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给番茄栽培与轮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以不同番茄品种和蔬菜品种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研究不同番茄品种和几种蔬菜根际青枯菌菌落数。结果表明,19份番茄品种的青枯菌菌落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4份番茄品种的根际土壤中青枯菌的菌落数低于所有番茄品种的平均值,为低富集青枯病菌的番茄品种,分别是桂砧1号番茄、GBS无菌903番茄、金艳樱桃番茄以及黄箭樱桃番茄;23份不同蔬菜品种的青枯菌菌落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是5份蔬菜品种的青枯菌菌落数显著低于23份蔬菜品种的平均值,适宜与番茄进行轮作,分别是大叶茼蒿、八寸参、-葫芦瓜、桂蔬5号粉皮冬瓜及神奇花总原白丝瓜。  相似文献   

2.
番茄品种抗性与青枯菌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番茄(Lyo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抗、感品种根际土壤和根系组织中的数量变化,以及青枯菌与番茄相互作用后,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而根组织内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密切相关;土壤接种青枯菌后第4d,抗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并达到最高峰,第4d后微生物数量下降,并低于感病品种,而不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组,抗病品种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几乎都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模式下番茄根际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番茄与不同作物轮作后其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组成的差异,明确番茄土传病害发生的原因,在连种2茬番茄后设置番茄-番茄连作、茄子-番茄轮作、慈姑-番茄轮作3种处理,分析土壤养分及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不同.轮作降低了番茄根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效钾...  相似文献   

4.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阻碍设施蔬菜的生长发育,植物内生菌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该研究从次生盐渍化环境的番茄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筛选真菌,研究真菌发酵液对逆境下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经分离纯化,从番茄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分别获得16株植物内生真菌和54株根际土壤真菌.利用不同浓度硝酸钙模拟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环境条件,其中75 mmol...  相似文献   

5.
作物根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重要土传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spp.2发酵液处理西瓜后,具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分析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活性成分对番茄抗青枯病、番茄体内青枯菌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高感青枯病番茄品种粉贝贝(Fb)、高抗青枯病番茄砧木番砧1号(No.1)和茄砧21号(No.21)为试验材料,设自根嫁接(Fb/Fb)、砧穗嫁接(Fb/No.1、Fb/No.21)和砧木自嫁接(No.1/No.1、No.21/No.21)5个嫁接组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嫁接番茄接种青枯菌前后的根系分泌物进行鉴定分析,用筛选出的活性物质对高感病番茄进行灌根处理后接种青枯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测定番茄体内和根际青枯菌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结果】从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筛选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P)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2种活性物质,其中1.0mmol/L DP与1.0mmol/L BHT混合灌根处理的抗青枯病效果最好,使高感病番茄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至46.7%、42.5(P<0.05,下同)。2种活性物质灌根处理均能使根际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均可降低根际真菌数量,其中BHT的抑制效果更强;均可在发病初期显著抑制放线菌的增殖,且DP的抑制效果强于BHT。【结论】筛选出DP和BHT 2种活性物质,其可通过改善根际微环境、降低植株体内和根际的青枯菌数量而提高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番茄青枯病,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用NA平板分离了健康番茄在苗期、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根表、根际、根围和非根际等不同部位样品中的细菌,并分析其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各生育期的根际效应.同时测定优势菌和番茄青枯菌之间是否存在拮抗关系,鉴定优势菌.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个生育期,番茄根际土中细菌数量都远大于其他部位的细菌数;根表细菌数量也多于根围及非根际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从鉴定结果看,优势细菌种类无论是在不同部位样品间还是在不同生育期都大体相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番茄对细菌数量上的根际效应在盛果期值最大.试验中获得番茄青枯菌的拮抗菌株16株.  相似文献   

8.
针对番茄青枯病,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用NA平板分离了健康番茄在苗期、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根表、根际、根围和非根际等不同部位样品中的细菌,并分析其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各生育期的根际效应。同时测定优势菌和番茄青枯菌之间是否存在拮抗关系,鉴定优势菌。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个生育期,番茄根际土中细菌数量都远大于其他部位的细菌数;根表细菌数量也多于根围及非根际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从鉴定结果看,优势细菌种类无论是在不同部位样品间还是在不同生育期都大体相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番茄对细菌数量上的根际效应在盛果期值最大。试验中获得番茄青枯菌的拮抗菌株16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种植不同抗病性棉花以及不同经济作物对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多样性影响,为棉田土壤微生态调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土壤酶检测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不同抗病性棉花及种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结果】 不同抗病性棉花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5与7月2个采样时期之间无显著差异;棉花与水稻间作处理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分别较棉花单作升高3.84%、28.7%、45.2%,水稻处理较棉花单作升高8.87%、102.4%、80.4%,间作对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提升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苜蓿、大豆、花生3种豆科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甜菜、番茄和玉米,但是未达到显著差异。耐病品种新陆中66号与感病品种军棉1号根际土壤的细菌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大豆、花生、苜蓿3种豆科作物根际土壤细菌的OTU数量和Ace、Chao1指数均高于棉花,番茄、玉米、甜菜3种作物根际土壤细菌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棉花,其中大豆的增幅较大,甜菜降幅较大,但是不同作物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季生育期内,种植不同抗病性棉花品种和不同作物、棉花-水稻间作等均未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棉花与不同作物搭配、间作等模式改变棉田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可能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已筛选到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和AMF菌的协同实验说明两种菌混合的促生作用.[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菌株LJ20-2和HG5进行16S rDNA鉴定,通过营养钵实验,将其和AMF菌混合作用在作物上测定其促生能力.[结果]PGPR和AMF共同作用在黄瓜和番茄上的作用较为显著,而在茄子上只有LJ20-2+AMF和单纯的加AMF菌的要比其他长势更好些,辣椒上是单加PGPR的长势最好.[结论]此根际促生细菌和AMF菌共同施用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对其他作物的促生作用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1.
辣椒青枯假单胞菌在PDA上能影响木霉生防菌和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木霉菌产孢,并在洋菜膜上影响辣椒根际和根外木霉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伸长及辣椒根际和根外土中尖孢镰刀菌的厚垣孢子萌发。当在土壤中接种一定量的木霉菌、尖孢镰刀菌和青枯假单胞菌时,盆栽8d后,随着根际木霉生防菌量的增加根际尖孢镰刀菌的种群数量明显降低,青枯假单胞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大;当根际尖孢镰刀菌种群数量增加时,根际木霉菌的种群数量略有上升,青枯假单胞菌的种群数量略微下降;根际青枯假单胞菌的数量增加时,对根际木霉的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尖孢镰刀菌的种群数量略为下降。木霉菌在粘壤土、菜园土和潮沙泥中根际竞争定殖较黄壤中好,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根际木霉菌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尖孢镰刀菌和青枯假单胞菌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比较分析了撂荒地、玉米-谷子轮作、谷子连作2、3 a和5 a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均为碱性,pH为8.26~8.49,碱解氮、有机质、脲酶活性表现为轮作地最高,连作2 a开始降低,连作3 a达最低值,连作5 a又开始回升,速效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均是连作土壤高于轮作土壤。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群落组成比较固定,但不同物种的丰度差异较大;菌群分析发现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酸杆菌门是谷子根际土壤优势菌群;菌群相对丰度在轮作土壤中高于连作土壤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硝化螺旋菌门,低于连作土壤的有己科河菌门和绿弯菌门;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间菌群差异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则显示连作、玉米-谷子轮作地和撂荒地土壤菌群分布差异较大;冗余分析(RDA)表明鞘氨醇单胞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呈正相关,类诺卡氏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正相关,轮作、连作、撂荒地组间根际土壤优势菌存在差异,LEfSe分析确定了谷子根际土壤特定标志物,其中轮作地的优势菌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和类诺卡氏菌,3 a连作地的优势菌群为土壤红杆菌。综上所述,谷子连作土壤与轮作土壤相比,细菌的ASVs丰度减少,细菌群落分布差异较大;随着谷子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养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连作条件下设施黄瓜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数量消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黄瓜连种大棚以及黄瓜与番茄交替种植的大棚取土盆栽黄瓜,于开花期采集黄瓜根际土壤,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同时用最大或然数法测定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结果表明,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以细菌为主,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黄瓜根际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菌数量的变化上。随着设施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盆栽黄瓜根际微生物总量呈不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以及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细菌的数量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真菌增加幅度较大,细菌和放线菌增加幅度较小;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用黄瓜和番茄交替种植18年的设施土壤盆栽黄瓜,除了根际氨氧化细菌明显低于连作15年的土壤的外,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明显高于黄瓜连作多年的土壤,亚硝酸氧化细菌的数量也与15年黄瓜连作的土壤无明显差异而远远高于连作2年和7年土壤,说明不同作物春、秋季交替种植这一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积累,不失为一种好的栽培方式,应该提倡。  相似文献   

14.
青萎散防治瓜菜枯萎病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向 《油气储运》2007,(2):55-55
青萎散是一种微生物活苗制剂,其有效成分能在作物根际土壤内繁殖,并能进入幼苗体内定殖在根或茎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内,它在植物体内外均能强烈抑制青枯病菌生长繁殖.对番茄、西瓜、辣椒和茄子等瓜菜青枯病均有较新的防治能力。在作物播种、移苗和定植时,采用青萎散浸种、泼浇土壤、浇根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温室中采取垄作(芹菜采用平畦撒播种方法),供试品种为“春甜三号”甜瓜、东农709番茄、八月绿菜豆、实心芹芹菜、长白大葱,研究设施中番茄、菜豆、芹菜、;匕葱与甜瓜轮作,对甜瓜根区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芹菜-甜瓜轮作根区土壤细菌菌落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O.05):定植后40、50d,菜豆一芹菜一甜瓜轮作根区土壤真菌菌落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O.05);甜瓜连作处理根区土壤尖孢镰刀菌茵落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O.05)。综上所述,菜豆和芹菜与甜瓜轮作对甜瓜根区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有显著的影响,土壤从真菌型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黄瓜和番茄有明显促生效应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进行分离,测定菌株的促生能力,获得优势广适菌株,再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细菌菌株,经平皿初筛,分别筛选出对黄瓜幼苗、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的细菌11和5株,再经营养钵促生实验筛选出2株对黄瓜、番茄幼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PGPR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所筛选细菌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为进一步构建PGPR广适菌群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番茄青枯病菌的拮抗细菌,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中的无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的测定和16S rDNA系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效.[结果]从湖南省张家界市采集的番茄田土壤在NA培养基中分离出104株细菌,有6株细菌对青枯病菌有拮抗活性,其中1株拮抗菌菌株88号对青枯病病原菌有较强拮抗效果,抑菌圈达7.2 mm,其发酵液温室盆栽防效达96.4%,该菌株初步认定为伯克氏属(Burkholderiasp.).[结论]菌株88号在防治番茄土传病害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大棚辣椒和小白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两种蔬菜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性差异,细菌和真菌数量差异性不显著;两种蔬菜根际土壤中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大棚辣椒和小白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两种蔬菜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性差异,细菌和真菌数量差异性不显著;两种蔬菜根际土壤中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以青枯劳尔氏菌菌悬液直接浇灌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小葱和大蒜等9种作物及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2种杂草根围,以TZC平板法定期检测根围土中青枯劳尔氏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等9种植物对青枯劳尔氏菌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其中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的富集作用最强;小葱和大蒜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根围土中菌落下降速率快于空白对照.这些结果对青枯病生态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