传连锁图谱。雌雄图谱共定位SSR标记529个,其中雄性连锁图谱包括418个标记,分布在24个连锁群上,总长度1 418.1 cM,标记平均间隔3.62 cM,图谱覆盖率为88.7%;雌性连锁图谱包括437个标记,分布在24个连锁群上,总长度1 298.1 cM,标记平均间隔为3.16 cM,图谱覆盖率为89.1%。牙鲆中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为QTL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一步奠定基础,并可以有效推动牙鲆的遗传改良工作,推动牙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明对虾第一代和第六代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第一代和第六代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在2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引物,共扩增出89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分别为34和30条,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8.2%5和33.71%。对2群体的遗传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2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1408,属中等程度分化;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平均为0.197,由此可见,8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近20%的变异则是来自于群体间;第六代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低于第一代群体,这可能与人工定向选育过程中注重经济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明对虾抗白斑综合症病毒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经过连续4代选育的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174)及未经选育的与174来源相同的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HB)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步的基因定位以及中国对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共进行220个RAPI)单引物和114对双引物的检测,产生标记数目共计2439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5个可能与抗病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测得片段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未能找到与所测序列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这与利用AFIP技术分析的结果一致。由于选育过程施加人工选择,推论这些特异性标记虽不是抗WSSV分子标记,但可能与抗病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合浦珠母贝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AFLP标记构建了印度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全同胞家系的遗传图谱。用经过筛选的36对引物组合对父母本和62个子代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共得到1 547个标记,包括581个1∶1分离标记。母本分离标记294个,其中178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287个,其中182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雌性框架图包括33个遗传标记,分布在14个连锁群中,标记间平均间隔24.3 cM,有2个3联体,11个连锁对,图谱总长度为488.5 cM。雄性框架图包括53个遗传标记,分布在19个连锁群中,标记间平均间隔30.5 cM,有4个3联体,10个连锁对,图谱总长度为1 035.5 cM。雌雄两个框架图中AFLP标记的分布都较均匀。雌雄基因组估算长度分别为1 168.4 cM和2 037.1 cM,图谱覆盖率分别为41.8%和50.8%。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及QTL定位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抗病性状遗传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选育的29个中国对虾半同胞家系进行人工感染WSSV后,选取存活时间最长和存活时间最短各29个个体,组成抗病群体和感病群体。用40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得到与抗病正相关的特异性遗传标记5个,与抗病负相关的特异性遗传标记两个。15个随机引物在两个群体的扩增位点进行统计,共得到8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4个,占41.46%,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0.24%和37.8%。Shannon′s多样性指数估算两个群体的平均遗传多态度为0.2177,SLT群体的遗传多态度为0.2190略高于SST群体0.216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HPOP/HSP)0.9645,可见96.4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3.55%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统计各座位的基因频率计算出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294,表明两个群体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半滑舌鳎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筛选出微卫星标记,以渤海近海野生个体和人工养殖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为亲本交配产生的F1全同胞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半滑舌鳎雌、雄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用320对引物对父母本和92个F1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共得到288个分离标记,其中包含112个偏分离标记(P<0.05)。其中雌性框架图包含242个标记,分布在21个连锁群上,总长度1 311.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4.9 cM,图谱覆盖率为83.3%;雄性框架图定位标记218个,21个连锁群,总长度1 316.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5 cM,覆盖率为82%。半滑舌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半滑舌鳎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性别控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首次使用R环境中的OneMap软件包,以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云南大头鲤(♀)为祖父母本所培育的110个F2个体为作图群体,以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luorescent 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fAFLP)为主要分子标记,采用远交全同胞家系模型构建鲤的遗传连锁图谱。结果显示,110个F2个体中共产生1513个清晰的fAFLP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911个;另开发多态性的EST标记12个,最后总计923个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OneMap软件包构建的遗传图谱含有238个fAFLP标记和8个EST标记分布在50个连锁群上,总图距为2876.64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4.68cM,图谱覆盖率为66.56%。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DNA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在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利用中国对虾单对交配亲本及其子二代材料,对RAPD标记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22条RAPD随机引物扩增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标记在中国对虾F2的遗传规律可归为不分离标记和分离标记:不分离标记,指在亲本和后代中均不分离的标记,占总位点的54.1%;分离标记占总位点的45.9%。其中,分离标记又包括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遗传分离标记和异常分离标记。符合孟德尔分离的标记中,分离比例为3:1的标记占分离标记的14.7%;总的1:1标记占分离标记的64.7%;偏离孟德尔分离和异常分离的标记分别占分离标记的11.7%和8.9%。在这些分离的标记中,有76.5%的位点在“双假测交理论”的策略中适合构建中国对虾的遗传连锁图谱,这为以中国对虾F2为作图群体,并利用RAPD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DNA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在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利用中国对虾单对交配亲本及其子二代材料,对RAPD标记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22条RAPD随机引物扩增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标记在中国对虾F2的遗传规律可归为不分离标记和分离标记:不分离标记,指在亲本和后代中均不分离的标记,占总位点的54.1%;分离标记占总位点的45.9%。其中,分离标记又包括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遗传分离标记和异常分离标记。符合孟德尔分离的标记中,分离比例为3∶1的标记占分离标记的14.7%;总的1∶1标记占分离标记的64.7%;偏离孟德尔分离和异常分离的标记分别占分离标记的11.7%和8.9%。在这些分离的标记中,有76.5%的位点在"双假测交理论"的策略中适合构建中国对虾的遗传连锁图谱,这为以中国对虾F2为作图群体,并利用RAPD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5个地理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春艳 《水产学报》2004,28(3):245-24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辽东湾、渤海湾、海州湾、乳山湾及海洋岛5个群体的中国对虾共9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4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出103个位点(200~2500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31.07%~34.95%之间。遗传距离显示中国对虾群体间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辽东湾和乳山湾群体问的遗传距离最大(0.0742),而辽东湾和渤海湾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243),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083。整体来看,中国对虾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遗传多态度为0.1621。用UPGMA对5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谱系关系图。  相似文献   

14.
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张天时 《水产学报》2005,29(1):6-12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第1代和第6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对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扩增,共产生7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产生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13不等。在两个群体中,所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都比有效等位基因数多。多态信息含量PIC值0.5567~0.8877,说明这10个微卫星位点在中国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两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400(CP1)、0.6300(CP6),并通过计算基因型的P值,确定了对Hardy-Weinberg平衡的偏离情况。对Fis值的计算表明两个群体内共有5个微卫星位点存在杂合度观察值过剩的现象。两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830、1.7382,整个选育群体(两个群体作为一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42。从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来看,96.415%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内,只有3.585%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间。两个群体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0.9187,彼此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848,体现出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结果均说明第6代群体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保持遗传效应,最终保证选种育种工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在开发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微卫星引物的基础上,利用3对微卫星引物,克隆编号分别为H081、RS0683和RS1101,构建中国明对虾的三重PCR稳定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荧光标记引物的基因扫描技术(Genescan)对利用精荚移植技术建立的中国明对虾7个半同胞家系和16个全同胞家系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准确地把7个半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16个全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以及总的31个全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区别开,且能准确把这些家系产生的任意子代个体定位到各个家系。该技术可以满足大批量家系材料样本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59-66]  相似文献   

16.
ISSR-PCR技术在对虾中的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采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技术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进行了PCR扩增。优化了PCR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对PCR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了40条有清晰产物的引物,每条引物检测到的位点数从1到19不等,平均每条引物可检测到位点数为7.7个。实验发现:中国对虾简单重复序列区主要由两碱基循环组成。通过分析ISSR-PCR技术本身的原理,探讨了该技术相对于同工酶检测和RAPD技术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优势所在,以及该技术用于遗传标识的确认和遗传图谱构建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Primers were designed for eight microsatellite loci from 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Microsatellit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ree wild populations from the China coast of the Yellow and Bohai Seas (HB), and the west coast (KX) and south coas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KN). A total of sixty‐one allel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660 to 0.756. Six of the 24 population‐locus cas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three of them from population KN, two from KX and one from HB. The Fst values indicated that genetic variation was greater within populations than between populations. Analysis using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s HB and KX was closer than between KN and the other two populations.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s of the eight microsatellites ranged from 0.598 to 0.918.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eight microsatellite loci would be useful for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Chinese shrimp (F. chinensis)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