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杂3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产量较高,油菜品质高,增产效果好,当前在青海省境内已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优质油菜种子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及工作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青海省优势作物,近年来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省油菜种植面积有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优质油菜的推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约300多万亩.青海省油菜的发展,过去在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优质春油菜育种上,在全国处于较领先水平,选育的门油号、浩油号、青油号系列品种以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性,被广泛引种到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等春油菜区种植,近几年又先后育成了青油331、垦油1号、互丰010、青杂2号、青杂3号等甘蓝型单、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由于其较强的的抗逆性和丰产性,使甘蓝性油菜种植区域逐年扩大,也较快地代替了原有的甘蓝型品种,使甘蓝型油菜和全省油料单产有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黄腐酸提高甘蓝型春油菜抗旱性的作用,分别用4种黄腐酸有机肥处理甘蓝型春油菜,测定了甘蓝型春油菜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分析黄腐酸处理下甘蓝型春油菜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找到黄腐酸肥料施用量的最佳范围。结果表明:600~900 kg/hm~2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有效降低甘蓝型春油菜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600~900 kg/hm~2黄腐酸生物有机肥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甘蓝型春油菜叶片相对含水量;300~900 kg/hm~2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处理并不能有效降低甘蓝型春油菜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600 kg/hm~2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处理可通过增加脯氨酸含量来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进而提高自身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来源 "青杂2号"是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开发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春油菜品种,甘南州于2002年引进后,经过2002-2003年试验、示范种植,2004年推广面积达187.00 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海拔、不同播期、不同父母本行比对甘蓝型春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其制种技术,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同一父母本行比,海拔高的地区产量高;同一海拔,父母本行比与产量呈正相关。得出在河西冷凉灌区进行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应选择早播、高海拔、父母本大行比与及时割除父本行的制种模式,以求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天祝县甘蓝型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天祝县华藏寺镇进行的甘蓝型春油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甘蓝型春油菜的出苗率、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密度、产量均有较大影响。从霜冻、生长期温度及产量等因素综合分析,天祝县甘蓝型春油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1—8日,油菜籽折合产量为4 440.0~5 040.0 kg/hm2。  相似文献   

7.
春油菜青杂5号是75团2004年从青海引进的甘蓝型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中形成的多项创新成果,在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区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双低春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目前,新疆双低春油菜栽培存在投入高、效益低的问题,而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必须改变低效栽培方式。春油菜高效生产需实行"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新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将春油菜主要栽培措施集中在播种和收获环节中,其他措施只在必要时进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对于双低春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农技推广》2009,(4):28-28,30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青海省旱地白菜型春油菜选茬、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本规范适用于青海省海拔2900-3200米的早作区白菜型春油菜栽培。  相似文献   

10.
青杂七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培育的我国北方春油菜区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7号属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9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19.25微摩尔/克,含油量48.18%。  相似文献   

11.
春油菜是北方春油菜区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菌核病的发生已成为限制油菜生产的主要因素,据调查常年产量损失10%以上,严重的年份或田块产量损失达80%左右。选育抗菌核病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本试验是利用人工病圃鉴定春性甘蓝型  相似文献   

12.
1 品种来源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 "十五"期间育成,是我国北方春油菜区第一个高产、优质、特早熟品种.经化验分析,其籽粒含芥酸0.5%、硫苷29.4 μmol/g、含油率44%,符合国家"双低"标准.  相似文献   

13.
唐国永 《农村百事通》2007,(14):32-32,77
“青杂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油菜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属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生育期106天,全生育期136天。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薹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15.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品种来源 “青杂5号”(青油305)是青海省农业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波利马不育三系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2006年9月由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定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引进,并在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进行了试验示范,其丰产性、抗病性、抗旱性表现突出,是替代品种青油14号和青油331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6.
自从甘蓝型油菜三系配套杂交制种在生产上得到应用以来,对于迅速提高我国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以及提高油菜品质,推动我国油菜制种业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近几年油菜制种实践分析,青海高原是冬春甘蓝型油菜杂交制种的理想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西北寒旱区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不覆膜平作穴播方式为对照,设置白膜微垄沟播、白膜平铺穴播、黑膜微垄沟播、黑膜平铺穴播4个处理,通过调查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和产量性状,总结筛选出黑膜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为适合本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为寒旱区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的材料的新来源;【方法】选用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发病鉴定,研究了其青角期茎秆接种后病斑的扩展情况和成熟期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在大田生产中的侵染发病;[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抗病性存在有明显差异,自然鉴定冬油菜材料Wany-ou14的抗耐病要优于其他材料,抗病指数为0.36(对照Zhongyou821抗病指数为0),人工接种春油菜材料Ranger具有较好的病害抗扩展性,抗病指数为0.64,中晚熟的材料抗耐病强于早熟材料;【结论】冬油菜材料的抗耐病要优于春油菜材料,春油菜类型也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抗性资源通过转育可提高冬油菜的抗病性;生产中油菜类型的选择以中晚熟的冬油菜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垦油1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垦油1号亲本,制种田环境条件、传粉媒介的介绍和分析,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条件,阐述了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垦油1号的制种生产技术,以提高其制种产量和质量,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油菜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植物提取修复效率受到植物体内室金属含量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为强化植物修复效率的一种调控措施.本实验以芥菜型油菜(Brasscia junce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为对象,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IAA、GA和6-BA单独或两两联合作用对这两种油菜富集镉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这两种油莱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显著增加芥菜型油菜株高和生物量.却显著降低甘蓝型油菜株高和生物量.同时,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镉含量和植物积累镉量,这两种类型油菜积累的镉主要集中在茎和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镉转运系数和生物富集系数都大于对照.并且可增强油菜吸收镉和促进镉向茎和叶转移.IAA与GA或6-BA联合作用可协同强化油菜提取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