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了响水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混养和启东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与文蛤串联养殖两种养殖模式相比于单一虾养殖模式的环境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两种虾蛤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均优于单一的虾养殖模式,响水和启东养殖模式亩效益均可增加0.5万元。两种虾蛤养殖模式水质均达到优良级别,环境效益优于单一的虾养殖模式。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虾贝综合养殖的优点,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4.
脊尾白虾仿生态规模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养殖面积达到234.53hm^2的130口海水养殖池塘,进行以脊尾白虾为主的仿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放养白虾苗7.5~15.0kg/hm^2,养殖期间轮捕2~3次,不同混养种类的效益分别为白虾11 243.6元/hm^2、青蟹9 184.2元/hm^2、蛏6 865.5元/hm^2、蚶9 943.2元/hm^2。养殖期间平均投喂人工配饵及鲜活小杂鱼10.05t/hm^2,饵料系数为1.75。生产成本为7.67万元/hm^2,平均利润逾3.85万元/hm^2,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6.
沿海咸淡水滩塘脊尾白虾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尾白虾 (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又名白虾、五须虾 ,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广、食性杂的特点。早期这种虾多在沿海港湾养殖 ,后在对虾养殖池中作为搭配品种进行轮养 ,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沿海滩涂的开发和大面积框围水面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脊尾白虾的滩塘人工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已成为沿海滩涂地区主要的特色水产品。脊尾白虾对水体盐度适应范围广 ,微咸水、咸水中均能正常生长 ,经逐步淡化处理后甚至能在淡水中生活 ,而沿海滩塘水体盐度一般为 2~ 6g/L,因此 ,在沿海滩塘发展脊…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殖规模下大菱鲆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获取产业微观层面数据,依此进行经济效益核算;采用方差分析法探究养殖规模对其经济效益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在小中大养殖规模下成本依次为50.35、41.85、36.37元/kg;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72%和28%,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小中大养殖厂的成本利润率依次为2.28%、32.58%和60.17%;而各项净利润敏感系数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而降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养殖规模组之间在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行为变化,为优化其养殖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室内设置0、10‰、20‰、30‰和40‰ 5个盐度梯度,分别观察脊尾白虾的运动、摄食、蜕皮及攻击防御等行为变化。【结果】过高或过低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的行为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低盐时运动行为变缓、食欲减弱、攻击防御行为减少;高盐条件下还能诱发脊尾白虾间的争斗。具体表现为:盐度0和40‰时,脊尾白虾的摄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明显减弱,且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盐度为20‰和30‰时,其摄食、运动等行为正常。【结论】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盐度以调整至20‰~30‰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行为变化,为优化其养殖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室内设置0、10‰、20‰、30‰和40‰ 5个盐度梯度,分别观察脊尾白虾的运动、摄食、蜕皮及攻击防御等行为变化.[结果]过高或过低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的行为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低盐时运动行为变缓、食欲减弱、攻击防御行为减少;高盐条件下还能诱发脊尾白虾间的争斗.具体表现为:盐度0和40‰时,脊尾白虾的摄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明显减弱,且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盐度为20‰和30‰时,其摄食、运动等行为正常.[结论]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盐度以调整至20‰~30‰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水平与省内外蛋鸡养殖生产水平的比较分析,证明推广应用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能使养殖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的条件下,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3828.27℃·h.在15.3-28.1℃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呈双曲线性缩短,而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直线性加快,但当温度超过30℃时,胚胎无法正常完成发育.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8、20、22、24、26、28℃各实验组开始出现仔虾的时间依次为17、14、11、9、8和8d,各组90%以上幼体变态为仔虾的时间依次为21、18、15、14、11和11d.各实验组在幼体变态过程中存活率都呈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趋势,且28℃组的存活率下降最快,但当存活幼体全部变为仔虾时,各实验组间的存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仔虾干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28℃组仔虾干质量最低,但与20、22、24、2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孵化温度不应低于12℃,最高不超过28℃为宜;幼体培育温度,建议控制在22-26℃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13.
对同一苗种来源、同样饵料投喂的红螯螯虾,分别采用池塘和稻虾综合种养2种模式进行养殖,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红螯螯虾,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2种养殖模式的红螯螯虾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K、Zn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Mg、Se和Cu矿物元素含量,池塘组红螯螯虾均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2种模式养殖的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池塘养殖和稻虾共作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猪粪–秸秆还田的应用效果,确定最佳还田模式。[方法]通过稻麦轮作田间试验,开展猪粪–秸秆还田处理对水稻、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统计分析其经济效益及二氧化碳减排量,确定最佳的猪粪–秸秆还田模式。[结果]猪粪–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小麦的生长,在"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还田模式下,水稻、小麦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 874.57和6 427.00 kg/hm~2,且稻麦轮作可节约成本5 146.35元/hm~2,水稻、小麦分别增收5 312.56和3 931.93元/hm~2,温室气体平均减排量为1.30 t/hm~2(按CO_2干基计算)。[结论]"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模式为猪粪–秸秆还田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4)
于滇北洱海流域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蒜‖蚕豆间作模式的环境效益,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作物养分利用状况、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地下水氮磷含量、后茬水稻田土壤养分和田面水氮磷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大蒜‖蚕豆土地当量比(LER)为1.15,增产效果显著。大蒜‖蚕豆间作模式显著提高大蒜和蚕豆对氮的吸收利用,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显著降低地下水的硝态氮和可溶性氮的残留量,并且减少了后茬的土壤中无机氮残留,降低后茬水稻泡田期的氮磷流失风险。研究结果证实大蒜‖蚕豆间作模式是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环境效益双赢模式。本研究对推广合理的间作种植模式,减少农田氮磷流失等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一个3口之家拥有4000平方米(6亩)可耕地,除去口粮,按年剩余小麦2500千克、玉米1800千克,同时可获得麦秸2500千克、玉米秸2500千克计算,以下5种适合农户家庭养殖的模式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668 kg,产值21 859元,利润5 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库养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受经济市场不稳定的影响,结合病害、水质等问题对养殖工作的干预,致使单一养殖工作的成本费用不断增加,直接限制了水库经济效益的发展。对此,为促进水库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对水库虾鱼蟹混养的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其经济收益进行分析。最终结果可知,尽管混养的成本更高,但其所创造的收益也更可观,有助于提升水库养殖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强化水库养殖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