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1990年对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类型、地理分布及毒力频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当前流行的主要是15号小种,出现频率为22%,分布范围较广;其次是14、16、17号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16.9%、11.9%、11.9%。以上四个小种对当前61个生产品种(系)的毒力频率均在85.7~100%。苗期98%的品种高度感病,只有郑州79201毒力频率为10%,是个较好的抗病品种或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2007-201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小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2007-2010年共鉴定出36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分别为31号、111号和31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7.27%、27.27%、26.19%;其次为11号、115号和401号小种.同时,出过白粉病菌的小麦具有低毒力小种锐减、中毒力和高毒力小种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2007—201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小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共鉴定出36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分别为31号、111号、31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7.27%、27.27%、26.19%,其次为11号、115号和401号小种。同时小麦白粉病菌具有低毒力小种锐减、中毒力和高毒力小种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中西部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RAPD标记对采自甘肃省中西部20个小麦白粉菌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用9个扩增结果比较明显的随机引物扩增得到的81个RAPD位点中,有54个具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频率(单卫星方法统计)为66.7%。根据PopGene 32软件计算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Nei基因指数分别为0.455 6和0.296 8,多态性频率为96.3%,说明白粉菌菌株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态性特征与菌株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生理小种毒性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贵州小麦白粉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方法,对24个来自贵州代表性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的单孢培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指纹分析,并与传统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筛选的30个引物中,每个引物对代表菌株分别扩增出3—7条带,选用条带比较明显的5条引物,扩增得到的39个RAPD位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长300—2500bp,其中28个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频率占71.8%。表明贵州小麦白粉菌遗传多态性丰富。从遗传距离的角度看.24个小麦白粉菌菌株的遗传距离变化幅度较大,分布在0.1719—0.8044。经0~1聚类分析,相同生理小种并不聚为一类,即小麦白粉菌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对应关系,同一地域内的菌株在聚类图中近缘性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从毕节地区6县1市采集小麦白粉病标样,经室内离体叶段接种鉴定,结果认为毕节地区小麦白粉病由1,5,7,15,115,311,313,315,347,377,715等11个不同的生理小种构成,高毒力小种频率为57.3%,中低毒力小种为42.8%。  相似文献   

7.
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 8个分别含有单显性基因R1、R3、R4、R6、R7、R9、R10、R11及其不同组合的复合基因鉴别寄主 ,对1997~ 1998年采自河北、云南、四川、重庆和内蒙古等地的 9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测定。结果表明 ,90个菌株中有 2 1个生理小种。发生最普遍的小种为 1.3.4 .7.9.10 .11,发生频率为 32 .2 % ;其次较普遍的小种还有 1.3.4 .6 .7.9.10 .11和 3.4 .7.9.11,发生频率均为 10 .0 %。参加测试的抗性基因全部都能被被测菌株的毒力基因克服 ,说明被测晚疫病菌群体中的毒力基因存在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8.
我省小麦白粉菌小种及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把贵白4、16、64号与我省一些白粉病菌系进行比较鉴定,初步发现目前我省生产上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为类似贵白16号的冀白2号,但还没有致病力更强的64号小种。另外,用冀白2号、贵白16号和贵白64号小种分别对2个小麦抗源与我省部分感病品种杂交的F1、F2幼苗离体叶段接种,通过抗性遗传分析,发现抗源2号对冀白2号和贵白64号小种的抗性分别由l对显抗白粉病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对2005~2006年采自贵州省的24个代表性小麦白粉菌单胞培养物进行RAPD分析.30个随机引物对代表菌株分别能扩增出3~7条带.并主要集中在300~2 500bp,选用条带比较明显的5个引物进行统计.多态性位点频率占71.8%,表明RAPD标记在贵州省小麦白粉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对RAPD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小麦白粉菌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地域内的菌株在聚类图中近缘性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鉴定体系13个鉴别寄主,分别对吐鲁番市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春秋两季哈密瓜白粉病病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进行鉴定,镜检分生孢子推断病原菌均为单囊壳白粉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苗期喷施孢子悬浮液接种、成株期调查自然感病确定吐鲁番市春秋季哈密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均为单囊壳白粉病菌生理小种1。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群  高汉亮  张晋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8):1004-1006
利用中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2006年采自广西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28个县(市)的13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7群27个生理小种,其中ZB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高达67.62%,ZB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25.18%,其次为ZB9小种,出现频率为19.42%,其他小种出现的频率较低。对不同稻作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有明显差异,而同一稻作区内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则较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9-200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小种种群的变化。应用23个随机引物对白粉病菌8个不同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其中11个引物的扩增型在不同生理小种间出现差异,共扩增出59条谱带,多态性为47.5%。通过对RAPD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探明了折菌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与小种毒力高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云南省10个地州142份标样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多样,本次监测到26个小种或致病类型。其中,以条中32,Hybrid 46-7、水源11-14、Hybrid 46-4、Hybrid 46-8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35.21%、16.20%,6.34%、4.23%、4.23%,是目前抗条锈育种的主要对象,其它小种为次要小种,研究结果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87~1989年,对甘肃天水地区的小麦白粉病菌致病类群,用鉴别寄主品种进行了室内测定和田间自然感染监测。结果表明,有11个致病类群,三年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变化。优势类群(015,011)的频率在48.1%~67.9%,它们是弱致病类群,但对生产上的品种,大部分能侵染。供试的菌样对鉴别寄主品种的毒性频率为:阿夫,100%;Ulka×Cc8(Pm2),22.4%;Era,55%,高加索(Pm8),100%;CI12633(Pm2+Pm6),14.3%;Maris Huntsman (Pm2+Pm6),14.3%;肯贵阿,2.5%;白免3号(Pm2x),12.3%;新疆小白冬麦,0.0%。另外,对洛夫林10的毒性频率100%,对Khapli(Pm4等)免疫。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一种古老作物,远在有文字记载以前人类即已开始种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小麦经过在各种不同环境下自然选择和栽培驯化过程中的人工选择,形成了类型繁多、丰富多样的小麦种质资源,如今为科研部门收集、整理、保存的大都成百上千,国家专业机构收存者则已达数万份。这些不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类型及群体毒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优势小种为15号,以后呈波浪形下降;1994年14号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77.8%,其次是15号和16号小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基因,以V1、V5、V6、V7的毒力频率最高(100%)。而V2、V4b、V2+V6表现无毒力,V5+V6、V4b+Mli(5)、V17毒力频率较低(5.1~25.9%),与其相对应的抗性基因Pm2、Pm4b、pm2+pm6、pm5+pm6、pm4b+Mli(5)等是有效抗病基因。山东省小麦白粉菌含有9个以上毒性基因的菌株,出现频率为96.3%,毒性基因谱广。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从1985~1986年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65个小麦白粉菌株,用九个鉴别寄主鉴定出25个生理小种,以3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用5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接种19个小麦品种的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对不同小种的反应相似,不同小种的致病力难以区分。从鉴别寄主与7个小种的共生反应初步推导了品种和小种的限定性基因型。讨论了小麦白粉菌群体组成的复杂性和鉴定生理小种方法的缺点。提出应对鉴别寄主和鉴定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广东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及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1-1994年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和分布情况的研究表明,ZB是广东的优势种群,ZC群次之;优势小种主要是B13,B5,B1和C13。但不同稻作区之间发生动态有差异,优势种群ZB群是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出现频率逐渐上升,优势小种的致病性也是随着纬度上升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三江平原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分布,2011年采用全国统一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进行生理小种检测,共检测出7群19个中国小种,分别是:ZA1、ZA49、ZA53、ZA57、ZA61、ZB1、ZB5、ZB17、ZB21、ZC1、ZC2、ZC5、ZD1、ZD5、ZD7、ZE1、ZF1、ZF2、ZG1。各菌群出现频率以ZD群最高,其次是ZB群、ZA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9.9%、19.3%、15.6%,为目前三江平原的主要菌群。其中ZD5、ZB1、ZD1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8.2%、11.6%、10.7%,是生产上的优势小种。部分生理小种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空育131、垦稻12、龙粳25、龙粳26、龙粳24、龙粳27、垦鉴稻6号致病性强,尤其空育131、垦稻12、龙粳26和龙粳27几乎对所有鉴定小种都感病;生理小种对龙粳21、绥粳12、绥粳7号、松粳9号、松粳8号、松粳6号致病性较弱;龙粳20、龙粳29、绥粳9号、松粳12、北稻3号抗病力强,对多数小种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