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梅娥  张生芳 《植物检疫》2004,18(4):197-197
洛阳检验检疫局由来自美国的木包装内截获到四齿长小蠹Platypus quadridentatus Olivier.该虫体长4.0~4.3mm.暗红褐色,鞘翅后部近黑色.额区刻点浅而密,疏生长毛.雄虫每鞘翅的第3、5、7行间向后延伸成齿,位于鞘翅斜面之上,斜面的侧下缘有1侧扁的大型齿突,由第9行间发出;腹部第4腹板有1对粗壮的刺突,末端尖.区别于雄虫:雌虫前胸背板中部稍后有1对大孔;鞘翅斜面侧下缘无发达的齿状突.  相似文献   

2.
网目拟步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俗称网目砂潜.据报道,它曾是林业上苗圃地的重要害虫,为害小辣椒在本地从未发现过. 2001年5月份方城县小辣椒发生严重为害.据5月10日至6月20日调查,幼虫有群居习性,爬行速度快(与金针虫截然不同),平均每株小辣椒5~25头,最多1株周围45头,平均每667 m2有虫2万~10万头,田间可见大片小苗被啃而被风刮倒,全县发生面积11 8 hm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 mm,体黑色,一般体附有土,头较扁,前胸发达,前缘呈半月形,上生细砂点刻,鞘翅上点刻多,并有几条纵隆起线;幼虫(又称伪金针虫)体细长,约20 mm,灰黄色,胸足3对,第一对比其他2对粗大.腹末端前部稍突起成一横沟. 为害特点:小辣椒定植后,幼虫围绕表土层中根部啃食一圈,使植株遇风即倒,成为小辣椒地块的主要地下害虫. 该虫在田间的分布,据28块田调查,主要分布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枯草落叶中,占85%以上. 进入6月中旬以后,该虫逐渐化蛹羽化.据试验,多种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华豆芫菁发生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豆芫菁(EpicautachinensisLaporte)在陇西以成虫为害大豆、马铃薯、黄芪、甜菜等作物茎叶,近几年成为为害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为了更好地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2003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了饲养及田间观察。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10~22mm,体宽2~4mm。头部的后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麦茎蜂的初步观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相国 《植物保护》1989,15(1):41-41
自70年代后期以来麦茎蜂在青海、甘肃等地区危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春小麦产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一、形态特征及危害 麦茎蜂(Cepbus pygmacus L.)成虫体长10—12mm,全身呈黑色,触角丝状,前胸长,翅膜质透明,幼虫浅黄色,体长9—10mm左右,呈“S”形,口器褐色,足退  相似文献   

5.
最近三年,在山东省东阿县发现一种蚧虫类新害虫,该虫发生在大豆上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对当地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标本经山西农业大学汤(衤方)德教授鉴定为:毡蚧属鲍氏毡蚧Eriococcus borchsenii(Danzig)该虫在聊城地区尚属首次发现。经过调查观察,该虫在东阿县一年发生三代,危害大豆的地上部分,在茎叶和豆荚上刺吸汁液,严重的虫体覆满整株茎叶呈重叠鳞片状,除直接危害外,害虫排泄物还引起煤烟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在小蓟、苣卖菜等杂草上寄生,未发现  相似文献   

6.
黄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Pseudotsugae Hopkins红褐至黑色,体长4.4~7.0mm。鞘翅覆盖有短茸毛,鞘翅斜面沟深陷,沟间部隆起。两性在鞘翅斜面的褶皱明显不同。雌虫鞘翅斜面沟间部多褶皱,且沟中具刻点。刻点疏密、大小不定,非常明显。斜面刻点沟亦有变化。如图3。雄虫相反,鞘翅斜面沟间部平滑光亮,沟中刻点存在,但仅分  相似文献   

7.
变棘螽在郑州西部山区突发危害*1996年夏季,受春、夏持续干旱的影响,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嵩山北麓农田突发一种害虫变棘螽。Deracanthaonos(Pals),又名变具螽,属直翅目,螽斯科。变棘螽成虫个体较大,体暗褐色或黄褐色,翅退化。雄虫体长35~...  相似文献   

8.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为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L.)寄生蝇的优势种之一,是草地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本文首次报道了双斑截尾寄蝇卵期及幼虫期的各个虫龄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在以草地螟为寄主时的卵期约为4d,从卵孵化到离体化蛹的整个幼虫期可以分为3个虫龄,1龄虫期为1d左右,体色为白色,体长约为1.27mm;2龄虫期为4d左右,淡黄色,体长约为1.87mm;3龄虫期为2d左右,淡黄色,体长约为5.24mm。  相似文献   

9.
管良华  程世田 《植物检疫》1989,3(4):247-251,261
三、中国的和国际的重要窃蠹科害虫简介 1.印度窃蠹 Trypopithys luteopilosus Pu. var. Dehra. Dun. (图77) 虫体长6mm,长形,褐色,头部有光泽具刻点,口器有一束黄褐色的毛刷隐藏在拱形的前胸下。前胸背板中域拱,具有一个升高的短的纵长的中  相似文献   

10.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 ,叶甲科 ,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很广的杂食性害虫。据报道 ,该虫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蔬菜等多种作物。东辽县历年发生很轻 ,但2000年由于长期干旱高温 ,该虫首次大发生 ,对其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 ,简报如下 :一、发生概况双斑萤叶甲在东辽县发生于7~9月 ,以成虫危害大豆、玉米、高粱、水稻和蔬菜 ,其中大豆和玉米受害最重。成虫7月上旬出现 ,中旬达危害盛期 ,在大豆和玉米、高粱上取食叶片后 ,留下白色网状斑和孔洞 ,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9日在通榆县新华镇发现1种新的害虫为害。该害虫群集、迁移为害,虫龄不整齐,体色多变。在葵花、蓖麻田密度24头/m2,在灰菜上达70~80头/m2。取食量大,2d内造成本县新华镇2000hm2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毁种面积944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6万元。根据2d的田间实地考察和标本形态特征观察,经省农业大学昆虫专家鉴定,认定该害虫为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Rottemberg),别名藜盗虫、绿虫子、剜心虫等。该虫食性与草地螟相似,体形与黏虫相仿。田间幼虫体长20~30mm(老熟幼虫31~35mm),头褐色或褐绿色,随虫龄及食性不同,体色变异大,有…  相似文献   

12.
一、小绿叶蝉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茶叶汁液 ,主要危害新梢 ,引起叶尖枯萎 ,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在黎平县1年可发生7~8代。防治适期 :春、夏茶5~6月若虫高峰期前百叶虫量达5~6头 ,秋茶8~9月若虫高峰期百叶虫量达10~12头时为最佳防治适期。使用农药及浓度 :667m2用35 %赛丹50ml~75ml或667m2用10 %吡虫啉10g~20g或2.5 %敌杀死10ml~30ml兑水40kg~50kg喷雾。二、茶毛虫该虫在黎平县1年发生1~2代 ,4~6月危害春、夏茶 ,7~9月危害秋茶 ,成虫产卵成块状 ,产…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区紫跳虫为害蔬菜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映波 《植物保护》1991,17(1):49-50
紫跳虫Hypogastrura communis Folson属弹尾目、球角跳虫科Hypogastruridad。体长1.2mm左右,体近圆筒形,头稍大;体呈兰紫色,腹面色较淡,体节之间灰色,体表散生灰白色斑点,全体生有长的刺毛。在深圳地区俗称“火灰虫”、“黑狗仔”,该虫国内记载为害食用菌,在深圳地区为害蔬菜的叶菜类十分严重,菜苗叶片被食成孔洞或缺刻。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的白菜、菜心,以及蕹菜、苋菜、生菜等,其次为害豇豆、节瓜、苦瓜、甜玉米等作物幼苗。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图库曼一研究中心正研究利用病毒防治大豆螟虫,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该中心在3000公顷的大豆田上进行了试验.他们先在试验室培育螟虫核多角体病毒 (NPV Anticarcia),然后由农民使用并自己培育.每公顷大豆约用一茶匙病毒晶体,每年施用一次,病毒还能在田间逐年繁殖.该病毒是靠侵害螟虫皮肤、引起化脓和退化、虫蛹瘦弱而起作用的.它比农药优越,对益虫和人类无害.阿根廷科学家已要求政府批准广泛推广此技术.  相似文献   

15.
1985年7月,我们在集中隔离试种的锦松上,发现一种象虫,经陈元清先生鉴定:为马尾松角胫象 Snirahoshizo insidiosus。此虫在锦松的枝条、主杆、地下根部都能危害,以幼虫蛀食树木的形成层,也能蛀入木质部,植株如被危害严重,导致全株死亡。同时,我们在邻近的其它品种松树上,也发现了此虫。该虫属隐喙象亚科,角胫象属中的一种。其成虫体长约3—4mm。黄褐色或黑褐色,较活泼,喙凸起,弯曲,胸沟不通过  相似文献   

16.
从进口西班牙货物的木质包装中截获褐梗三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国明  黄冠中 《植物检疫》2002,16(6):355-356
20 0 2年 3月 2 0 ,我局对来自西班牙的大理石木质包装实施检验检疫时 ,发现有大量的新鲜细木屑和虫蛀道 ,截获了多头活天牛幼虫和成虫 ,经实验室初步鉴定为褐梗天牛Arhopalusrusticus(Linnaeus) ,后由广州中山大学华立中教授复核确认无误。褐梗天牛为广东肇庆口岸首次截获 ,该虫只在我国少数省份有分布 ,是一种对林木危害非常严重的害虫。国内有关该虫的报道甚少 ,现作一简单描述。1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 1 0~ 30mm。褐色或红褐色 ,密被灰黄色短茸毛。头部有 1条中纵沟 ;触角短 ,雄虫触角达体长的 3/4,雌虫约…  相似文献   

17.
金沙 《植物保护》1980,6(6):36-36
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udinger)幼虫危害大豆、甘蓝和白菜,是泰安地区大豆发生数量最多的一种造桥虫。1979年7月,从室内饲养的银纹夜蛾幼虫死体分离到一种多角体病毒,经感染观察,对银纹夜蛾幼虫致死力很高。8月,在省庄公社杨庄豆田也发现许多患此病而倒挂的死虫。为探讨此种病毒的利用价值,做了如下观察和试验:1.患病幼虫体色变浅,后期呈黄白或黄褐色死亡,多以腹足附着呈“T”形倒挂;死虫表皮易破,流出黄白或黄褐色体液,无臭味,其内充满大量多角体。2.以什维佐娃(shvezova)法染色,多角体呈粉红色,用IN盐酸加热(80-100℃)浸润固定标本,可被番红、结晶紫、孔雀绿和伊红分别染成红  相似文献   

18.
茶尖象甲 Phytoscaphus sp.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婺源个别虫口密度较大的茶园,曾造成过较重为害。鉴于国内尚无此虫为害茶叶的报道,1982年以来,笔者在婺源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作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0毫米,被覆淡褐色鳞片。触角黑褐色,柄节端部较基部宽,第1、2索节较长,第3~7节近等长,棒节粗  相似文献   

19.
板栗贮藏期害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是我国传统的特优干果 ,具有丰富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但在生长期中受多种害虫危害 ,损失率高达20 %~50% ,受害果带入贮藏期更加重了危害 ,使板栗失去了食用和发芽能力 ,于1999至2000年对板栗贮藏果进行了调查 ,从北碚区农贸市场购买的板栗 ,原产地是贵州、湖北、福建 ,虫果率达6.2 %~8.5% ;重庆合川市所购板栗 ,虫果率达17.92%~27.3 % ,剥查虫果发现有以下几种害虫 :一、栗实象甲Curculiodavidi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幼虫体长8mm~12mm ,头黄褐色 ,体弯曲呈乳白色 ,有…  相似文献   

20.
豆黄蓟马在讷河市发生严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讷河市地处松嫩平原北端 ,土质肥沃 ,是黑龙江省大豆、小麦主产区 ,以盛产“两豆一麦”(大豆、土豆、小麦 )而闻名 ,每年大豆种植面积在 18万hm2 以上。近年来 ,豆黄蓟马 (学名莉黑毛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讷河市大豆田发生逐年加重 ,特别是 1999、2 0 0 0年发生面积都超过 12万hm2 。豆黄蓟马从大豆出苗到结荚期都可发生危害。成虫和若虫均危害大豆嫩叶、嫩芽及生长点 ,以大豆苗期危害严重。发生重的地块有虫 10~ 50头 /株 ,一片叶背面有虫多达十几头。大豆幼嫩叶片被害后 ,叶皱缩变形 ,扭曲 ,叶色褪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