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长调节剂对稻麦产量构成及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麦主茎对分蘖的早分化小穗和迟分化小穗发育存在着类似于顶端优势的竞争效应,这些生长关系受体内多种激素的调节。籽粒的库容能力、灌浆强度以及持续时间也与体内的激素平衡有关。一些栽培措施包括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这种平衡,从而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改变体内代谢和生长方式,具有增强作物抗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成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布 《麦类作物》1998,18(6):36-40
本文从品种特性,营养竞争,饱合穗数,内源激素和酶系活等方面综合了小麦成穗机理的研究结果,就品种选用,水肥运筹传统农措施和生长调节剂等手段控小麦成穗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实际讨论了成穗的途径的数量和质量,对综合评价成穗状况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3.
小麦成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品种特性、营养竞争、饱合穗数、内源激素和酶系活性等方面综述了小麦成穗机理的研究结果;就品种选用、水肥运筹、传统农艺措施和生长调节剂等手段调控小麦成穗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实际讨论了成穗的途径、数量和质量;对综合评价成穗状况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外源激素和蔗糖调控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机理,以冬小麦农大211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通过离体穗培养及盆栽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激素处理,考察了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以及穗部糖含量对外源蔗糖和激素的响应。离体穗培养试验表明,蔗糖浓度为40 g·L-1,IAA、GA、6-BA和ABA浓度分别为10-4 mol·L-1、10-5 mol·L-1、10-5 mol·L-1和10-6 mol·L-1时取得了较高的穗粒数,且穗粒数以穗上部强势粒数与穗中部弱势粒数增幅较大;适当增加培养基GA和ABA浓度也能提高粒重,从而提升穗粒重。盆栽试验表明,与水分适宜处理相比,干旱使成熟期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干旱处理的幼穗中CTK和ABA含量显著增加。干旱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以及幼穗中可溶性糖和IA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G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CTK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可溶性糖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水分适宜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千粒重和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GA、CTK和ABA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IAA、CTK和ABA含量。总之,外源蔗糖与激素对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都有显著影响,适宜蔗糖和激素处理提高穗粒数,主要由于增加了穗上部强势粒和穗中部弱势粒数。外源喷施激素可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影响,以喷施IAA效果最好,主要通过调控幼穗糖含量和激素含量来调控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紫外线辐射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增加紫外线辐射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强度(UV-B)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UV-B增加条件下,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UV—B增加则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主要是由于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小花数减少,而结实率无显著变化,同时UV-B增加小麦穗颈节间大雄管束条数也显著减少.穗下第二节间与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条数百分率显著下降.在UV-B增加条件下,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教与穗颈节的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认为UV-B增加导致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的减少是每穗粒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物驯化在人类从狩猎和采摘的原始生活状态到农耕文明的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粒性的丧失是作物驯化的首要性状。麦类作物是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大麦、小麦及其近缘物种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麦类作物落粒控制系统驯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麦类作物脆轴性与作物驯化、大麦脆穗基因与驯化模式、小麦脆穗基因的同源性和多态性、脆穗基因在禾本科作物基因组中的排列方式以及影响麦类作物脆穗形成的其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麦类作物脆穗基因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第一报指出,有效穗数太少,是薯麦制小麦低产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讨论增穗途径。 一、穗数与产量 中低产水平下,若不发生倒伏,单产随穗数增加而增加,而且二者关系为直线关系(表1)。据表1算得的直线方程为 y=6.0568X+74.3851………①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麦产量三要素的产量条件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单个QTL水平上解析产量与产量三要素的遗传基础,利用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的168个家系的DH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在5个环境下对产量进行了非条件QTL分析和基于产量三要素(穗粒数、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的条件QTL分析,共检测到9个非条件QTL和28个条件QTL。其中,检测到2个主效QTL(QY.sdau-4D和QY.sdau-6D.2),它们可分别解释15.77%和10.16%的表型变异。分别检测到6个"一因多效"QTL和11个微效QTL;其中,QYsdau-4D.2通过影响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影响产量,QYsdau-2D.1和QYsdau-3A.1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不影响穗粒数,即单位面积产量和穗粒数在该位点上几乎没有关联。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分子设计聚合高产有利基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培育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优化施肥和传统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大学和德国霍恩海姆大学(Hohenheim University of Germany)中德合作项目"华北平原作物高产高生产力条件下环境可承受的持续农业研究"2000~2001年度北京试验基地研究结果的一部分.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夏玉米株高、基部节间直径、同一时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穗部基本性状,如穗长、穗粗、秃尖长、产量结构及产量与传统施肥无显著性差异,而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在优化施肥条件下,夏玉米棒三叶总叶面积略微减少,生育后期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下降稍快,吐丝至收获干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九二〇"和插植本数对广抗13A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产量在不同插植本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对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每穗总粒数、穴有效穗、产量等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插植本数与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共同影响广抗13A抽穗集中程度;广抗13A的繁种产量与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双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和三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处理的产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7个高粱品种产量与6个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个因素中除二级枝梗数、穗长与产量有负相关外,其他4个因素均为正值.其中,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均为大的正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穗粒数与千粒重.由此得出:优良的穗部性状应该是穗长适中,千粒重保持一般水平,有较高的穗粒重.对品种的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进行选择,就可达到对高产品种的选择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多数作物制造光合产物的器官(源)不同于贮存光合产物的器官(库).产量生理学的中心问题是讨论源和库对产量形成的重要性(Gifford等,1973,Stoy,1975).某些情况下,库比源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更大(Prommer,1977),但最近认为,二者具有相等的重要性(Stoy,1977;Tollenaar,1977).据报道,钾素能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加快同化物由韧皮部筛管(Mengel和Haeder,1976和1977)向籽粒和块茎中的运输.Forster(1976)认为,库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库潜力(每穗粒数)、库强度(灌浆速度)和库持续期(灌浆期长短).其中每穗粒数在遗传上基本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大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间作模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均高于单作模式,尤其边行1的优势更为明显;灌溉条件与雨养条件下对比发现,间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作模式下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灌溉处理高于雨养处...  相似文献   

14.
对"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审定的51个高产型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51个组合的平均有效穗数为13.89万/667 m~2、穗着粒数为176.87粒、结实率为80.99%、千粒重为29.52 g、稻谷产量为547.22 kg/667 m~2、增产率为5.36%。单产与有效穗数和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着粒、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关性均不显著;有效穗数与穗着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四川省这样的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应在保持一定单穗质量的基础上,平衡协调穗、粒结构,适当增加有效穗数。针对不少品种结实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新育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对西藏冬小麦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达2116"能改善冬小麦的经济性状,促进其冬前分蘖、后期的生殖生长,增加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轻锈病危害,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冬小麦产量,比对照增产3.35%~24.96%,其中以拌种和春天复壮两个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产23.04%和24.96%.  相似文献   

16.
水稻分蘖的发生,控制与茎蘖成穗率的提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如所周知,水稻产量可以分解成4个要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粒重,中间两个要素,也可用其乘积每穗实粒数来表达。单位面积穗数是产量构成要素中最活跃也是最基本的一个要素。穗数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分荣的发生量,但又不是越多越好。以往产量还不高的时候,或者目前的一些中低产地区,增加分菜数量,增多穗数,能显著提高产量;在产量水平已经比较高的今天,尤其是高产地区,就并不是靠再增多穗数能提高产量了。可以说穗数的潜力已经或者接近到了极限,而增大穗形的问题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于是"稳穗增粒"便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17.
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嘉育253为供试品种,研究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播行距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增加,密度减小,单丛有效穗数、结实率、成穗率增加,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株高、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减少,最终产量降低:随着插秧机取苗档位的提高,穴插本数增加,单丛穗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增加,但在5档以上时明显降低,最终产量增加.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多数插秧机行距固定、株距可调的情况下,以密度30cm×(12~14)cm、本数5~7档(丛插5~7本)为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与不同的受体亲本水稻属间转育材料后代单株稻谷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单株有效穗数、穗长、二次枝梗数、每穗着粒数,这一结果为田间直接鉴定选择抗旱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也和一些研究者一样认为,增加每穗粒数,除通过增加每小穗可育小花数或增加小穗数外,开拓小麦每穗非正常位置上产生的额外小穗数(有时称为"分枝"),也可能是更为根本的途径.但是,目前关于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额外小穗表现的水平及稳定性的影响还缺乏了解.为了揭示春化与光周期对小麦额外小穗性状表现的影响,特进行了如下试验,以测定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基因型,研究小麦额外小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小麦控株增穗栽培模式在源流库方面的特点,对5个品种的控株增穗栽培与常规栽培两种栽培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控株增穗栽培的单位面积穗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控株增穗栽培模式在产量形成期总叶面积系数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缩小上三叶面积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使非叶光合面积增加,最终提高总的光合源,同时群体的总粒数和总维管束数也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而且控株增穗栽培的分蘖急增速减特点突出.因此认为,控株增穗栽培在源、库、流方面较对照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