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评价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口服固体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体外溶出度。试验采用桨法测定溶出度,50rpm/min,溶出介质分别为pH1.2盐酸溶液、pH3.8醋酸盐缓冲液、pH4.8磷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温度37±0.5℃,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0.34g/杯,取样时间为第1、2、5、10、15、30、45和60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在溶出介质中比较稳定,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15min内的溶出率大于85%,在五个溶出介质中的差异因子(f1)小于15%。因此,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溶出行为相似,生物利用度不受溶出行为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替米考星水溶性、适口性和临床使用疗效,试验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通过喷雾熔融载体包被药物的工艺制备了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并对该制剂水溶性、溶出度、稳定性及临床使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水溶性高于市售普通替米考星粉剂,溶水后8 min溶出度达到90%以上,制剂常温干燥放置90 d后溶出度依然达到95%以上;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该制剂适口性和治疗效果优于市售普通制剂。说明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替米考星制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溶出度和稳定性,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口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替米考星肠溶微丸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体外溶出度试验测定替米考星肠溶微丸的载药量和溶出度,对自行研制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制剂含量平均在20%,在人工胃液中不溶出,在人工肠液中溶出度达90%以上,达到了肠溶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德拉昔布咀嚼片溶出度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德拉昔布咀嚼片和Deramaxx咀嚼片的溶出度进行比较。方法为浆法,转速为50 r/min,0.8%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于5、10、15、20、30、40、50 min分别采样;采用Waters XSelect H88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pH4.5)-乙腈(52∶48,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德拉昔布在5~2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2),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81μg/mL、2.57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1.8%±0.91%;德拉昔布咀嚼片与Deramaxx溶出度在30 min内分别为87.78%±1.91%和88.76%±2.05%,符合规定。试验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德拉昔布咀嚼片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复方替米考星颗粒中有效成份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复方替米考星颗粒中替米考星、磺胺二甲氧嘧啶及甲氧苄啶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CB-C18(250 mm×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丁胺缓冲液-乙腈-四氢呋喃-水(25∶115∶55∶805),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出峰顺序为甲氧苄啶、磺胺二甲氧嘧啶、替米考星反式结构、替米考星顺式结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7963、15714、3282、8701。两峰之间的分离度分别为24.29、3.92、2.91;拖尾因子分别为0.92、0.90、0.97、0.94。替米考星、磺胺二甲氧嘧啶、甲氧苄啶的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6.25~125μg/mL(R2=0.996),3.125~62.5μg/mL(R2=0.996),0.625~12.5μg/mL(R2=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7%、99.06%和99.39%;RSD分别为0.8%、0.9%和0.9%。该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复方替米考星颗粒中三种成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检测替米考星纳米内服混饮剂中替米考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的方法学可靠性,试验用乙腈水(1∶1)200倍稀释替米考星纳米内服混饮剂,水浴10 min,12 000 r/min离心30 min,用磷酸稀释液稀释1 000倍;用Agilent SB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865 mL超纯水、55 mL乙腈、55 mL四氢呋喃、25 mL磷酸二丁胺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替米考星纳米内服混饮剂含量测定的HPLC法标准曲线方程为:A=7 808.8C+2 314.6,R~2=0.999 9,替米考星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3±0.52)%,RSD为0.88%;日内稳定性的RSD为1.29%,日间稳定性的RSD为0.26%;样品平均含量为4.81%。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可行,可用于替米考星纳米内服混饮剂中替米考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替米考星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试验选用聚乙二醇6000和泊洛沙姆188作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以体外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选用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进行物相鉴定。结果显示,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最佳制备工艺为联合载体PEG6000:P188=20:1、药载比1:3、搅拌时间1 h、固化时间12 h;物相鉴定表明,替米考星为非晶态,固体分散体为晶体结构,替米考星以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中;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在2 min时溶出度达到71.8%,15 min时完全溶解,显著提高了替米考星的溶出速率。该制备工艺简单,选用联合载体制备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能够有效避免单一载体制备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出现的缺陷,有效提高溶出度,方便临床饮水用药。  相似文献   

8.
贾涛 《饲料与畜牧》2012,(10):42-45
替米考星对猪蓝耳病有一定的抑制与预防作用,因此常被添加到饲料中使用。它属于抗生素类药品,像大多数抗生素一样,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会残留在被饲喂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引起心动过速和收缩力减弱。动物性产品中的残留会对人类造成过敏反应、毒性反应,长期食用还会造成人类肠道菌群失调,产生细菌耐药性。所以对饲料中替米考星的监测目的是保障人类的饮食卫生与安全。文章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的替米考星,经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将饲料中的替米考星提取出来,再通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收集洗脱液,氮气吹干,经流动相溶液复溶,再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紫外检测器290nm波长处检测其吸光度,同等条件下绘制工作曲线,替米考星含量与吸光度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试样与工作曲线比较定量。经试验,用流动相将替米考星标准品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μg/mL、5μg/mL、10μg/mL、50μg/mL、100μg/mL、500μg/mL的系列标准,相关系数r≥0.99995,添加量为10μg/g、50μg/g、100μg/g、200μg/g、400μg/g时,平均回收率在78.9%~93.8%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9~6.6%,替米考星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mg/kg。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米考星原料及其制剂的中替米考星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10%三氟乙酸-乙腈(6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结果表明,当替米考星浓度为0.01~2.0 mg/mL时,替米考星顺式峰和反式峰面积和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无杂质干扰,重复性、稳定性和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0.8%,检出限为0.8 μg/mL,替米考星顺式峰和反式峰的分离度符合规定,顺-8-差向异构体能够实现良好分离。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提高了替米考星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检测效率,为其质量标准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鸡血浆中替米考星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了鸡血浆中替米考星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血浆中替米考星采用甲醇和三氯甲烷提取,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二丁胺磷酸缓冲液:超纯水(110∶55∶25∶810,v/v),紫外检测波长286 nm,流速1 mL/min。结果显示,替米考星标准工作液在0.05~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8)。血浆中替米考星添加浓度为5.0、0.5、0.05 mg/L时,回收率为97.0%~99.8%;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7.2%和7.7%。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省时,不用固相萃取小柱净化,节约试验成本,为替米考星的检测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饲料中替米考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实验样品经水-乙腈-磷酸二丁胺溶液-四氢呋喃(805:115:25:55,V:V:V:V)提取后,振荡10 min,超声10 min,4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0.45 μm有机微孔滤膜后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替米考星在10 ~ 5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5 mg/kg,定量限为10 mg/kg,平均回收率为92.0% ~ 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02% ~ 5.17%。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率高,且上机8 min即可完成替米考星的检测,适用于饲料中替米考星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饲料|替米考星|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2.
替米考星微丸肠溶包衣的处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挤出滚圆方法制备替米考星载药丸芯,以丙烯酸树脂Ⅱ和Ⅲ为材料利用离心造粒包衣设备对丸芯进行包衣。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在pH=1盐酸溶液中2 h内累积释放度小于10%,用0.2 mol/L的磷酸钠溶液将溶出介质pH调至6.8,继续运转45 min后累积释放度达80%以上,符合《中国药典》对肠溶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立HPLC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的有关物质。采用C18柱(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水-磷酸二丁胺溶液=975∶25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在拟定的色谱条件下,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反式异构体是两个不完全分开的峰,顺式异构体与顺-8差向异构体主色谱峰与相关的杂质完全分离,制剂中的辅料对主成分及有关物质测定无干扰;4家企业11批样品单个杂质与各杂质的和分别小于3.0%和9.0%。说明该方法可用于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按单剂量口服的方法对健康蛋鸡进行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中主要组分替米考星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利用HPLC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试验鸡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48)分别为(16.947±0.624)μg/mL.h和(16.020±0.631)μg/mL.h,没有显著差异;二者AUC0-48比值为1.058,Cmax分别为(0.759±0.012)μg/mL和(0.764±0.012)μg/mL,比值为0.993;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的t1/2β、C l(s)、t1/2 Ka和V/F(c)均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的tmax分别为(1.211±0.036)h和(1.030±0.063)h虽然有显著差异,但并不能以此说明二者生物学的非等效性。试验结果说明,单剂量口服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后,替米考星被迅速吸收,消退缓慢,依据生物等效性的重要评判指标,得出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在治疗中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替米考星水溶性粉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本试验分别给受试家兔灌服替米考星、替米考星肠溶微丸、替米考星水溶性粉,以12.5 mg/kg体重剂量给药,采用HPLC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受试家兔血浆中替米考星的药物浓度。试验结果显示,新研制的20%替米考星水溶性粉经口服后,药物在家兔体内可被快速吸收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0.413±0.148μg/m 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334±0.620μg/m L·h,相对生物利用度(F)达到86.99%,说明替米考星水溶性粉经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有利于致病菌细菌的抑制或杀灭。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头孢泊肟酯片溶出度测定方法,通过比较自制头孢泊肟酯片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评价两种制剂体外溶出行为是否一致。测定自制制剂及参比制剂在盐酸溶液(pH=1.5)、甘氨酸-氯化钠-盐酸溶液(pH=3.0)、醋酸盐缓冲液(pH=4.0)、磷酸盐缓冲液(pH=6.8)的溶出曲线,并通过计算相似因子(f2)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在4种溶出介质中,3批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均相似。本研究建立的溶出试验方法能有效控制自制头孢泊肟酯片的质量,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磷酸替米考星中的磷酸根含量,并考察替米考星与磷酸的成盐比率。方法:色谱柱为ASLL-HC阴离子交换柱(250 mm×4 mm),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流动相为3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25μL。结果:磷酸根离子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02μg/m L、0.006μg/m L,在0.1~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精密度良好(RSD=1.04%,n=8),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0.33%,n=9)。磷酸替米考星中替米考星与磷酸的成盐率约为1∶1。结论:所建立的离子色谱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磷酸替米考星的磷酸根含量与成盐率测定,5批磷酸替米考星样品的成盐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替米考星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建立了测定饲料中替米考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将2g饲料样品,经乙腈、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提取后过C18萃取柱净化、蒸干、流动相溶解后进行HPLC检测分析。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在1~5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替米考星的峰面积(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峰面积之和)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81.4%以上,RSD小于6.1%,检测限为1μg/g。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地氯雷他定片,并与原研市售制剂进行体外溶出行为一致性评价。方法:采用地氯雷他定原料药、乳糖、微晶纤维素和淀粉制备成地氯雷他定片后以欧巴代胃溶包衣液进行薄膜包衣。将自制的地氯雷他定片分别以pH=1.0的盐酸溶液,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及水为溶出介质,用浆法50r/min考察其在四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并采用f2相似因子评价其与原研片溶出行为的一致性。结果:自制地氯雷他定片与原研片在pH=1.0的盐酸溶液中15分钟溶出度均大于85%,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及水中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值分别为69,81及71。结论:自制地氯雷他定片与原研片在体外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行为均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复方中药女黄扶正提取液中女贞子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女贞子标志性成分特女贞苷,经不同的萃取试剂萃取获得供试品溶液,以特女贞苷为对照品,将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制不同的展开剂,1%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和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进行薄层层析。结果:采用乙醚和正丁醇制备女黄扶正提取液供试品效果较好,展开剂为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6∶3∶0.5∶1),显色剂为1%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可见光下检视,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显色清晰。结论:女黄扶正提取液中女贞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乙醚和正丁醇制备供试品溶液,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6∶3∶0.5∶1)为展开剂,1%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进行显色后,可见光下检视,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紫色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