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在缩小一熟春棉、推广麦棉套种的同时,进行了棉花大苗(5~7张叶片)麦后移栽试验,收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三年试验,大苗麦后移栽棉平均亩产皮棉为165.5斤,麦子657斤,比一熟春棉虽亩减皮棉16.3斤,但年增收百元左右;比麦棉套作虽亩减皮棉8.5斤,但增收麦子275斤,年净增收45~5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小苗移栽亩增皮棉27.2斤,增收35~4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直播棉亩增皮棉50.6斤,增收70~75元。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0500亩。实践表明,棉花大苗麦后移栽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 棉花大苗移栽是一种产量较高,收益较大的麦棉连作方式。根据我们的种植情况,现将其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大苗移栽棉花的生育进程棉花大苗移栽多选择中晚熟品种,如豫棉1号、河南79、豫无19等,才能发挥品种  相似文献   

3.
南阳市是国家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又是优质棉纺织工业基地和优质棉出口基地,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占全省的1/4,种植方式以麦棉套种为主。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麦棉两熟套种的耕作制度与进一步提高粮棉油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机械化不相适应。为了促进粮棉双增产,麦后移栽棉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规范麦后移栽棉的高效栽培技术,实现小麦棉花双高产,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套栽培技术规程,这对推动南阳市小麦-棉花一年两熟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我所从1982年开始试验示范麦茬棉花大苗移栽,与早熟棉花比较,第一年试验0.3亩,单产皮棉86.1公斤,比中棉所十号增产69%;1983年在所内试验0.5亩平均单产皮棉97公斤,比直播中棉所十号增产34.7%.亩增经济效益百元以上.在水肥条件效好的生产队可推广应用.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广与发展麦后移栽棉种植模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和夏棉的子棉产量和霜前子棉产量相当.与麦套移栽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的生育进程有所推迟,子棉产量降低4.2%~4.7%,霜前花率降低0.9~1.3个百分点;但与麦后直播夏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57.3%~58.2%,霜前花率提高约19个百分点;与麦后直播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62.1%~63.0%,霜前花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此外,棉花麦后移栽,有利于小麦全幅播种和机械收获,且小麦产量比套种田小麦增产25%以上(P<0.05),同时,棉花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实现了专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育苗,有利于棉花机械移栽.可见,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春棉和夏棉可以取代传统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棉花"间套移栽连作模式存在的麦棉共生期长,不利棉花壮苗早发,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问题,研究形成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87"油菜-棉花"连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结果表明,油后移栽棉比麦后移栽棉每公顷增加收入7 479~8 865元。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西南部黄土高原棉区的气候特点及生产实际,对小麦收获后不同的棉花移栽方法进行借鉴和实践,从秸秆营养钵加基质育苗、人工移栽到立体式工厂化基质育苗、机械化移栽,进行移栽棉生育调查,最大化提高麦后棉生产潜力,逐步完善当地麦棉两熟耕作制度,为促进粮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省工节本,减轻劳动强度的现代产业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种综合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棉花麦后移栽和麦棉套种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程度、棉花移栽管理用工、棉花产量、小麦产量、小麦机械化管理和用工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的差别。与麦棉套种相比,麦后移栽棉由于避开了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适发期,枯萎病、黄萎病显著减轻,未造成明显危害。麦棉套种改为麦后移栽,小麦面积增加40%左右,产量提高36.32%,而且小麦的播种、管理和收获都利于机械化操作,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棉花麦后移栽比麦棉套种的综合效益提高4 795.5元/hm2,因此认为,棉花麦后移栽是适宜长江流域棉区南襄亚区大面积推广的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民权县老颜集乡颜北行政村农民刘德胜,承包8亩耕地。由于他科学植棉,自1986年以来,在5亩责任田内实行麦棉套种,连续夺取麦棉双丰收,人均收入超千元。1990年采取良种良法相结合,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经过精心管理,小麦单产仍达310公斤;采用省农科院培育的棉花优良品种豫棉4号,运用综合栽培措施,亩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设计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和麦后大苗移栽4个处理,研究了中棉所72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采用地膜覆盖,结铃较早,成铃较多,产量较高,但种子投入较大;采用麦后大苗移栽,结铃较晚,成铃较少,产量较低,但小麦可以满幅播种,小麦产量高,适合在小麦主产区推广;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居中,种子用毒较少,仍为目前比较适宜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麦后棉移栽期一般在5月25日至6月5日.比专套棉推迟移栽30天左右。为此,麦后棉播种育苗期要同步推迟。麦后棉苗龄宜短不宜长.应控制在25天左右,棉苗控制在三叶一心以下移栽,从技术上把握好棉花播期、小麦收获期、棉花移栽期的时间衔接。  相似文献   

12.
扶沟县麦棉套种面积大,促进了麦、棉产量的迅速提高,1983年与1987年比较,麦棉套种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55万亩,小麦总产增加1.1倍,棉花总产翻了近5番,农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980—1988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62.7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6.4公斤,麦棉均稳定在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实行“一麦一棉”发展麦棉商品生产,解决粮棉争地矛盾,这是五十年代以来广大棉农的愿望。直到八十年代丰产、优质的早熟棉品种投入生产以后,这个愿望终于获得实现。河间县自1980年开始试种早熟棉(中棉新10号)获得麦棉两熟成功后,夏播棉面积就随之发展起来,至今每年种植面积为4—6万亩,占全县棉田面积20%左右,平均亩产小麦为224.5公斤,夏播棉55.4公斤。几年的实践证明,发展麦棉两熟实行耕作改制,是提高粮棉商品生产率的可行途径。一、麦棉两熟制的推广价值 1.实行麦棉两熟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据考察实行麦棉两熟的亩产值为322.68元,亩收益199.88元,比麦玉米两熟的亩产值增加139.73元,亩收益增加115.01元,比种一季春播棉花亩产值增加48.18元,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业科学》1994,(3):16-19
麦棉连作棉花生育特性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江苏省农科院麦棉连作课题组(南京210014)江苏省是我国重点产棉区,“七五”以来为缓解粮棉矛盾,徐淮、里下河及沿江三大棉区分别逐步形成了棉花以小麦套栽、大麦后移栽为主体及大麦套栽与大麦后移栽并重的种植格局,对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郑杂棉4号套作小麦的双丰技术。[方法]在中牟黄河滩地和须水试验场,以相同面积的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茬棉花设置对比试验,麦棉套种按照4-1式种植,并对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种棉花的综合表现、产量、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可减轻病虫为害,利于一播全苗;单种棉花平均产量高于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产量中棉花产量;郑杂棉4号与小麦套作较单茬棉花种植经济效益提高了8 380.5元/hm~2,增益显著。[结论]此套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全年麦棉持续生产,为棉麦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每年进入雨季棉花常因遭受风雨袭击而倒伏,对棉花生长及整枝、收花作业影响很大。尤其是麦棉一体化栽培中的棉花、夏播棉和麦后移栽棉,根系发育较差,田间密度较大,更容易倒伏。针对这种情况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把棉花雨后倒伏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 1989~1992年,寿光县棉办、诸城市棉办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协作,在贾悦镇和五台乡开展麦棉两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诸城市贾悦镇在种植制度上实行了改革,麦棉两熟高产栽培发展到5万亩,实现了粮棉双扩双增。与种植制度改革前的1988年相比,全镇粮食总产提高822万公斤,棉花总产提高112万公斤,农业总收入提高3367万元,人均收入提高327元。寿光县五台乡麦棉两熟高产栽培发展到  相似文献   

18.
<正> 麦棉套种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夺取麦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我县从1984年以来,大面积推广麦棉套种,平均亩产小麦225公斤,亩产皮棉65.3公斤,每亩收入601元,比一年种两季粮食作物亩增收入109元,比一年纯作一季棉花亩增收入132元,1989年又扩  相似文献   

19.
<正> 冀中南部夏棉大都在麦行中串种,麦棉共生期一般为10—15天,棉花出苗后,气温高、光照不足,小麦和棉花争水争肥,严重地影响棉苗的生长发育。棉苗长势弱,而且,麦棉共生期越长,对棉苗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0.
巩固 《河南农业科学》1989,(10):11-11,10
豫棉三号是我所用商17做母本、珂310做父本杂交,经海南加代,集团选择,单株选择提早鉴定的方法育成,适宜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原名商丘64)。198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一、丰产性与适应性1985—198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结果,26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亩产量81.41公斤,皮棉亩产量90.1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一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