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锈病是乐陵枣区的主要病害。上年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和树体带菌是初侵染来源。病叶上的越冬夏孢子可存活到6月中旬。病菌潜育期平均为11—12天,流行程度与当年气候条件密切相关。5—7月份的露、雾次数和8月份的雨次、雨量决定当年流行病的程度。据此可以预报防治适期和次数。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场锈病菌的冬孢子5月中下旬萌发,锈孢子5月下旬到6月上旬出现;夏孢子6月中旬出现,7月底或8月初冬孢子形成并越冬。该病7月中旬发平凡经最高,应采取春防早、防小,夏防了以及冬季清除枯落物的防治措施,并做到连续防,集中防,防治药物以粉锈宁为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泰山湖北海棠枝干溃疡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研究表明:(1)海棠枝干溃疡病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是每年3月中下旬-5月初,7月下旬-8月中旬。发病危害程度因树木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2)针对泰山海棠病害发生现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剂量的纯菌液和菌药混合液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春季,纯菌液每亩1万亿白僵菌孢子,杀虫效果77.8—79.2%。每亩0.8万亿孢子液中加入0.1克2.5%溴氰菊酯,杀虫效果为79.3—80.3%;秋季,每亩0.7万亿孢子液中加入2.5%溴氰菊酯0.1克,杀虫效果达84.2%。菌药混合液有加快白僵菌感染致病的增效作用,能达到保护松树针叶减轻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榆举肢透翅蛾主要为害榆树,已知分布陕西、宁夏,两年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成虫出现,7月底至8月上旬达盛期,初孵幼虫于7月下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成虫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卵单粒散产,卵期13—19天。成虫寿命1—8天,雌虫平均3.3—4.4天,雄虫平均2.3—3天,雌雄性比1∶0.77—1。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木蠹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木蠹象主要危害樟子松枝和主干。在长春地区,1a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浅土层内和树皮裂缝内越冬。第2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开始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6月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上旬;7月上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卵期平均14d,幼虫期平均34d,蛹期平均12d,成虫期长达300~330d;幼虫分6个龄期。  相似文献   

7.
枣锈病对小枣产量影响很大,国内对其侵染规律尚不清楚。经研究该病有冬孢子和夏孢子,无转主寄主。冬孢子5月下旬出现,6月上中旬盛期;夏孢子7月下旬出现,8月上、中旬盛期。初侵染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是侵染高峰期。该病的发生与6~8月降雨量、次数成正相关。开花后7~10天用粉锈宁或25%多菌灵;7月上旬至8月初使用1:2:200波尔多液,防效均达100%。  相似文献   

8.
2009—2011年在江西省庐山,应用福建省林科院研制的FJ-MA-02引诱剂进行诱捕松墨天牛成虫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庐山发生期为4月下旬末—9月上旬;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高峰期逐渐推迟,海拔220、550、800 m天牛羽化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旬。通过清除松树枯死木、悬挂诱捕器、施放白僵菌等综合技术措施,3个试验点松树枯死木数量2011年与2009年同比下降了62.0%、60.8%、62.3%。说明引诱剂是监测和控制松墨天牛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1973年在吉林省东部林区发现的落叶松枯梢病,系由真菌Guignardia laricina(Sawada)Yamamoto et K.Ito.侵染所致。主要为害落叶松当年新梢。全省因该病每年减少蓄积生长量达7万立米以上。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海林落叶松易感病,日本落叶松发病轻微。6—15年生林分发病重。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未成熟的子囊座在病枝或梢端残留针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可成为初次侵染源。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分别借风和雨水传播。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10—15天。性孢子无发芽侵染能力,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23—35℃均可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25—27℃。光照是人工培养基上产生子实体的重要条件。在爆光培养下,病菌在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产孢数量较多。 6月末至7月初是病原菌主要传播侵染时期,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6—7月份多雨、高湿可促进病害蔓延加重病情。应用五氯酚钠烟剂(15公斤/公顷)或采用70%托布津1000倍、65%代森锌400倍、8-羟基喹啉1000倍、40%福美砷300倍、50%代森铵300倍,在6月末防治一次,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二次防治,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此病系一种危险性枝干病害,经分离鉴定其病原为榆壳二孢。在昌图县此病侵染期为4—8月末,以7月下旬为主。病菌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向四周传播扩散,从伤口侵染寄主。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5种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好,其中以70%甲基托布津和721神农液防效更好,且成本低,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I—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I—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初,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I—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北林业科技》2005,(3):57-57
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1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2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13.
松赤枯病生物防治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居”马尾松叶的拮抗细菌P 751、BC752菌株对松赤枯病菌孢子抑菌率78.83—94.31%,BC752优于P 751。经1132亩试验,防治马尾松赤枯病相对效果35.91—74.19%,实际效果51.25—52.25%;防治火炬松赤枯病效果45.0—64.8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16.
昆明山海棠根插总体平均成活率26.17%,插根长度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插根粗度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0.4~0.8?粗度插根成活率明显高于0.8~1.2?、1.2~2.0?粗度的插根,成活率依次为36.30%、24.44%、17.78%。插根第30天形成愈伤组织,第54天初始发芽。6月初至7月中下旬为萌发高峰期,萌发过程延续至9月中旬。1年生根插苗木平均高(茎长)35.9?,最高达126?;平均地径0.43?,最大0.9?;平均根数6.9条,根平均长度18.62?,根平均粗度0.25?。  相似文献   

17.
淡竹竹秆锈病发生危害调查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4年调查了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在河南省洛宁县的发生危害情况,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在湿度大、光照弱的竹林发病重,冬孢子堆主要分布在淡竹1 m以下部位.1-2月人工刮除冬孢子堆对新发生的竹秆锈病有良好控制效果,10月上旬和次年3月下旬用20%粉锈宁5倍液2次涂抹冬孢子堆,防治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我所自1974年大量引利栽培油橄榄后,于1977年发现有两株被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 Hope)危害。近两年发生愈来愈重,现危害株率达66%,其中有51株死亡,占被害株的19.5%。为摸索云斑天牛的防治方法,我们对此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云斑天牛产卵情况与气温有一定的关系。我所一般在6月下半月,当旬平均气温达24℃时,开始产卵。7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在27—28.5℃时,为产卵高峰。气温过高,产卵量减少。一般到8月下旬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9.
兴安圆柏球胶锈病病原菌——山田胶锈菌的春孢子寄主为山丁子等苹果属树木。该菌从产生担孢子到性孢子约12—18天,到春孢子约2个月左右,到冬孢子近2年。冬、春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17—20℃,担孢子最适为17—22℃。各种孢子均在相对湿度50%以上和蔽阴或黑暗条件下萌发。担孢子传播活力随时间、距离增加而递减。百菌清等8种药剂毒杀春孢子效果达99%,松焦油柴油混合液、75%百菌清乳油、柴油原液涂菌瘤效果均达100%。  相似文献   

20.
柳树辽宁壳多胞菌溃疡病系我国新发生的一种柳树溃疡病,〔1〕病原菌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辽宁壳多胞菌StagonosporaliaoningensisZ.K.ZhongetZ.W.Yuan。〔2〕本病于4月下旬发病,5月中下旬分生孢子成熟,6月中下旬为孢子飞散和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侵染枝干表皮下越冬,为翌年4月发病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