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经过全省上下多年的不懈努力,甘肃省旱作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抗灾能力和科技抗旱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旱作农业的路子。(一)农业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梯田面积占全省旱地面积的84.3%,干旱山区人均梯田面积达到2亩左右,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使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减少了水  相似文献   

2.
甘肃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和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甘肃旱作农业区的农业资源状况,分析了旱作农业发展思路的形成过程,总结和提出了甘肃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甘肃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以期为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项适宜西北干旱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新技术——全膜双垄集流沟播技术,今年将在甘肃省大面积推广,预计全年推广达到30万亩,并在今后几年内全面覆盖甘肃境内适宜该技术的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5.
关于天水市旱作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天水市旱作农业区域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旱作农业不同生态区域类型,提出了以旱作农业生态区为基础,合理调整优势作物区域布局;推广以地面覆盖蓄水保墒、地膜、秸秆(残茬)覆盖、配方施肥、生物抗旱、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间套复种、旱作农业工程等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发展旱作农业的实践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农业生产条件、旱作农业技术普及、产业结构优化、优势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阐述了甘肃省旱作农业的发展成效,提出了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等抗旱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促进旱作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潜江市畜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丰富百姓“菜篮子”,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笔者作出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8.
旱作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着眼于现实论述旱作农业耕作、管理技术,着重指出要加强抗旱耕作,用地养地相结合,并指出了加强抗旱栽培的技术措施,旨在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气候、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推行的农业发展项目各不相同。考虑到甘肃省的气候、环境条件,在甘肃地区主要是以旱作农业为主。基于此,通过分析甘肃省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甘肃省旱作农业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庆阳市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分别提出了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的7项技术措施,即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施用肥料、优化栽培方式、防治病虫草害、应对自然灾害、强化地膜使用回收、重视耕地改良。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小麦、玉米为参试作物,将地膜覆盖与节水技术有机结合,并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玉米作为山西旱区的主要作物,采用节水技术可明显提高产量。(2)地膜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集雨贮水有限补充灌溉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果。(3)山西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9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这种气候条件在田间坡地易产生径流,适宜发展集雨农业,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旱地水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吉林省中部农区作物种植制度与气候条件特点,提出了以增加效益,降低能源和物质消耗为目的,兼顾生物与工程技术的新机械化农作制度,其内容包括秋季耕整地,土壤培肥,精量播种,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五项措施,涵盖十项全程机械化农作制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87—1988年在定西县李家堡乡推广良种畜禽的实践与体会,论述了畜牧业在旱地农业中的作用、地位、现实生产力及其潜在生产力,并对旱农地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发展旱农地区的畜牧业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旱地农业研究支撑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北方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旱区农业开发制约因素多、难度大,其技术发展的方向应变被动适应为主动用,最大限度地摆脱自然降地空上对农业的限制,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地利用,同时要立足于旱区现有的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条件,有重点、分阶段和分层次进行适度开发,走生态、经济、技术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旱作区党参-马铃薯-蚕豆-绿肥轮作栽培模式有效减轻了土壤连作障碍,党参根腐病发病率低于10%,每667 m2纯收益增加538元,达到了农药减量控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旱地农业发展中若干生物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抗旱节水生物学是发展旱地农业和缺水区农业的重要学科基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在研究路线上,如何正确处理分子水平研究与整体性研究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两者的互补;在研究目标上,如何做到抗旱性、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性状的有效结合,以实现高产高效;在研究成果应用中,如何切实加强学科交叉,以尽快取得实际效果。在论述上述问题的同时,对当前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与抗旱节水生物学有关的几个实践中的科技难点作了介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择农牧业系统的12个主要表征指标,研究了旱农地区农牧系统的关系,为旱农地区农牧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真  赵艳艳  魏铁霞  黄毅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205-1208,1211
对辽宁西部旱作农业土壤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主要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在有限的降水中,陆地蒸发和径流损失占总降水量的74.6%;不同作物农田土壤的平均耕层厚度为16.08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厚度(16.50 cm)低0.42 cm;按国家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辽宁西部旱农区多数旱地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5级以下,辽西土壤问题十分严峻。该区的土壤问题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从辽宁西部土壤环境入手,分析辽西旱地农业的主要问题,并找寻解决的方法,对辽西地区农业环境改善及经济增长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宁南山区旱作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宁南山区降水量偏少,降水年际变幅大,季节分布不均等实际,针对性的进行了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覆膜保墒等旱作节水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田间蒸发,达到增温、蓄水、保墒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作物全生育期增加积温200~400℃,土壤含水量增加5%~8%,土壤贮水量增加40~50 m3,农作物单产提高15%~30%,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15%,水分生产率提高5.73~6.45 kg/(mm·hm2),补水效益达到10~15元/m3,节本1 800~2 62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