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因果关系鉴定是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落地的重要抓手,是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的环节。本研究通过分析支撑技术的适用性、鉴定实践对支撑技术的需求以及农业环境损害的特殊性,剖析了农业环境损害因果关系鉴定的难点和破解路径,并提出了建议。农业受体损害常与病虫害、气候气象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及污染因素交织在一起,因果关系鉴定既要对不同因素进行区分,又要受制于可获取的鉴定材料。污染溯源等技术方法只有与特定案件能够获取的鉴定材料相契合,排除非污染因素及相似污染源,才能在个案鉴定中发挥作用。开展图谱和数据库研究,遵循因果关系判定准则,采取调查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破解因果关系“鉴定难、鉴定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田生态环境损害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重要类型,主要涉及非法占地、非法采矿、污染排放等类型。现有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规范从总体要求、不同环节、不同要素维度提出了鉴定要求,但在与现有损害鉴定评估标准的兼容性、技术标准规定的简便性以及损害调查指标和方法的系统性、因果关系判定的严密性、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费用和价值测算方法的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充分整合现有标准,形成与现有国家标准相衔接且简单实用的农田损害鉴定评估标准,并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方法突破,逐步完善以农田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产品价值评估为核心的农田损害价值量化技术体系,保障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环境行为确认、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等关键环节的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并利用典型农田污染案例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鉴定评估方法合理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被确认违法、合法权益的损害和因果关系是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不同于行政作为行为的特殊性.学界对于行政不作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存有诸多学说,应将"关联说"的观点进一步细化后与"综合标准说"相结合.实践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应当加以分析区别对待:行政不作为与受...  相似文献   

5.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根基,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系统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GB/T 43871.1—2024)旨在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提供统一尺度和技术依据,为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该标准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更好地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标准内涵,本文系统阐述了标准编制的背景,回顾国内外研究进展,就损害调查、因果关系分析、损失评估、恢复方案编制和恢复效果评估等主要内容及其技术要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基于FloodArea二维水动力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地利用数据,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域,对其24h历时5a重现期暴雨雨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面雨量与淹没水深关系,并根据3个淹没等级计算出内涝隐患点的致灾临界雨量;同时对24h历时的10,20,30,50和100a重现期暴雨雨型进行了模拟,并根据风险矩阵法研制了沙坪坝区城市内涝风险区划图.实验结果表明:FloodArea水文模型在城市内涝对于面雨量和地表径流关系上拟合较好,为城市内涝风险区划计算也提供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该灌区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采用3层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进行研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影响的敏感性;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定量描述地下水位动态与各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关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敏感性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各因子的敏感程度。【结论】将这2种方法结合运用到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位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SRTM DEM和ASTER GDEM的辽河流域河网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RTMDEM数据和ASTER GDEM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借助Arc Hydro Tools扩展模块,研究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的数字河网水系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结果对比分析。研究显示,通过引入河网密度参数来确定集水面积阈值,提取结果与1∶25万地形图各级河网拟合程度较好,可运用于辽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实际运行中。  相似文献   

9.
以SRTM DEM数据和ASTER GDEM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借助Arc Hydro Tools扩展模块,研究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的数字河网水系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结果对比分析。研究显示,通过引入河网密度参数来确定集水面积阈值,提取结果与1∶25万地形图各级河网拟合程度较好,可运用于辽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实际运行中。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消落带水位消涨对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选取三峡库区童庄河消落带紫色土,以从未淹没的样地作为对照,应用分形理论研究消落带不同海拔梯度紫色土分形特征以及与土壤营养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粒径分布中,粉粒含量占主导地位。然而分形维数(D)与黏粒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的正相关性,这意味着黏粒的变化对分形维数的分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消落带区域,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和黏粒含量是淹没中等持续时间的区域(155~165 m)最大,且与从未淹没的对照样地(175 m以上)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其次是淹没时间较短区域(165~175 m);淹没时间较长区域(145~155 m)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黏粒含量及其土壤营养之间都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些结果意味着消落带淹没持续时间较长区域受淹水扰动相对最强烈,土壤质量退化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关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凌  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8-11201
摘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选取耕地数量变化和耕地保护政策两大指标,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中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数量促进作用不太显著。因此,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应是制定长期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标准农田作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和新生事物,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存在着模糊、界定不清的问题。对高标准农田相关概念、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剖析,可供相关设计与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花现货与期货市场价格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疆棉花期货上市以来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相互引导关系,采用ADF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新疆棉花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和影响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短期波动明显,长期趋向均衡;棉花期货市场对新疆棉花现货市场价格有明显的引导作用,而新疆棉花现货市场价格对期货市场价格影响不大。政府应继续完善新疆棉花期货市场建设,使其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得以发挥,以此来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龚健勇  欧名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41-17343,17346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度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滞后1期和2期,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安徽省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同时,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也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提升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8~2012年福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总产出的数据,应用协整分析方法、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总产出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不同的滞后期,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于智恒  寇立娟  王钢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52-19253,19262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BP网络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在不同水位、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麦生理指标非线形变化的模拟模型。该模型采用光合有效辐射、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农田水位、淹水历时等为参数,以2009年在测坑的小麦试验结果作为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描述不同条件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pula函数对相关性研究的特有优势,构建了二元正态Copula模型,提出了在时变相关系数的基础上对局部变结构点的诊断方法.以上证煤炭指数及有色金属指数作为实证样本,研究了煤炭指数和有色金属的相关性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刻,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能更敏锐地捕捉金融市场的动向和指导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8.
坡面水土保持林地地表径流挟沙能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草地、农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野外放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径流的影响和坡面径流的挟沙能力 .结果表明 ,各地类径流的挟沙能力顺序为 :油松林地 <草地 <刺槐林地 <农地 .在分析各地类流速和泥沙含量的基础上 ,提出了各地类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地表径流的挟沙能力 .同时利用统计分析提出了利用坡面流速计算侵蚀量的回归模型 .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供应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土地本身的问题,同时还与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紧密相关。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应不但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耕地,而且能够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认识,根据长沙市1995~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建设用地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重点探讨建设用地与GDP、城市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供应与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与城市化率之间只有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