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红兴隆垦区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指出4~9月平均温度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提到阶段性低温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
苗强  张玉霞  赵伟  王长江 《北方水稻》2008,38(3):100-101
通过酿热物抗低温育苗,观察酿热物育苗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应用酿热物抗低温育苗,对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进程、提高苗床温度以及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苗期低温处理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低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何抵抗不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增加水稻产量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而秧苗素质是影响水稻物质转化和分配的重要方面,从而影响到水稻产量。通过试验,笔者就水稻苗期低温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讨解决水稻生产中苗期遇低温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低温冷害对水稻影响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芳 《北方水稻》2010,40(3):38-40
针对2009年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从低温对水稻返青、低温对水稻分蘖、低温对水稻生产生育进程、低温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科学选择主栽品种、因地制宜适时插秧、科学进行田间管理三个方面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5.
低温下水稻SPAD值与产量构成变化及化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孕穗期低温下水稻SPAD值与产量构成变化及化防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垦鉴稻6号和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spd、6-BA和SY20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水稻低温后与常规之间差异,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低温水稻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相比,低温处理导致SPAD值下降和株高、穗长以及节间长的缩短,显著降低水稻单株实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和产量。而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喷施6-BA与SY20可以明显缓解SPAD值降低和株高、穗长以及节间长的缩短,减小低温对产量及其构成的不利影响,降低产量损失。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SY20可以调控低温对水稻的影响,受敏感性差异影响,其中6-BA对垦鉴稻6号作用效果最佳,而SY20对空育131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水稻产量、病害、千粒重、结实率等都会产生影响,针对低温冷害提出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药、科学灌溉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气候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气象角度分析积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冷害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兴修水利、选用适当品种、培育壮秧等措施预防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实期低温胁迫对水稻强、弱势粒淀粉组分含量、积累速率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明确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对淀粉积累速率的调控效应,探究强、弱势粒淀粉形成积累差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耐冷型品种东农428和冷敏型品种松粳10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常温处理(白天温度28℃,14h/夜间温度22℃,10 h,7 d)和4个低温处理(17℃,低温处理时间分别为1、3、5、7 d),分析了结实期低温胁迫对强、弱势粒淀粉组分积累、合成关键酶活性、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了灌浆期各阶段淀粉积累差异与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结实期低温胁迫降低了两个品种水稻强、弱势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的峰值活性以及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了齐穗后28~38 d 低温处理3、5、7 d的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各低温处理酶活性最高和淀粉积累最快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迟,低温处理7 d的影响最大,强、弱势粒低温处理7 d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在齐穗后13、18 d降幅最大,直链淀粉含量在28 d增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强、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及强势粒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与其最大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弱势粒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还受到其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的影响。AGPase、GBSS、SSS、SBE活性变化与淀粉积累速率和积累时间早晚密切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结实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且随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降幅逐渐增大。结实期低温胁迫对弱势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淀粉合成积累减慢,含量降低,导致水稻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降低。【结论】就品种而言,耐冷型东农428具有较高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较高,在低温胁迫下产量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强、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对淀粉合成起着非常关键的调控作用,淀粉组分和含量及其变化对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孕穗期自然低温对籼型杂交水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孕穗期低温主要通过影响籼型杂交水稻结实率导致产量降低,对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粒重无明显影响。在自然低温条件下,籼型杂交水稻组合间孕穗期耐冷性表现出明显的强、中、弱差异;进一步对亲本组合的分析发现,籼型杂交水稻孕穗期耐冷性与不育系和恢复系均有关,而与恢复系的关系更为密切:建议以低温影响后的结实率及其与正常结实率的差异程度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孕穗期耐冷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早春低温对水稻大棚育苗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冷空气频繁向东扩散,造成黑龙江省桦川县春季持续性异常低温。叙述了桦川县春季低温对水稻大棚育苗造成的影响,从温度管理、水分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秧苗素质调查分析并给出了次年水稻育苗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米的需求,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种植的空育131等10个主要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严重低温冷害环境下,垦稻9号产量最高,达7008kg/hm2;空育131次之,达6471kg/hm2;其他品种都在5100kg/hm2以下。结合米质分析,空育131可作为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的主栽品种,垦稻9号可作为搭配品种。同时,指出由于低温冷害导致谷粒空秕率增高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籼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内分别进行不同低温(13℃、15℃和17℃)及持续时间(3 d、5 d、7 d、9 d)处理,研究不同低温强度与持续天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处理降低了水稻株高、穗长与节间长度,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减少,籽粒空壳率增加,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减少,籽粒充实度和千粒重降低,产量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品种间,籼稻品种扬两优6号耐低温能力弱于粳稻品种南粳9108。  相似文献   

13.
早稻育秧期间低温频发,严重影响水稻秧苗质量,抑制水稻在大田期间的生长发育,导致水稻减产.深入研究低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适宜的外源调控途径对保障我国早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低温对早稻秧苗期、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影响,概括了水稻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包括抗氧化系统、低温应答基因表达等.最终提出...  相似文献   

14.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针对目前应用的两用不育系繁殖中可育温度范围较窄的缺点而提出了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即引起水稻生殖障碍的生理不育临界温度和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均低)的概念。概述了筛选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温因子对超级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曼妮  张海清  敖和军 《作物研究》2010,24(3):135-139,144
为了解光温因子对超级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利用湖南省内多个试验点多年的超级稻大田小区试验数据,分析了光温因子与超级稻生物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内的光温因子与超级稻产量构成因子、生物积累量、产量的组间均有着显著的典型相关性,尤其是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光温因子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单位面积颖花量的作用而影响超级稻产量;不同生育期对超级稻起主导作用的光温因子不同,全生育期内的光温因子以日均低温对超级稻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均高温,再次是累积日温差。  相似文献   

16.
对6个优质晚籼稻品种在江西北部上高、中部吉安、南部赣州3个不同生态区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灌浆结实期温度与产量、稻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优质晚籼稻的生态适应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随着纬度降低,各品种产量逐渐降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变优;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峰值粘度、崩解值以及糊化温度增加。优质晚籼稻产量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高温影响,外观品质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低温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齐穗-齐穗后20 d的日最低温影响。优质晚籼稻在赣北地区种植能发挥产量优势,而在赣南地区种植则具有品质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基于经度和海拔高度预测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的回归模型,F检验值为22.88**~65.11**,决定系数高达0.9196~0.9702。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两年在6个生态点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91~0.8638,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93%~1.2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再生稻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预测≤22℃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8.
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对大面积杂交中籼稻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生产中杂交中籼品种抗高温能力较强;不同杂交中籼品种抗高温能力有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播期越早,极端高温天气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