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玉米品种对氯吡嘧磺隆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科学评价氯吡嘧磺隆对玉米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盆栽法和酶活力测定法探讨不同玉米品种对氯吡嘧磺隆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不同玉米品种对氯吡嘧磺隆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甜玉米耐药性最差,IC10仅为94.87g/hm2(有效成分,余同)。花糯1号、鲁单981、五岳97-1等品种表现出中等耐药性,耐药性倍数为1.51~1.97;五岳21、郑单958、强盛16等耐药性较强,耐药性倍数为2.05~2.43。强盛16、鲁单981和甜玉米对氯吡嘧磺隆的耐药性差异显著,但其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在离体条件下对该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在活体条件下,三者ALS活力均可很快恢复,且耐药性品种恢复能力较强。与甜玉米相比,经氯吡嘧磺隆处理后强盛16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氯吡嘧磺隆的反应幅度较大和反应时间较短,第72h相对活力就达到4.2的峰值,而甜玉米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第96 h才达到2.6的峰值。研究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氯吡嘧磺隆耐药性的差异源于GSTs对氯吡嘧磺隆的代谢差异,而与靶标酶ALS对氯吡嘧磺隆的敏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3.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糙米、稻壳和秸秆中氯吡嘧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水提取,C 18吸附剂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2mg/L范围内,氯吡嘧磺隆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7。在0.01~0.5mg/kg添加水平下,氯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在0.05~5mg/kg添加水平下,氯吡嘧磺隆在稻壳和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氯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在稻壳和秸秆中的定量限(LOQ)为0.05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
6.
砜嘧磺隆对玉米田杂草的作用与安全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测定了25%砜嘧磺隆DF5种用量与38%莠去津SC混用后,对玉米田杂草的作用过程、除草效果、玉米药害症状与变化过程。同烟嘧磺隆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适宜用量,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野慈姑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茎叶处理方式分别测定了黑龙江省五常市志广乡长富村(种群H-1)、兴凯湖农场一连队(种群H-2)、八五四农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种群H-3)、鹤岗市江滨农场(种群H-4)、庆安县久胜镇久旺村(种群H-5)共5个地区水稻田野慈姑对吡嘧磺隆的ED50值。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不同,敏感程度依次为:种群H-1>种群H-2>种群H-3>种群H-4>种群H-5,其ED50值(以有效成分计)分别为107.04、163.92、289.61、320.50、484.06 g /hm2。各种群对吡嘧磺隆的ED50值与其使用年限呈正相关,吡嘧磺隆使用年限越长的地区,野慈姑的ED50值越大;且各种群对吡嘧磺隆的ED50值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水稻田吡嘧磺隆常规田间施药量(以有效成分计)10~15 g/hm2的10.7~48.4倍。 相似文献
8.
以合成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联结物为免疫抗原,获得对氯嘧磺隆高亲合力的兔抗血清,建立了氯嘧磺隆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抗血清效价为6.4×104,IC50值为10.9 ng/mL,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4 ~295.4 ng/mL。在河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9% ~115.7%。结构相似的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氯嘧磺隆抗体的交叉反应率为0.1% ~4.8%。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河水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安全剂R-28725保护玉米免受氯嘧磺隆药害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安全剂R-28725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及对氯嘧磺隆的解毒机理。当氯嘧磺隆的使用量为5、10、15 g/hm2时,加入R-28725能够明显提高玉米株高、株鲜重和产量,直接增加玉米体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氯嘧磺隆与谷胱甘肽的轭合,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室内整株生测法测定了1.8%双唑草腈颗粒剂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在杂草出苗前、1叶期和2叶期以有效成分145.8g/hm2的剂量撒施1.8%双唑草腈颗粒剂对水稻田常见杂草稗草、鸭舌草、耳叶水苋和异型莎草的鲜重抑制率均在92%以上,药后3d杂草表现叶片干枯、黄化、僵苗等中毒症状,其见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药剂25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在水稻播后苗前或1叶期施用,其在‘南粳9108’(粳稻)、‘K两优10’(杂交稻)和稗草间的选择性指数均大于4,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吡草醚室内除草生物活性测定及对小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吡草醚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吡草醚对我国北方小麦田常见5种阔叶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对3个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吡草醚对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和麦瓶草Silene conoidea的防效好,GR_(90)值分别为3.66、4.21、2.57 g(a.i.)/hm~2,对猪殃殃Galium aparine、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的防效略差,GR_(90)值分别为11.41、17.39 g(a.i.)/hm~2,其活性是苯磺隆的2.27~9.07倍;吡草醚对抗苯磺隆荠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GR_(90)值为47.55 g(a.i.)/hm~2。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性好,当剂量为384、192 g(a.i.)/hm~2时,小麦出现轻微触杀性药害;济麦22、良星66和矮抗58对吡草醚的耐药性分别为对苯磺隆的2.00、2.41和1.18倍。吡草醚在供试3个小麦品种与5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22.80~309.73之间,优于苯磺隆。表明吡草醚茎叶喷雾处理对温室盆栽阔叶杂草具有速效性好、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点,是具有开发前景的一种麦田除草剂。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环磺酮在我国玉米田的应用技术和前景,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环磺酮的杀草谱和对常见杂草的除草活性以及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100 g (a.i.)/hm2田间推荐剂量下进行茎叶处理时,环磺酮可以有效防除玉米田常见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其中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活性较高,鲜重抑制率可达90%以上;对6种常见玉米田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反枝苋、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和青葙Celosia argentea的生长抑制中量GR50分别为8.44、17.16、9.37、8.68、9.40和32.51 g (a.i.)/hm2,在供试剂量下环磺酮的除草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田间推荐剂量下环磺酮对除黑糯301品种以外的11个玉米品种均较为安全,提高到2倍推荐剂量时,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抑制均增强;环磺酮对郑单958、珍珠糯8号、苏科甜1506和中糯2号4个玉米品种以及稗、马唐、圆叶牵牛、反枝苋、碎米莎草和青葙6种杂草之间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选择性指数为10.40~29.14。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6 g (a.i.)/hm2环磺酮处理茎叶后第28天,对玉米田杂草稗、马唐、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圆叶牵牛、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总株防效为86.51%,鲜重防效为87.81%,且对供试玉米品种彩甜糯102安全。 相似文献
14.
双环磺草酮是一种以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HPPD) 为作用靶标的双环辛烷类化学除草剂。为明确其在水稻田的应用技术,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双环磺草酮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及对8个水稻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360 g/hm2剂量处理下,双环磺草酮对水稻田常见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的地上部分鲜重抑制率均高于90%,对主要秋熟杂草稗草E. crusgalli、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雨久花M. korsakowii、千金子Euphorbia lathyris、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和异型莎草C. difformis的GR50值为有效成分48~196 g/hm2,除田皂角外,除草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双环磺草酮对8个水稻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720 g/hm2剂量处理下,隆两优华占、皖垦糯1号、皖稻68和绿旱粳1号4个水稻品种对双环磺草酮耐药性较高,徽两优882、C两优608、皖稻119和Y两优1号4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和鲜重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双环磺草酮在隆两优华占、皖垦糯1号、皖稻68和绿旱粳1号4种水稻与异型莎草、稗草和雨久花3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3.66~4.37、4.50~5.37、3.36~4.01和3.29~3.93,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研究表明,双环磺草酮对多种秋熟杂草防效较好,且对供试的3个粳稻品种及5个籼稻品种中的隆两优华占安全。 相似文献
15.
石蝉草乙醇提取物除草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石蝉草是否具有除草活性,本研究采用小杯法和盆栽试验法测定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根茎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苘麻和稗草根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73和0.80mg/mL,对茎长的IC50分别为0.77和0.89mg/mL;盆栽试验表明,5mg/mL浓度对稗草和苘麻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3%和82.02%,与对照药剂癸酸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研发新型除草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牡丹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为受试植物,采用琼脂混粉法进行室内活性测定。[结果] 除茎器官外,牡丹其他各器官的粉末在10 g/L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的抑制。各器官中以根和叶的效果最好,花、果实和叶柄次之,茎最低。6种受体植物中,反枝苋幼苗的敏感性最高,而黄瓜最低。[结论] 牡丹的不同器官粉末在10 g/L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烟嘧磺隆是玉米田重要的芽后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和皿内生测法比较了32种不同玉米品种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差异。温室盆栽测定结果表明,在烟嘧磺隆大田常规用量60g/hm2下,各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泰玉2号(正交)、金珍珠、泰玉15号、紫糯等7个品种对烟嘧磺隆表现较为敏感,株高抑制率均在40.4%以上,鲜重抑制率在31.37%以上,表现为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片黄化、新叶牛尾状扭曲不能正常抽出;淄玉2号、泰玉2号(反交)、聊玉18、鲁原单33、鲁原单14、郑单958等品种的株高抑制率在30.6%~38.1%,敏感性略低,植株外部形态无明显变化;而农大2008、农大108、鑫玉958和泰玉12号生长正常,耐药性相对较高,无明显药害症状。其它品种介于豫单2002和鑫玉958之间。皿内生测法测定表明,烟嘧磺隆对玉米幼苗主根长的抑制存在较大差异,根据IC50值,各品种敏感性依次为:泰玉2号(正交)>金珍珠>泰玉7号>紫糯>泰玉2号(反交)>泰玉15>费玉5号>新单23>户单2000>聊玉19>泰玉12>鲁原单33>聊玉18>农大108>农大2008。 相似文献
18.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作用靶标。为了发现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型HPPD抑制型除草剂,对前期合成的23个含咪唑啉酮结构单元的吡唑类衍生物(2A~2W)进行了深入的生物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比较了它们对拟南芥HPPD(AtHPPD)和人源HPPD(hHPPD)抑制活性的差异,从酶水平上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和种属选择性规律,从活体植株水平研究了它们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其中化合物2E和2G在150 g/hm2剂量下对荠菜、繁缕、小藜和棒头草抑制活性达到80%以上,且其对作物的安全性也明显优于商品化除草剂硝磺草酮。此外,化合物2P在酶水平上的选择性倍数高达93倍,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新化合物ZJ10361[1,3-二甲基-4-(2-甲基-4-甲砜基-3-(2-对甲苯氧基)乙氧基)苯甲酰基-1H-吡唑-5-基碳酸乙酯]在玉米田的开发应用潜力,对该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安全性、选择性、杀草谱和田间药效进行了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ZJ10361在有效剂量150 g/hm2下对玉米安全性好,而对其他5种供试作物均有不同程度药害;对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安全性有一定差异,其中对糯玉米科糯986安全性最好,其次为杂交玉米掖单13,甜玉米华珍最为敏感。该化合物在目标作物玉米Zea mays与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鳢肠Eclipta prostrata之间的选择性系数为4.0~4.5,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阔叶杂草的除草活性较高,杀草谱较广,但对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除草活性一般。田间试验结果显示,ZJ10361在有效剂量225 g/hm2下对供试玉米安全性好,对玉米田杂草总草防效为86.9%,与对照药剂硝磺草酮有效剂量150 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化合物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