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互关系的理论 ,阐述了广西城镇化进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协调发展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农业产业化是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结构转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聚集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内涵;同时农村城镇化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推进城镇化战略,用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04-205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制度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制度与制度创新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指出了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城镇投融资体制和城乡分离的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经济理论和成功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将农业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结的纽带,促进产、供、销连成一个整体,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步骤。在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传统一些的如公司+农户、公司+大户+农户等几种形式,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又逐渐形成了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等几种形式,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发现农业产业化的既有模式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较之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尚有需要改进之处,因此,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创新路径的探索仍是新时期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意义和作用 ,对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剖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 ,提出了关于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明进步的标志,但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作后盾,而我国又量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关于是否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讨论中,笔认为城镇化建设可能更符合我国的国情,着重讨论了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两化”的联动效应,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矛盾,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新型村庄集体经济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改革后,山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然而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却陷入了泥潭,特别是在山区农村,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目前,山区农村存在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正在进一步恶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了解决山区“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山区农村,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农民生产自主权和农业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发展新型的村庄集体经济,建立农业合作社,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发展村庄群或村庄带小区域经济,繁荣小城镇经济,把村庄就地发展成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方略中,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2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抓住联动的龙头企业,促进城镇的产业升级;强化城镇综合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农民教育,培育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人力资本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民收入来源与分配的理论及宁夏农业产业化的区情分析,提出加强制度创新是提高农业增收的根本;新型农民培育是提高农业增收的可靠保证;科技发展是提高农业增收的有力支撑;提高非农收入是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现代农业的兴起,为农村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出发,就发展农村经济与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和谐共生展开论述,从而实现在政府积极规划和引导下,推动农村专业经济区的建设和持续发展,以确保农业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城镇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双重内涵决定了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实现制度、组织和科技创新。一、实施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为农业产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步推进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4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抓好关键环节和配套体系建设,多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明化的剖析,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村新一轮发展的启动器,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关节点,农民明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器化,“三化”的互动发展将筑成农村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制度创新。阐述了湛江农垦为实现产业化经营而进行的综合改革中企业组织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科技进步制度的创新点,探讨了湛江农垦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七大制约因素,提出了树立大农业观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发展教育,转变城乡政府职能及制度创新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80年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由集中经营变成分散经营,农业生产组织恢复到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与此同时,农地制度也由以往的全国统一的人民公社所有制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形式各异的新型集体所有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长期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这为我国农业市场做了最基础的准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使现行的农地制度的作用和实用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和体制两个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城镇化发展的4个主要因素:社保制度不健全、户籍制度的约束、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以及乡镇企业的促进作用不够等,以便各地区在发展城镇化过程中,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业》2003,(11):27-27
一、制度创新.从世界农业产业化创新的内容看,首先是制度创新. 韩国为扭转农业衰退的局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制度性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