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芜湖县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机插秧特有的灌溉条件下,开展水稻肥料运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的氮磷钾肥用量下,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分蘖肥∶穗粒肥=4.0∶1.5∶1.5∶3.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5∶2∶3,水稻获得最高产量。从轻简化施肥的角度来说,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3∶3,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7∶3为最优。  相似文献   

2.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贵池区单季稻机插秧目标产量600kg/667m2,氮磷钾推荐施用量为13.1kg、3kg、8.3kg。肥料运筹: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为3∶3∶4;磷肥全做基肥;钾肥基肥∶穗粒肥为7∶3。在推广轻简高效施肥技术时可以考虑控释肥+分蘖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24号为材料,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即120 kg/hm2(N1)、150 kg/hm2 (N2)和180 kg/hm2 (N3),4个氮肥分配处理T1、T2、T3、T4,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1∶1∶1、0∶1∶1、1∶0∶1、1∶1∶0,以生产推荐施肥CK(施氮量12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5∶3∶2)和零氮处理(N0)为对照,研究施氮量和氮肥分配对有序机抛早稻产量、生长特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3、N2、N1的早稻平均产量依次降低,N1的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而高于N0的;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产量低于T1、T3、T4和CK的,其中显著低于T4的;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产量的降低主要缘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下降;基肥不施氮肥的T2处理的分蘖率虽未显著降低,但其成穗率低,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早稻氮素利用率随之下降;在不同氮肥分配下,T2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低于T4的。可见,基肥缺失氮肥对有序...  相似文献   

4.
融安县超级稻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安县丘陵地区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潴育沙泥田超级稻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以促进禾苗早发多发分蘖,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明显增多,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4.1%~25.9%,增效1331~3041元/hm2。相同氮磷钾用量,即总施肥量纯氮159kg/hm2、五氧化二磷30kg/hm2、氧化钾120kg/hm2,按基肥∶蘖肥∶穗肥氮肥为46.4∶38.6∶15.0、钾肥为40∶30∶30施用的产量高达10117kg/hm2,比基肥∶蘖肥氮肥为46.4∶53.6、钾肥为40∶60增产10.36%,利润提高12.42%,产投比提高0.63。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比缺素区千粒重高、有效穗多,配方施肥无钾千粒重下降严重,常规施肥磷肥30%后移可提高千粒重。氮肥常规施肥比配方施肥基肥少37.5kg/hm~2、分蘖肥多28.5kg/hm~2、穗肥多15kg/hm~2,氮利用率比配方施肥高。常规施肥磷肥后移可提高磷肥吸收利用率,配方施肥后期增施钾肥提高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并采用适宜基追比例运筹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经济收益。施氮增产36.1%~52.1%,增收5 272~7 605元/hm~2;基肥—追肥相结合的处理较一次性施肥产量提高4.0%~11.7%,平均增产9.0%,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3∶2∶1和4∶2∶2∶2处理产量高、经济收益多、氮肥利用效率高,是当前潘集区较为适宜的一季中稻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实现耕地用地养分平衡,达到培肥土壤、提升稻田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地生产力的目的,2022年晚造开展水稻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配方施肥、有机肥+90%配方施肥、有机肥+85%配方施肥、有机肥+80%配方施肥的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对水稻生育期的表现、产量性状、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在施用纯N 177 kg/hm2、P2O535.7 kg/hm2、K2O141.8 kg/hm2的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4 500 kg/hm2,能有效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使产量提高1 323 kg/hm2,增产23%,此施肥方案对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升耕地质量、促进水稻增产、提高品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 kg 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NH+4-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1d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在施肥后的第7d,分别降为峰值的7.88%~17.84%和29.71%~45.55%.施氮水平介于0~240N 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却随之降低.在高氮水平(240 kg 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增加了6.2%、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49%和23.72%,而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量配施缓释肥对单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9年在浙江金华、平湖2个试验点开展单季稻种植化肥减量施肥研究,以确定适合长三角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单季稻种植的化肥减量施肥方式。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处理)、常规施肥(N1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为4∶3∶3;纯氮施用量为225.0 kg/hm2)和4个化肥减量施肥处理[N2处理,常规施肥减氮,氮肥运筹同N1处理;SF1、SF2、SF3处理,缓释肥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7∶3∶0、7∶0∶3、7∶0∶0;纯氮施用量为187.5 kg/hm2],磷钾肥施用量一致。采集成熟期水稻植株,测定计算单季稻产量、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产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与N1处理相比,SF处理水稻籽粒产量实现了稳产甚至增产,但等氮条件下金华试验点只有SF2处理相比于常规施肥减氮处理的单季稻籽粒产量仅提高1.43%;而平湖试验点SF处理的籽粒产量提高幅度为0.46%~9.38%。(2)N...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农好康微生物菌剂(有机质≥40%,有效活菌数≥1.0亿/g)在黑龙江垦区水稻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技术,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农好康微生物菌剂后,可明显提高水稻千粒重0.46g,每公顷增产271.5kg,增产率2.58%。水稻返青分蘖肥用农好康微生物菌剂120kg/hm2替代常规尿素75kg/hm2,节省了每公顷氮肥的施用量75kg,实现了氮肥替代。同时水稻返青分蘖肥钾肥45kg/hm2的施用,提高了千粒重,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吴雯 《农技服务》2023,(9):24-27
为科学指导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探清安顺市水稻化肥利用率,设置常规肥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4个处理的水稻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区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最高,分别为25.01万穗/667m2、165.43粒、150.23粒,水稻籽粒净产量、秸秆折合产量常规肥区最高,分别为543 kg/667m2、460 kg/667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安顺市水稻化肥利用率表现为氮肥利用率43.56%,磷肥利用率14.36%,钾肥利用率20.29%。  相似文献   

12.
控失尿素施用量及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控失尿素、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1)CK:不施氮肥;(2)常规尿素:施N 225 kg/hm2;(3)等氮量控失尿素:施N 225 kg/hm2;(4)控失尿素减量20%:施N 180 kg/hm2;(5)控失尿素减量30%:施N 157.5 kg/hm2;(6)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7∶3配比:施N 225 kg/hm2;(7)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5∶5配比:施N 225 kg/hm2;(8)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3∶7配比:施N 225 kg/hm2,测定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量和产量,明确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产量与控失尿素配施常规尿素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尿素相比,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能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量,提高棉花产量,增产14.34%;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增加了10.2百分点;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干物质与产量大体相同,控失尿素减量30%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尿素处理,产量降低了5.85%;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N素吸收量大体相同,但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利用率增加了11.26百分点。【结论】用控失尿素和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均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其中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在礼县雷坝镇关之西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甘蓝“2+X”最佳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生产中氮肥氮肥具有明显增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甘蓝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施用量为108 kg/hm2时产量最高,用量增加到140.5 kg/hm2时产量不再增加;增施钾肥可促进甘蓝对氮利用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甘蓝产量。因此,在礼县川坝河谷区及相同区域内种植甘蓝,以N 108 kg/hm2、P20586.4 kg/hm2、K2O 90 kg/hm2的配方比例施肥增产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和稻谷产量有较大影响。为探讨不同的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相关生长性状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晚稻氮肥运筹试验,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氮肥在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提出最佳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追施穗粒肥比全部作基肥的"一餐饱"施肥方法,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肥分配在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中的比例按5:2:2:1来施用与全部作基肥比,每667m2增产稻谷113.47kg,增收287.5元,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融水县中晚稻施用配方肥的最佳用量及施肥效果,近几年来,融水县在水稻田共采集土壤样品4 868个,完成土壤化验87 624项次,完成水稻"3414"、对比和校正试验共计53个。结果表明,中稻最佳施肥量为35%配方肥(18-6-11)750 kg/hm~2、尿素30 kg/hm~2、氯化钾30 kg/hm~2;晚稻最佳施肥量为25%配方肥(13-5-7)750 kg/hm~2、尿素60 kg/hm~2、氯化钾60 kg/hm~2;超级稻最佳施肥量为35%配方肥(18-6-11)975 kg/hm~2、尿素45 kg/hm~2、氯化钾45 kg/hm~2。施用方法为氮肥基肥施30%、分蘖肥施60%、穗肥施10%,钾肥基肥施30%、分蘖肥施70%;配方肥基肥施60%、分蘖肥施40%。  相似文献   

16.
艾家祥  方世萍 《农技服务》2011,28(11):1562-1562
在南陵县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应重视氮肥的施用,因为其对产量及倒伏起着主导作用。不可过量施用氮肥,过量施用,不但增加生产费用,而且还容易造成倒伏减产。双晚水稻若要取得产量7 500 kg/hm2左右,且不易倒伏,以施用尿素375kg/hm2、过磷酸钙150~3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较好。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钾肥分作基肥、分蘖肥和穗粒肥三次施用,施用比例大致为5∶3∶2。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配方施肥总施肥量氮肥(N)181.5 kg/ hm2,磷肥(P2O5)63 kg/ hm2,钾肥(K2O)115.5 kg/ 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占52%、29%、19%,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基肥、穗肥分别占61%、31%,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45.47%、23.37%、48.7%;通过配方施肥全素处理、缺肥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NPK比NP、NK、PK、不施肥处理增产分别为568.4kg/hm2、876.8kg/hm2、3166.7kg/hm2、3335.1kg/hm2增产率分别为5.0%、7.7%、27.9%、 29.3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配方施肥氮、磷、钾对水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最后是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而影响水稻总产量。  相似文献   

18.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合理和经济地指导水稻氮肥的分期施用和实现节本增收,分析了在同一施氮总量下的5种不同时期配比(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对南城县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配比对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大小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实际产量穗实粒数理论产量千粒重株高。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2∶2∶1处理产量最高,较基肥∶蘖肥∶穗肥∶粒肥=8∶2∶0∶0增产10.09%;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处理产量居第2位,较基肥∶蘖肥∶穗肥∶粒肥=8∶2∶0∶0增产5.88%。因此,在早稻高产创建栽培中,应实行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平衡兼施(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2∶2∶1),氮肥相对后移,尤其是要重视粒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0.
颜贞龙  张勇  赵捷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1963-1965
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杂交稻甬优7850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2:3:1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单位面积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成穗率降低,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可以提高水稻成穗率和每穗实粒数,氮肥施用量为270kg·hm-2时,氮肥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3:2:3:2时,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