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峡谷石漠化地区红椿、任豆、紫穗槐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巫山峡谷石漠化地区选用红椿、任豆、紫穗槐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结果表明:(1)紫穗槐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表现良好;(2)生根粉处理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对地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但对苗高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移栽灵处理对成活率、苗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苗木的地径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4)地表覆盖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明显,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对覆盖方式的反应不一致,地膜覆盖方式有效促进苗木高生长,石块覆盖方式明显提高苗木的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香红椿(Cedrela odorata)、神圣愈疮木(Guaiacum sanctum)和柠檬树(Calycophyllum candidissimum)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光强对在尼加拉瓜开阔地、半开阔地和干旱森林林冠下所营造的香红椿和神圣愈疮木的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35℃常温条件下,柠檬树在有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的种子萌发率;香红椿和神圣愈疮木的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有一定程度的萌发,最适萌发温度均为20-25℃。研究还表明,变温条件培养并没有提高3个树种的种子萌发率。在林冠层下和开阔地上神圣愈疮木苗木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80%,两种条件下的周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1.42mm/月和1.88mm/月。总的来说,在3个树种中,香红椿幼苗存活率较低,特别是在冠层内生长的幼苗。以上结果说明:柠檬树种子萌发需要光照;而香红椿和神圣愈疮木种子萌发对温度条件较为敏感。神圣愈疮木幼苗在裸地条件下存活率较高,可以作为退化土地造林备选树种。图2表2参43。  相似文献   

3.
红椿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椿是速生的珍贵用材树种,在四川已规模化栽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红椿人工造林初植密度和10 a生林分间伐对林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红椿造林后3 a内,初植密度对林分生长影响不显著;10 a生红椿人工林间伐后保留密度以1 6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正>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又名砍头树,为落叶大乔木,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是石灰岩溶地区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任豆生长快,材质优良,耐干旱,在困难立地条件下易于栽植成活并成林,因此,在石灰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石漠化治理工程中,任豆被作为首选树种。随着我国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和开展,任豆将会在热带、南亚热带石灰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任豆(Zenia insignis)接种AM菌剂后的生长效应,采用4种丛枝菌根真菌(HUN03B、XJ08A、HEB04、XJ04B)接种剂和2种接种处理方式(蘸根、穴施)接种任豆幼苗,观测其接种40、70、110和150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变化过程,分析接种后任豆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动态。结果表明: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任豆苗木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种半年后的接种苗比未接种苗的苗高增加12.29%~22.73%,地径增加24.64%~39.11%,总生物量增加37.88%~57.20%。蘸根比穴施更易使菌剂浸染任豆幼苗根系,有效提高了前期侵染率,促进苗木生长,但2种接种方式的浸染率在接种后150 d左右基本一致。任豆生长以蘸根HUN03B丛枝菌根真菌的促进作用较好。研究结果对促进石漠化地区任豆造林生长,提高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ABT生根粉对北美红栎造林苗木进行处理,通过设置不同浓度和不同浸泡时间研究,测定对苗木成活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与浸根时间对北美红栎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叶片光合速率、新梢生长量均具有促进作用。不同ABT浓度与浸根时间能显著影响北美红栎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的乡土植物在四川境内开展镉污染土壤修复,选择4种乡土木本植物(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桤木Alnus cremastogyne、红椿Toona ciliata、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的种子,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研究重金属Cd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发芽率而言,镉对云南松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对桤木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对红椿和五小叶槭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幼苗生长而言,镉处理对云南松的苗长和根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桤木和五小叶槭总体表现为促进苗长,抑制根长;对红椿表现为抑制苗长,促进根长。耐受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这4种植物镉耐受性强弱为红椿云南松五小叶槭桤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白蜡、刺槐、国槐、紫穗槐、臭椿、白榆、杜梨、锦鸡儿、侧柏等9种乔灌木种子和苗木在不同盐浓度(0.1%、0.2%、0.3%、0.4%、0.5%、0.6%)溶液处理下的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以无离子水溶液处理作对照(CK),确定影响植物发芽和幼苗成活、生长的关键盐浓度,并选出最优树种,为不同盐含量的滨海立地选择植物。结果表明:19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均呈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20.3%盐浓度是影响9种树种发芽的关键浓度;0.2%盐浓度是影响9种树种生长的关键浓度。3就植物种子发芽情况,当盐浓度≤0.3%时,最优选择树种是刺槐、侧柏、紫穗槐。当盐浓度0.3%时,最优选择树种是刺槐、紫穗槐。就幼苗生长状况,当盐浓度≤0.2%时,最优选择树种是白蜡、侧柏、刺槐;当0.2%盐浓度≤0.3%时,优先选择树种是刺槐、侧柏。4综合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状况得知,盐浓度低于0.2%的盐碱地区,刺槐、侧柏是最优选择树种,盐浓度高于0.2%的盐碱地区优选树种为刺槐。  相似文献   

11.
为人工促进粤北石灰岩退化森林植被的恢复提供树种选择依据。通过生长调查和土壤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广东清新县白湾石灰岩试验地7个阔叶树的早期生长表现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任豆和喜树生长快速,其树高和冠幅年净生长量均达1m以上;枫香、铁冬青、楝叶吴茱萸、杨梅和光皮树的树高年生长量在0.5-0.9m之间,冠幅净生长量在0.3-0.5m之间。(2)土壤肥力检测结果表明,造林树种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根区土,反映了造林树种可改良土壤肥力,但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富集特性存在差异。铁冬青根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较高;生长较快的任豆和喜树的土壤肥力较低,任豆根区的交换性钙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树种。反映了树木生长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富集特性存在差异。(3)基本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影响石灰岩造林的主要因素,为石灰岩造林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树种选择是关键。选择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光蜡树等3个树种,分别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最高,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4.1%、92.2%,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7.1%、94.1%。造林3.5年后,不同树种生长量的差异也显著,其中光蜡树生长量最大,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03m,平均地径3.0cm;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55m,平均地径4.1cm,且都生长良好。飞蛾槭和长花厚壳树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均生长不良,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则都生长较好。初步认为,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只适合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而光蜡树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效果皆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抗旱造林粉、BGA激活剂、ABT生根粉和浸根造林等抗旱技术对梭梭造林的影响,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处理对造林林分保水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BGA土壤激活剂使梭梭造林林分(100 cm)土壤含水率提高53.24%;(2)抗旱造林技术对梭梭的生长差异显著,BGA土壤激活剂处理的梭梭植株高相对对照处理增长5.32 cm,枝长增长2.81 cm; (3)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梭梭造林成活率有促进作用.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2种处理对于对照处理成活率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华南地区三种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裸露地区土壤普遍具有土层浅薄、保水性差的特征,因此石灰岩地区植物会经常面临干旱胁迫逆境。该研究选择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的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茱萸、车轮梅,通过比较分析这三种植物的盆栽苗木在不同的干旱胁迫程度下的叶片水势、耗水量以及耗水速率,揭示蒸腾耗水规律,为评价植物抗旱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在水分亏缺条件下进行造林或者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苗木以白天的耗水为主;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日总耗水量的大小顺序均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莱萸正常水分条件下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轻度干旱胁迫时,楝叶吴菜萸和车轮梅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则呈“双峰”曲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干旱胁迫较为严重时,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比较小,在7.9~114.3μmol.m^-1·s^-1之间。综合实际耗水速率的降幅以及重度干旱胁迫下的耗水速率来看,抗旱节水性能大小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茱萸。  相似文献   

15.
贵州石漠化地区主要人工造林树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石漠化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目前贵州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树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贵州石漠化地区应进行专项治理,在树种选择上应系统、科学,应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充分应用乡土树种基础上合理引进外来树种,并按群落学理论选择布置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在水培条件下,不同N、P、K水平对红椿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了 3因素6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N、P、K水平对红椿幼苗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脯氨酸和丙二醛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N、P、K组合配施时,29号(N2P2K1)处理下的生理指标最优;N×K交互对红椿幼苗生长有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任豆(Zenia insignis)根瘤发达,固氮力强,生长快速,枝叶富含蛋白质和氮素,再生能力强,萌芽更新迅速,是一种优良的燃料、饲料、肥料和木料树种。韶关市属的英德、阳山、连县、连南、乐昌、乳源等县都有石灰岩分布,面积达755万多亩。由于这些地区岩石裸露,土层浅薄干燥,不利于林木生长,所以,长期以来这些地区林木稀少,水源缺乏,群众烧柴、用水均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84年开始在石灰岩地区推广种植任豆树。实践证明在石灰岩地区,任豆比其他树种生长得好,因此,推广栽培任豆,对解决石灰岩地区的造林绿化、燃料不足,以及发展畜牧业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宜兴市引乐属种源和杂交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年3月在宜兴市林场建立美国栎属(包括柳叶栎5个种源、红栎2个种源),杂交松(杂种F1代,父本、母本)以及对对种青冈、麻栎、小叶栎和马尾松等共14个处理的引种试验林。通过1a观测,其生长和保存率存在显著变异。(1)美国栎属生长变异极显著,树种间比较是柳叶栎〉红栎〉青冈。在柳叶栎中以9818号最大,9822号最小。红栎种源间无差异。造林成活率由于是采用容器苗造林,达95.00%~10.00%  相似文献   

19.
2014-2015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对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闽楠(Phoebe bournei)、木荷(Schima superba)3种树种进行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上、中、下3种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并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地径及树高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后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坡位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树种之间,木荷在各坡位造林的成活率均高于赤皮青冈、闽楠,闽楠则在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上优势最明显。试验表明容器苗造林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下坡造林有利于幼苗更好生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沙藏催芽法对圆齿野鸦椿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研究了出芽后2种基肥对该树种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其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出苗整齐后2.5~5.5个月,其以有机肥为基肥的苗高增长量显著高于以复合肥为基肥的苗高增长量;出苗整齐后1.5~7.5个月,以有机肥为基肥的幼苗地径增长量显著高于以复合肥为基肥的幼苗.有机肥能够更好地促进圆齿野鸦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