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牧业通讯》2007,(9):14-15
2006年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政府颁发了《鄂尔多斯市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及草畜平衡暂行规定》。现将该规定全文予以刊登,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对草地生态恶化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主要采用围栏禁、休牧和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保护和科学利用草地,从根本上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草畜平衡的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本论文针对巴林左旗草食家畜可利用饲草数量不足、质量较差、利用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在试验示范区进行草食家畜饲草需求量和可利用饲草资源数量调查,综合考虑当地舍饲家畜畜群变动规律和饲草需求特点,提出适合于巴林左旗在禁牧、休牧期间不同季节家畜的饲草平衡供给模式。为缓解当地草畜矛盾、贯彻落实禁牧、休牧生态治理战略措施以及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柳 《内蒙古草业》2007,19(4):43-44
本文对乌兰察布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工作经验,提出了存在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今后该地区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各级草原监理机构立足自身职责,不断强化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禁牧和草畜平衡检查,依法纠正或查处违反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规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魏华 《草业科学》2023,(11):2948-2955
草畜平衡管理是保护草原的重要措施,原《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被废止后,中央层面的具体制度内容存在空白,亟需补充相关制度依据。总结原《办法》和各地规定,草畜平衡管理面临法律依据缺位、草畜平衡内涵界定不清、草畜平衡标准制定的公众参与度不足、行政处罚方式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未来立法应当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兼顾牧民生产生活的原则,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生态补偿制度协调配合,转变草畜平衡管理理念。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提升规范层级,制定《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条例》;界定管理对象,明确草畜平衡管理范围;增加听证制度,保障标准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明确补偿和处罚制度,优化激励和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变日趋恶化的草原生态,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中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制度,坚定不移地严格贯彻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在鄂尔多斯市实施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统筹兼顾,落实《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发展"三区"规划》,实施生态移民,建立草原生态集中恢复区,坚持科技和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和创新提高草原保护建设综合效益,提高建设质量,大力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种植优质紫花苜蓿、青贮玉米,重视草原执法监督,切实保护草原生态。通过采取以上几项主要战略性措施,使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禁牧、休牧后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畜牧业的主体畜种,羊疫病的防治效果直接关系到鄂尔多斯市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禁牧、休牧的必要性和动物疫病发生的趋向,并提出了禁牧、休牧后羊疫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强化草畜平衡 推动鄂尔多斯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的草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草畜平衡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推动该市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了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现状及建设现状。从鄂尔多斯市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增加农牧业投入,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加强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推广先进技术,建立草原有害生物预警监测体系等,提高农牧民使用和治理草原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实现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落实中央环境督察的指示精神,切实解决洮南市草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洮南市为例,提出了建立加强草原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推进草原管理法制化进程(加强基本草原保护和管理,完善草原承包工作责任细则,落实禁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严格对草原征占用的管理,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组织实施草原改良建设工程(结合项目搞好草原生态建设,提升草原防灾减灾的能力,完善草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快转变草原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草地系统内营养元素的物流平衡、生产体系中的草畜平衡、气候变化等方面探讨了北方草原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畜牧业生产方式、构筑农牧耦合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实施季节性休牧等治理措施,以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业是本地经济的主要支撑,针对当前牧业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实现提高牧民收入和改善草原生态的“双赢”目标。必须加强草原建设规范管理,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等保护生态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保护这片美丽地草原。  相似文献   

14.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畜平衡问题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核心问题,草畜平衡的理论依据、计算参数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本文主要依据中国载畜量和草畜平衡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和实践上的困境。指出以平衡理论为基础的草畜平衡,对主要由降水驱动的干旱、半干旱草地并不具有指导意义。草地生产力时空变异大,根据平均生产力和家畜平均采食量核算的草畜平衡无法做到动态平衡;“季节畜牧业”、“关键场”等理论在解决草畜时空相悖上也充满挑战。家畜单位、存栏数量、合适放牧率等主要估算参数的争议,还不能为草畜平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探索草畜适应性动态管理,协调草地生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应是中国草畜平衡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巴林右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小畜换大畜,大畜换优畜、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坚持常年禁牧、季节性休牧与划区轮牧相结合,"封、管、育"相结合,实现草畜平衡、生态建设保护与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寒草原冬春草场退化及草畜不平衡问题,为遏制草地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提高草地生产力,本研究于2018年在青海省玛多县玛查理镇冬春草场开展返青期休牧育草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返青期休牧和返青期放牧两个处理,在休牧结束时期和牧草生长高峰期(7月10日和8月10日)分别进行草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相对于放牧草地,7,8月份休牧草地的禾本科牧草株高增加了236.33%和123.83%(P<0.05),盖度增加了41.13%和61.71%(P<0.05),地上总生物量增加58.66%和33.62%;休牧以后草地主要植物种由原来的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 Maxim)、山莓草(Sibbaldia procumbens Linn.)等变为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Griseb)、疏花针茅(Stipa penicillata Hand.-Mazz)等;休牧草地和放牧草地样点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休牧草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香农-维纳指数较放牧草地均有所增加。因此,返青期休牧在高寒草原的实施改善了草地植被恢复情况,优化了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增强了生态系统多样性。本试验可为退化高寒草原植被恢复及休牧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保护和恢复新疆阿克苏地区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阿克苏地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天然草原禁牧休牧及草畜平衡的实施意见>,并于2008年在全地区全面实施.现笔者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典型牧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区423户牧户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牧民收入仍以卖畜产品为主,但草畜平衡区牧民收入高于禁牧区,而政府补贴已成为牧民第二大收入来源。目前存在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均有超载现象;牧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相比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等问题。建议国家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提高补奖政策补贴标准,应形成逐年提高的动态补助机制,以保障牧民的收入水平不降低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10日,农业部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举行“2007年春季禁牧休牧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全国草原正式进入春季禁牧休牧期。农业部200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成功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牧场作为一种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是以牧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畜牧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科学规模化养殖生产的经营形式,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的一种措施。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家庭牧场,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促进草原生态得到保护和恢复,使草原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也为草原牧区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创造条件,使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