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免疫原免疫产蛋母鸡,收集卵黄提纯制备高效价卵黄抗体,作为治疗剂应用于试验感染腹泻仔猪,结果显示卵黄抗体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腹泻症状明显减轻,多数在5d恢复正常,死亡率仅有16.7%;而对照组呈水样腹泻,最后脱水衰竭而死,死亡率为100%,两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很难区别。由于本病常发生于冬季,因此人们一般把本病归入猪的冬季腹泻病之列。  相似文献   

3.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于1977年在比利时首次被发现,1982年被命名为猪流行性腹泻,我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得到PEDV。近年来,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多个地区陆续发生,渐呈流行之势,仔猪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给养猪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期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开展调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后对市场上不同类的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研究,确立了PED的综合防控技术,为养猪户提供参考,以推动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一、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D)是国际公认的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经济影响性疾病,是养猪业的三大疾病(猪瘟、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之一。本试验在日粮中添加防治猪圆环病毒病的免疫修复粉剂——“免疫修复金粉”,以观察其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9年的猪价一直低迷不振,虽然中间也有起有伏,但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如此长期的猪价走低中,养殖户只有注重在提升“三力”(生产力、竞争力和自信力)上下一番功夫,才能为渡过难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入盈利周期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2012-2013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福建省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福建省125个规模猪场的257份发生腹泻病料进行PED病原检测,并分析PEDV致猪群的发病情况。结果:被检病料PEDV的阳性率为63.04%(162/257),能导致不同阶段猪群发病,尤其是对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最严重,死亡率高达100%。表明:PEDV在我省发病仍较为严重,应加强防控,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作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在发展沼气的基础上,根据本县苹果主导产业及日光温室蔬菜不断增多,对优质肥料需求量增大的情况,提出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两年来,该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55万元,共建了550个“猪-沼-果(菜)”综合利用模式的沼气池,培育了一批“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的示范户。实践证明,这种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可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症状为腹泻、脱水,严重者引起死亡,抗生素治疗无效。若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死亡率高,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仔猪球虫病的诊治隋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何弦 《科学种养》2009,(6):44-44
养猪生产中猪腹泻多发,只有明确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控制病情,使病猪尽快恢复健康。下面介绍几种引起猪腹泻的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两病简介,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于深秋、冬季和早春,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1周龄内哺乳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症状:仔猪突然呕吐和腹泻,几天内可波及全群。粪便呈黄白色或浅绿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患病仔猪很快出现脱水症状,1周龄内仔猪常于发生腹泻后2~4天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30日龄后少见死亡。成年猪的临床症状只限于腹泻、减食,偶尔会呕吐,排糊状至水样粪便,粪便呈黄灰色、灰白色不等,恶臭,通常在1周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定量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载量,建立PEDV的Real—timePCR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PEDV的M基因片段,构建含有M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用该重组质粒进行SYBRGreen I Real—timePCR,来建立检测PED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在(5.56×10^2-5.56×10^7)拷贝/皿范围内,所建立方法具有优良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9996,扩增效率为99.5%,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只有一个特异性峰,无引物二聚体峰,熔解温度为(81.18±0.21)℃。该方法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等猪源病毒均检测不到扩增产物,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临床样品的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eal-time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性高,可用于PEDV的定量检测及其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重要疾病。由于我国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该病流行和危害日渐严重,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一、流行情况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等)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传播,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PCR、细菌培养鉴定和血涂片镜检对20例以高热为特征的疑似蓝耳病病例进行病原检测诊断,并根据病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发现蓝耳病(PRRS)阳性率100%,圆环病毒病(PCV-2)阳性率40%,伪狂犬(PRV)阳性率40%,非典型性猪瘟(CSFV)阳性率10%,猪流感(SI)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均为阴性,附红细胞体阳性率90%,并有少量细菌感染.结果表明我市猪高热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猪并分别不同程度地混合或继发感染了其他病原体,病原一般3~5种,病原多样化导致病情复杂化,增加了诊断和治疗难度,所以本病宜采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4~36小时,也有的延至2~3天,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最多。今年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低温天气中,该病在许多猪场流行,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高温季节多发。不同日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病。成年猪隐性感染并成为传染源。怀孕母猪感染后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严重者死亡。猪附红细胞体病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乳猪发病。幼年猪和培育猪最易感染,夏季常呈暴发流行。现将象山县某猪场母猪和育肥猪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测猪血清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水平,用纯化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重组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是:抗原包被浓度为0.5μg/m L,包被时间4℃过夜,5%脱脂乳的PBS封闭37℃2 h及4℃过夜。血清稀释度为1∶100;37℃作用45 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猪Ig G稀释度为1∶10 000,37℃温育60 min,底物显色37℃15 min。抗体临界值为OD450nm≥0.30判为阳性,OD450nm≤0.27判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判为可疑。经重复性试验和交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用已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临床血清样本184份,总阳性率为68.5%。  相似文献   

17.
肉肠火腿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要设备 绞肉机、斩拌机、灌肠机、肥肉切丁机、打结机等。2.配方 (1)原料 畜血25kg、猪颊肉40kg、猪五花肉25kg、畜皮(牛皮或猪皮)10kg。  相似文献   

18.
王秋萍 《科学种养》2010,(10):53-53
著名的壶口瀑布旅游景区所在地——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把沼气建设与果树生产和牲畜养殖结合起来,推广“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猪患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则生长停滞,有的成为僵猪,重症者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首例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诞生以来,各种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相继成功克隆,但其克隆效率很低(低于10%)以及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器官衰竭或发育畸形等。猪体细胞核移植在异种器官移植和克隆性治疗上具有重大意义,但其克隆效率更低(1%-2%)。利用胞质注射技术对比不同供核细胞、是否经血清饥饿和不同时间段激活对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在其重构胚卵裂率上,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与胎儿成纤维细胞无显著差异(43.37%,45.98%;P〉0.05);血清饥饿与否无显著差异(45.61%。50.71%;P〉0.05);在核移植后1-3h和3-5h激活显著高于立即激活(51.82%,56.98%。8.51%;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