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华南地区13种乡土树种为试验对象,采用浓度为200×10~(-9)臭氧环境进行树种环境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树种净光合速率值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幌伞枫、鱼尾葵、麻楝树种的降幅最大,分别为61%、60%、54%;坡垒和竹柏树种的降幅最小,降幅为22%和10%;鸭脚木、幌伞枫、杨梅、鱼尾葵树种气孔导度值比对照略有升高,其余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蒸腾速率值仅鱼尾葵树种比对照略高,其余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参试树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值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和降低。对13种乡土树种各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鱼尾葵、鸭脚木、大花第伦桃树种抗臭氧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在倡导生态型、节约型、可持续性园林的今天,乡土树种应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为了解珙县道路绿化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对县城及城郊主要道路绿化树种的组成、乡土树种的应用频率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珙县道路绿化共运用绿化树种46科80属92种,其中乡土树种33科54属58种,其使用率为63.04%;应用频率在60%以上的乡土树种仅有13种,占总种数的22.41%,都是四川园林绿化的极常见树种,与四川其他绿地之间具有趋同性,缺乏地域特色;应用频率小于30%的乡土树种34种,占总种数的58.62%,但这些树种仅在1个~2个地段出现,极具地方特色的树种尚未被广泛采用;最后推荐了8种乡土树种,以期在今后道路绿化提升中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3.
乌海现有园林绿化树种32科55属103种,其中乔木57种,小乔木7种,灌木35种,藤本植物4种;常绿树种15种,落叶树种88种;阴性树种9种,阳性树种94种;酸性土壤树种17种,中性39种,碱性47种;乡土树种47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园林绿化树种是新疆杨和家榆,其次是油松、樟子松、白杄、旱柳、刺槐、丁香。园林绿化树种的乡土率为45.6%。园林绿化树种中中生树种较多,占94%,所以应加强对耐旱性和乡土树种的应用,特别是乌海市作为干旱地区,水资源更为珍贵,更应发展节水的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通过选育一批主要造林树种、生态修复树种、绿化观赏树种、生物质能源树种、木本油料树种、木本中药材树种和林下种植植物良种,大力推广多树种混交造林和珍贵树种造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不仅优化了林种树种结构,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地改善了林分质量,提高了林地生产力。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1.66%,低于全世界31.8%的平均水平;平均每公顷的森林蓄积量为89.85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而  相似文献   

5.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0株的占78.7%,1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构建各树种单株及不同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模型,以提高其生物量估算准确性。【方法】以位于广州市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以该地区森林历史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树种组成,选取黧蒴、中华锥、千年桐和华润楠4个常见树种,采用收获法测定各树种不同组分生物量,构建各树种单株及各组分的生物量模型,并探讨树高(H)和木材密度(ρ)作为第二自变量以不同形式加入模型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4个树种树叶生物量占比为5.34%~7.28%,华润楠显著低于黧蒴(P<0.05); 4个树种树枝生物量占比为16.82%~24.20%,华润楠显著低于中华锥和黧蒴(P<0.05); 4个树种树干生物量占比为47.22%~58.05%,中华锥显著低于其他3个树种(P<0.05); 4个树种树根生物量占比为14.25%~22.25%,黧蒴和千年桐显著低于中华锥和华润楠(P<0.05);随着胸径增大,千年桐和华润楠的树叶生物量占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4个树种的树枝生物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树干生物...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在带岭林科所 4km落叶松种子园塑料大棚内进行了 10个树种、3个采条时期、3种插穗处理和 15种基质 135 0个组合的绿枝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同一树种的不同采条时期、不同插穗处理、不同基质和不同树种的同一采条时期、同一插穗处理、同一基质的生根效果不同 ,并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统计结果得出树种最佳组合的生根率 :刺五加 80 % ;五味子 70 % ;紫椴 4 0 % ;花楸 30 % ;水曲柳 2 0 % ;黄菠萝 2 0 % ;山槐 2 0 % ;山梨 10 % ;春榆 10 % ;胡桃楸 0 %。  相似文献   

8.
以科尔沁大青沟水曲柳、蒙古栎及大果榆群落乔木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烧法实测优势树种各器官含碳率,研究了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大果榆不同龄级枝条含碳率的变化幅度与蒙古栎的变化幅度差异最大(2.46%),3种树种各自不同龄级枝条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2)3种树种不同径级根系含碳率存在差异,其中蒙古栎根系的平均含碳率(50.60%)明显比大果榆(46.42%)、水曲柳(46.25%)的高;3)3种树种器官平均含碳率变化范围分别为48.17%53.92%,45.58%53.92%,45.58%51.44%,46.25%51.44%,46.25%51.68%。由此可知,不同树种因受遗传因素影响,其含碳率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树种含碳率受器官功能不同、主要组成成分及器官生长年限的影响,各器官含碳率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混交林疏密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个以云杉、华山松、落叶松、桦类和阔杂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小班疏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按优势树秆与分树种合计计算混交林小班疏密度之间的平均相对差异的绝对值为:云杉(25.63%)>阔杂(11.90%)>华山松(8.90%)>桦类(7.66%)>落叶松(1.73);同一优势树种,这种相对差异随优势树种组成系数的下降而呈增大的趋势。建议用分树种合计计算的方法准确、客观地得到混交林的疏密度。  相似文献   

10.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3树种进行树种与苗木类型双因素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时,树种间新梢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量大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树种与苗木类型间互作效应不显著,属树种的遗传效应;容器苗与裸根苗间新梢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和冠幅则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容器苗平均新梢高生长比裸根苗增产30.3%,效益显著,其中杉木增产14.5%,马尾松增产34.9%,木荷增产51.9%。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2年生杉木、34年生加勒比松和27年生马占相思3种半天然林特征,采用主要测树因子分析林分生长特征,运用重要值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半天然林整体上均已是充分郁闭林分,乔木层均已经明显分异出2个亚层,直径分布均已表现为异龄林结构,林分密度分别为3 600、2 472和1 540株·hm-2;灌木层林分密度分别高达8 374、6 828和9 776株·hm-2;2 500 m2样地面积的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79、61和49,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12、3.83和3.98;虽然乔木层优势种仍然为人工造林树种,但天然更新乡土树种重要值合计分别高达46.3%、54.0%和65.1%,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高达87.1%、81.1%和93.1%;灌木层均为乡土树种天然更新林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137、113和91,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66、5.25和3.89,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为49.4%、54.8%和70.2%。3种...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升金湖淡水森林湿地适生树种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水陆过渡带种植15种木本植物,测试各树种的耐水性。结果表明:1)本土树种枫香、垂柳、金丝垂柳、中山杉、乌桕、水杉、江南桤木和枫杨成活率分别为98.9%,98.3%,91.3%,51.2%,50.0%,7.3%,4.0%和1.8%;引进树种美洲黑杨、池杉、彩叶杞柳、日本甜柿、落羽杉、美国山核桃和水紫树成活率分别为79.7%,72.4%,56.8%,55.7%,34.6%,15.8%和6.3%;2)垂柳、枫香、美洲黑杨和池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淹水深度为81.7cm),其淹水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5.2%;金丝垂柳和中山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淹水深度65.9cm),其成活率分别为97.7%和93.8%。初步筛选出垂柳、枫香、金丝垂柳、池杉、美洲黑杨和中山杉这6个树种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适生树种。  相似文献   

13.
7种热带阔叶树种的苗木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酸枣、西南桦、团花、高阿丁枫、红木荷、山桂花和云南拟单性木兰 7个树种进行了苗木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各树种苗木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 ,其中以施用 1%复合肥的效果最佳 (但生产中还应因树种而定 ) ,一般以 0 5 %~ 1 0 %为宜 ;尿素对这些树种苗木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南酸枣、西南桦、红木荷等树种的增长效果更为显著 ,生产中用量以 0 3%~ 0 5 %为宜 ;钙镁磷肥在这些树种的育苗生产中不宜采用。合理施肥能缩短苗木出圃时间 ,一般可提前 1~ 2个月出圃。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环境因子,进而对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的影响,在辽东山区对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别为0%、10%、20%、30%和40%)。间伐后,对环境因子和更新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冠开阔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间伐后其林冠下光量子数量、地表平均温度、不同层次土壤平均含水量与空隙度大小成线形关系;落叶松人工林间伐一年内,更新树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变化,而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都明显增加(p<0.05)。更新树种数量增加与树种特性有关,增长幅度为阳性树种>耐荫树种。所有的更新树种中,对林冠开阔度变化响应最大的是黄波罗(Phellodendronamurense)。实验结果证实了辽东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后,更新数量变化与周围保留的树种分布、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有关。图9表2参4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白蜡、刺槐、国槐、紫穗槐、臭椿、白榆、杜梨、锦鸡儿、侧柏等9种乔灌木种子和苗木在不同盐浓度(0.1%、0.2%、0.3%、0.4%、0.5%、0.6%)溶液处理下的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以无离子水溶液处理作对照(CK),确定影响植物发芽和幼苗成活、生长的关键盐浓度,并选出最优树种,为不同盐含量的滨海立地选择植物。结果表明:19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均呈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20.3%盐浓度是影响9种树种发芽的关键浓度;0.2%盐浓度是影响9种树种生长的关键浓度。3就植物种子发芽情况,当盐浓度≤0.3%时,最优选择树种是刺槐、侧柏、紫穗槐。当盐浓度0.3%时,最优选择树种是刺槐、紫穗槐。就幼苗生长状况,当盐浓度≤0.2%时,最优选择树种是白蜡、侧柏、刺槐;当0.2%盐浓度≤0.3%时,优先选择树种是刺槐、侧柏。4综合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状况得知,盐浓度低于0.2%的盐碱地区,刺槐、侧柏是最优选择树种,盐浓度高于0.2%的盐碱地区优选树种为刺槐。  相似文献   

16.
铁岭市现有林面积443484.4hm2,其中:油松占18.7%,落叶松占21.3%,柞树占37.2%,杨树占10.4%,樟子松占2.1%,桦树占2.1%,刺槐1.9%,其他树种仅占6.3%,且以纯林为主,树种结构不合理,松干蚧、松毛虫等病虫害危害较重。油松林生长缓慢,形成小老树;柞树杂林由于多种原因,生长缓慢,难以成材;森林防火难度大。因此,提出调整树种结构的标准、方法和措施。对油松和柞树杂林提出了调整和改造的具体意见,重视灌木和经济林发展,宜林荒地要营造混交林;加强对优良新树种的引种、育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用的6个树种的育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用的川楝、墨西哥柏、圆柏、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山合欢等6个树种进行了育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各树种苗木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其中以施用1%复合肥的效果最佳,一般以施用0.5%~1.0%为宜;尿素对这些树种苗木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川楝、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苗木的增长效果更为显著,生产中用量以0.3%~0.5%为宜;过磷酸钙在这些树种的育苗生产中以1%的用量更为适合。试验结果还表明,育苗期间采用1%的过磷酸钙 1%的复合肥 0.5%的尿素,是此6个树种苗期施肥的最佳组合。合理施肥能缩短苗木出圃的时间,墨西哥柏、圆柏2个树种一般可提前1~2个月出圃,而对于川楝、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3个树种可培育出优质苗木。  相似文献   

18.
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台湾相思(A. confusa)、 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杨梅(Myrica rubra)等5 个树种,在粤东4 个区县的岩质海岸困难立地进行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4 年,各树种平均保存率排序为:大头茶(90.1%)> 大叶相思(85.5%)> 台湾相思(84.5%)> 杨梅(76.7%)= 小叶榕(76.7%)。大叶相思生长最快,平均树高为1.84 m,平均地 径为4.03 cm,平均冠幅为1.35 m;大头茶、杨梅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快。这4 个树种是适宜粤东岩质海岸 困难立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小叶榕保存率低、生长慢、长势差,不适合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 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朝阳市铁矿坑破损山体为对象,通过采用整体客土、穴状客土以及挂网客土喷播3种植被恢复方式对其进行治理,结果表明:3种客土方式造林树种保存率较高,为72%~95%,且长势良好;同时通过3种客土方式的治理,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显著增加,其中整体客土方式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分别为1.82和95%;穴状客土方式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分别为1.03和55%;挂网客土喷播方式树种多样性和草本盖度分别为1.20和83.67%。综合分析得出,3种客土方式均达到了矿山破损山体治理的效果,但整体客土方式最佳,其次为挂网客土喷播。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省19种豆科灌木树种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豆科灌木树种的粗蛋白含量高于11%,其中13个树种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15%,5个树种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20%;这些树种叶片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Ca/P适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采收,是比较理想的植物蛋白质资源.而且,豆科灌木还具有固氮养土、保持水土、药用等多种用途,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